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闽西北的建宁具黄埠乡,还保存着一座百年的榨油坊,该油坊看似破旧,但历经百年,经历过无数次的风雨侵蚀和洪水考验,一直留存至今。土法榨油,这技术据考证已经流传了1400多年,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古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应用,一些工艺流程逐步更新,使其逐渐的成熟并固定下来流传至今。见证了一段文明历史的榨油工具,其历史价值不应被低估。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建宁城乡有许多的水车加工厂,它们或用来加工大米或用来榨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老旧的技术逐渐被淘汰。让位于现代的电动榨油机。能保存下来的也所剩无已,这榨油坊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榨油坊采用水资源作为动力,水流带动水车通过木质传动轴推动磨盘,在当时条件下无设计图无机械协助仅靠工匠的巧手和人力因地制宜就建成一座厂房和设备,这充分体现古人的勤劳智慧。</p> <p class="ql-block"> 茶油的加工要经过多道工序,如茶籽采摘,晾晒,磨粉,炒熟,蒸煮,打包及压搾等工序。</p> <p class="ql-block"> 据当地老人介绍,此磨盘底座几十年不需维修,面上的木质料糟因长期油脂浸润也多年不腐,而且经历多年的风雨侵袭和洪水的冲刷依然坚实,这体现当年工匠的质量意识是如何高。</p> <p class="ql-block"> 工人正在往料槽加料进行磨粉。颗粒状的茶籽首先要磨成粉末。</p> <p class="ql-block"> 磨好的粉及时铲回并再加新料进行不间断的的作业。</p> <p class="ql-block"> 磨好的油茶粉下锅炒熟。压榨茶油一般都要二至三人组成,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各项工序。</p> <p class="ql-block"> 炒熟后上宠蒸煮约三十分钟左右确保高温杀菌,</p> <p class="ql-block"> 在进行打包前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稻草经过清洁后编成网状留待打包用。</p> <p class="ql-block"> 蒸熟的原料进行打包。每个包厚度约4至5厘米,直径约35厘米,外边用铁箍固定,</p> <p class="ql-block"> 将打好包的上压榨机准备压榨,这也是这油坊唯一的一项设备更新。原有的木质压榨设备因年代久远以及外力的作用已经腐烂故改为这半机械压榨。</p> <p class="ql-block"> 工人们正进行加压。</p> <p class="ql-block"> 随着压力的增加,茶饼里的油在不断的向外流出,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油坊前,感觉这虽然略显破旧,但透过岁月的印痕也能读懂它曾经的繁荣。它历尽百年风雨,顽强的传承下来。虽说时代的进步先进终将代替落后,但它的历史功绩不应当被人们遗忘,土法榨油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民俗活动,古老的榨坊也是一种民俗实物。做为一个摄影爱好者虽无力将它发扬光大,仅能用自已的镜头将它纪录下来,让后人记住我们祖先的文明和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