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不伦不类的“创建”性鼓楼引领下,近年来开封的仿古建筑,越来越奇芭。比如,相国寺新建的资圣阁,大红大黄横空出世。和藏经楼下部“粘连",上部“叠压”在一起,什么尺度、比例、布局、空间、天际,全他妈的不考虑。至此,一座千年古寺被一个“搅屎棒”建筑,混合成一堆垃圾。 一面大讲“外在古典”,一面拉来一帮外行的哈尔滨队伍,把鼓楼街设计成“猪血”一条街。特别是“阳光大酒店",面对鼓楼广场,门脸上“一根红柱”通上天。说它是“古典”,对祖先工匠是污蔑,说它是“仿古”,让开封的城建部门的脸丢不起。 中国传统建筑一定是“砖木结构”,即使今天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但其“外观”必须符合“木质结构”的“构架”程式。1,如果“抬梁式”外露,山花上的横梁、立柱,是“七胜角”的样子吗?2,如果说是“穿斗结构”,一定会露,但露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总之,两种结构形式都不是。简单的画个“假梁”也露馅,让旅游中的外地同行,咋评价开封的建筑“艺术”水平呢? 山花上画的是“啥东西”? 山花上的半截柱子,哪儿来的? 右边的屋顶,“钻”到左边屋檐下干啥呢? 左边屋脊和右边垂脊,亲热地交汇一起。 这个建筑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