<p>思路</p><p><br></p><p>引文:(吴晓波)</p><p>村上春树:30年,每年写1本书</p><p>在我喜欢的作家名单中,有一个是日本的村上春树。村上年轻的时候,开了一个爵士乐的酒吧。所以所有熟悉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觉:他每一本书里面都会对音乐有一些自己的解读,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家、作品推荐给大家。他是对音乐挺资深的一个人。酒吧那时候没人嘛,怎么办呢?空下来,偷偷写小说。到了29岁的时候,村上写了篇小说叫做《且听风吟》,这篇小说当年得了很多很多的奖。从此以后,一举成名。各位你们想,一个20多岁的人写了一本青春畅销小说,是不是件很厉害的事儿?其实并不。因为20多岁写出一本畅销书的年轻人,你现在大概可以举出500个以上。但是村上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厉害在于,这是1979年,他29岁,从此以后他每年都能写出一本书。大家想一想,好难呐,每年都能写一本书,坚持那么多年。</p><p><br></p><p>一个人要每年写一个作品,需要两个东西:</p><p><br></p><p>第一,你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p><p><br></p><p>第二,你需要对每年的作品做一个长期的规划。</p><p><br></p><p>也就是说,你今年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你就知道明年写什么,后年写什么,大后年写什么。它不是一个串联的行为,而是一个并联的行为。而且你不可能每年都写一本大部头的畅销小说,所以村上春树非常的有趣。他一两年写一本长篇小说,中间会隔一个随笔集、短篇小说集、对话集、翻译作品,甚至有一些绘本读物。这种长短交叉、轻重结合的节奏安排,让他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能够持续地写作。</p><p><br></p><p>引文结束。</p><p><br></p><p><br></p> <p>小吴阅读体会:</p><p><br></p><p> 结合上面小短文,假如与你实际工作产生联想,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阐述的是一个做事的逻辑思维问题,关键词,思路,思路决定未来的出路!</p><p> 看了村上春树写书的规划,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在做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的时候,是否会并行去干?是否会意识到,企业既要有快速冲刺期 ,也要有战略缓冲期?是否会去思考:企业在各个阶段,主要布局在哪里?次要布局在哪里?</p><p> 对于我个人,近期在外界朋友看来,好像什么都在干,给人的印象是,贪多嚼不烂,可能死的会很惨 💣。如果是在两三年前,小吴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公司的底蕴还极度匮乏,没有靠谱的战略支撑点,我会认同这种观点,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目前就企业储备的跨界知识、人脉、资源,以及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条件,已初步条件具备,已经允许我们可以并行干,另外未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单一的市场随时可能被后来者颠覆,这样的生态环境,也要求我们必须要这么干,必须并行的做很多事情。所谓并行,不是说同时都是重点,什么事都要立马去干,必须分轻重缓急,分短期、中期、长期,企业应为未来三到五年做好准备,这样,企业大概就有思路要干什么,企业的灵魂团队需要这种敏感度的建立,根据未来具体的发展趋势,灵活调整并确立主攻目标。</p><p> 因为未来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就像美国总统竞选,希拉里对川普,尽管占尽优势,但还是败了。如今这个世界是平的,信息比以往更透明,传播速度更快,只要你掌握一项最具爆发力的技术,小蚂:蚁也会瞬间成为雄兵;反之,大象也会一夜之间被颠覆掉。未来的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你只能去深度布局。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未来的不确定性,多一条命就多一线生机。今年为什MIX公司销售量,下半年比上半年大增?这不是偶然因素。我们抓住了新市场,即使我们某些老市场在萎缩,但整体上我们还是快速的螺旋式上升。另外,我们在研发的变态投入,起到发动机作用,团队的人脉资源起到了推动作用,包括上下游的产能,各种跨界信息等等所有因素。新常态下的企业董事长,该藏在深闺中,不问窗外事?还是应该把触角积极地伸到各个领域,补充自己新的知识结构,对新领域具有超强感知_敏感度? 企业战略官对新事物有一定的判别意识,然后再交给专业的团队去深挖,在未来的新常态下,这样企业才更有可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p><p> 某些企业总是有这样的态度:这个好、那个好,我们都要去做。很多朋友也用这种眼光误解小吴,其实我是坚决反对这种态度的。这类企业没有围绕着自己的主业去构建核心竞争力,最后这类企业,可能很难可持续性发展。因为未来每个领域都有可能是赤裸的绞杀场,每个领域都有超级杀手、专业杀手在观望,小吴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赞同,但是在如今华强北贸易商把IC卖到军工企业,只抓20~30%毛利的时代,还有什么不可能呢?举个例子,移动电源发展的初期,我的很多客户都想上此项目,认为量大利厚,但小米亮底牌式的玩法,我的音响客户基本全都息火,师傅毛委员也跟我讲过,他当初陪雷军一起去谈判移动电源核心器件电池的场景,听了小米移动电源的故事,让我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昨天一位复旦EMBA同学,开心的打电话与我分享上课的一个案例,德隆系之所以失败,吉利汽车李书福蛇吞象持续并购之所以成功,关键点在于有没有围绕着自己的主业,去展开多方面的业务,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和同学探讨了好久,我平常喜欢阅读,这两个案例都了解过,累积的知识足够让我去深入的讨论、思考及判断,并对自己当前和未来所做的事展开联想,形成一个简单的框架,下一步,我会深入的、系统去构建这个框架。这就是我累积的感知敏感度的优势。</p><p> 回到村上春树的写书规划之思路,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并延展。如果你是市场总监,你是销售总监,你是研发总监,一定要长短结合,像春树一样,有长篇也要有短篇,有中篇也要有随笔散文。这样尽可能让自己带领的团队,做到张弛有序,充满弹性与韧劲儿,并促进未来业绩,保持螺旋式的上升。具体细节我就不展开了,但我会在公司里开展组织学习,并制定可执行的方案。</p><p><br></p><p> 早上在小吴的梦想群,一个多小时的讨论,现在整理并分享给大家,小吴感觉是很幸福的,这样做,对自我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也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p> <p>群友挑刺建议(开心认同),写文章要做到以下四点,小吴非专业评论家,只是业余爱好,还请各位看官多包涵,希望十年之内,小吴做到这四点:</p><p>1.没有前提,不要争论</p><p>2.没有依据,不要推理</p><p>3.没有数据,不要预测</p><p>4.没有权衡 ,不要决策</p> <p>另外在与群友交流中,写下一段即兴小散:</p><p><br></p><p>#吴趣分享#</p><p> 最近碰到一个朋友,说小吴最近你写的文章很好,怀疑小吴的文章是哪抄来的,所以他看不懂小吴。[偷笑]</p><p> 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很多事情当你看不懂的时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很垃圾,一种是很伟大。很多事情的背后,必然有非常清晰的逻辑,当你的思维还没跟上的时候,不要去怀疑,也不要去质疑,要耐心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很多看不懂的事儿和人,若干年后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事儿和伟大的人。小吴以前犯过很多这样的错误,对看不懂的人和事,直接进行否定。这其实是因为自己的高度不够。</p><p> 当你处在小山包上的时候,怎么能看到远方和诗呢!如果你站在珠峰的顶端,可能会看到的更多风景,但有时会因为大雾,也会变得迷茫。</p><p> 人生就是这样,你若能带着正能量的态度,去享受和体验生活的多样性,意识到世间万物仅有两个结果0和1,或者,出生与死亡,那么人生旅途就变得更简单快乐!</p><p><br></p><p>2016.11.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