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与投资

到月球弹蛋去

作为一名工科生,从未系统的学过历史,自己的历史知识大多是从小说,影视作品等而来,更多的是“野史”。看了李晓鹏的《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卷一:中华帝国的治乱得失。卷二:王朝覆灭的历史宿命),简直是颠覆了自己的史观。举几个例子: 包拯,北宋仁宗年间著名的清官,以不畏权贵,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深得百姓爱戴,尤其是他用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斩贪官的故事,脍炙人口,《铡美案》更是经久传颂。但是,证之于史料,包公没有杀过任何一个贪官,豪强或者皇亲国戚,他没那个权力。 比如,在影视作品中,明朝时期的锦衣卫,东厂,西厂,是皇帝设立的特务组织,里面的宦官,太监擅权干政,凶狠残暴,毫无人性,杀人如麻。而李晓鹏通过解读史料告诉我们,锦衣卫和东西厂,针对的全是官员而不是百姓,除了初期查处官员谋反之外,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查出官员贪腐。他以《明实录》等史料和各种资料佐证,认为整个宦官集团远好于文官集团,宦官干政是文官无能无耻环境下皇帝的必然选择。宦官对稳定王朝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宦官才是来自底层人民的代表。“太监,是帝国最后的良心”。所以,传统认为明朝的四大权宦,其实是为明帝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如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 再比如,袁崇焕,在“正史”里被称为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抗清(后金)的民族英雄,“常胜将军”。而本书却用史料告诉我们,文官出身的他根本不懂军事战略,不但无寸尺之功,还是一个常败将军。被认为是诬陷他的三大罪状“诱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证据确凿,死有余辜。袁崇焕是明朝的罪人,是满清统一中国,开疆拓土的第一功臣。杀了毛文龙替满清消除后顾之忧,大修宁锦防线拖垮明朝财政,大力购买引进西洋大炮为清军提供攻城利器。“坚城大炮”战略最后变成了“明朝有坚城,清军有大炮”。 当然,这套书绝不是讲故事,否则只不过多了一部“野史”而已。李晓鹏博士用详实的史料,严谨的逻辑,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朝历史的真实面目,并通过历史论证了政经关系,细细读来,大大拓展了我们思考的疆界,增长我们的历史智慧。 1,为什么世界文明史只出现了四大古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保留了下来?李晓鹏认为,古文明都起源于农耕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人口增多、聚集,才会有文明的产生。而要使得人口繁衍昌盛,离不开具体的地理条件,那就是两大要素: 第一,要有一条大河,水源充足,适宜种植农作物。 第二,大河流域要不冷不热,尤其不能有频繁的降水,否则水患和植被茂密无法开垦。 能满足这两大条件的,地球上就只有四个地方:埃及的尼罗河、中东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弱一点的印度恒河流域。这便是世界上的四大古文明。 但文明虽古远,要想绵延下去,需要的条件却很苛刻,而中国恰恰符合这些苛刻的条件:要地理位置很封闭,不能被外敌轻易入侵;要地域足够广阔,可以繁衍足够多的人口抵御外来势力的侵蚀;要地理环境艰苦,能磨练人。而其他三大古文明相继消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容易受到外来侵略。 2,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就不是封建社会了,而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或曰中华帝国。之所以选择了这种政治体制,是因为在古代生产力,交通,通讯等不发达的条件下,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战争,治理水利,赈灾救民。 3,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分析历史的影响最大,但马克思是基于欧洲历史的进程做出的结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古代历史分析。皇帝并不全都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要看他实行的政策是对哪个阶级有利。比如说,朱元璋就是代表了农民的利益。所以,李晓鹏感慨,如果穿越回古代,如果你是当官的,应当穿越回宋朝,如果你是普通百姓,应该穿越回明朝。 4,盛世之前,必有雄主。李晓鹏把历史上的朱元璋,武则天,汉景帝,汉武帝称为“雄猜之主”,再加上毛泽东,对他们在内政,军事绩效和去世后50年的国家大事等三方面和被成为儒家圣君的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明宣宗进行了对比,得出一个结论:盛世之前,必有雄主。那么等到2025年,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5,“中国模式”不可复制。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第二大经济国,被称为“中国经济奇迹”,很多国家想学中国模式。但是,要学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好学,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不好学,两千年的帝国治理传统更不好学。“盛世”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人类历史上古代是一流强国,今天还是一流强国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在从古代社会向近代过渡 的过程中,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过程中,一大批传统帝国衰落,新兴帝国崛起。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西方列强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了,还没有成为强国的国家中,后来竟然能够打破这种强弱格局,再次成为强国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中国一个。 6,“治国就是治吏”。能不能治理好官僚集团,是治理中国的核心问题。繁华之下,统治者往往会对官僚体系的腐化丧失警惕,在创造惊人财富的同时,资源的分配不可避免的朝着少数权贵阶层手中流动。经济增长的好处越来越不能被广大人民所享有。用不了多久,盛世就会终结。这一点必须引起警惕。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也是以史为鉴做出的正确决定。 在这套书的第二卷里,李晓鹏通过对浩瀚史料的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多方论证,逻辑推理,用常识和良心探索,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朝: 1,《明史》有毒。并由此论证,整个《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都存在大量的不实记载。 2,明朝的皇帝,尤其是中后期的皇帝,虽然掌握最高权力,生杀欲夺,一言九鼎,但实际上,由于文官集团采用架空皇权的做法,皇帝的权力没有那么大。比如,整个文官集团就多次采用集体辞官,拒写诏书,集体下跪的方式,迫使皇帝改变或收回“圣旨”。就连嘉靖皇帝继位,都发生过按太子继位礼仪走东安门进皇宫还是按皇帝身份走大明门进皇宫之争和“指伯为爹”的继嗣与继统之争,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如果我们对这一历史不够熟悉,那我们一定知道另一个历史事件“指鹿为马”。 3,明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农民起义,清军入关等等。但罪魁祸首是以东林党为主的文官集团,他们的腐化堕落与无耻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东林党的指导思想是把儒学宗教化的韩愈的“道学”和程颐朱熹的“理学”。与之相对,王守仁(别号王阳明)的“心学”却备受作者推崇,大家熟悉的海瑞,就是心学的铁杆粉丝和忠实的实践者。 4,孔孟儒学,包括两方面思想,一是“君臣父子”,一是“民本思想”。在孔孟那里,这两方面是统一的,不冲突的,孔孟把宗法体系当成实现民生幸福的工具。而道学,理学把“君臣父子”的宗法思想神话,宗教化,仪式化,成为对上架空,限制皇权,对下愚弄,欺压百姓的工具。而心学,始终强调以民为本,知行合一。所以,在继承孔孟思想上,理学得了孔孟之道,心学得了 孔孟之魂。 5,作者之所以重点写明史,一是明朝留下来的各种史料比较完整而以前朝代的史料大多残缺不全。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千余年的历史,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曾领先西方世界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到明朝,达到顶峰。明朝最高峰的人口达到1.6亿,郑和下西洋,使明朝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陆海都霸权的国家,明朝的对外贸易是世界第一,当时世界上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中国。即使到了明朝末年,中国的科技和科学素质基本与西方世界同步。但是,中华文明最可悲可叹的莫过于在西方科技革命的前夜遭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在民族压迫政策和理学思想文化专制的统治下,进入了闭关锁国和科技发展停滞的状态。 中华文明,历经四起四落-------商周起,春秋落;秦汉起,南朝落;唐宋起,元朝落;明朝起,清朝落,最终还是倒在了近代化的门槛前,让人不胜感慨,感叹! 鉴古知今,看历史对投资也有重大意义: 1,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规律来推断中国当前所处的状态,是经济政治到达巅峰即将转折向下还是会继续向前数十年乃至数百年。这个判断,是战略投资的基础前提。 2、王朝兴替的历史,恰恰就是企业成败的参照系。皇帝好比企业的股东会和董事长、文官集团好比企业的经理团队、百姓好比企业的员工。三位一体的矛盾对立是完全成立的。为什么中国的很多企业会动辄倒闭?为什么大的企业容易陷入管理层控制?如何驾驭企业走向长期的发展兴旺百年?中国的王朝更替史有非常好的参照意义。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要研究封建王朝是怎么覆灭的……华为如果得了这种病,不用几年就会破产。 3、研究王朝兴替的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甄别企业的优劣、选择好的投资标的。 从这个角度去看,短线指数的波动算得了什么! 掩卷长思,李晓鹏的全篇观点未必都正确,但他研究历史的角度和思路非常好,能将各种史料对比,去伪存真得出一个结论,治学态度是严谨的,给人的启发也是很深的。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学者能有如此造诣,非常了不起!最近10年 国内年轻学者兼容并蓄,吸收了国际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做出的研究,分量更重,质量远超此前的各种史学著作。 同样的,一大批80后也越来越多的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如北斗科学家徐颖,如中国的航天“梦之队”。在接下来的至少三十年,正是他们精力,体力,经验最好的时候,为国为民做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这或许也验证了下面的观点。 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还远远没有达到当年开元盛世,永乐盛世的水平。因此,中国仍然处于一个大的上升阶段的中期,真正的盛世可能还没有来到。 愿“中国梦”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