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梦幻之旅——B篇

一蘭

B 好景在路上 离开四姑娘山,我们继续追着太阳向西行驶。 人们常说“最美的风光在路上”,这次的川西之旅,虽然将路上的行程做了详尽的计划,但当汽车在川西高原公路上飞奔时,奇特的地形地貌,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还是让我们感到吃惊和震撼。那种天与地,山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把我们带入了一条长长的画廊…… 红军长征最艰苦的一关是翻越雪山,一共翻越了八座海拔高于4000米的大雪山,其中包括小金县的夹金山和我们路过的八朗山。当年李先念在此迎接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入城。今天走在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翻过的山,颇有一番感受。 这是进城的猛固桥,冒着寒气的铁索依然横跨大金河。旁边已修建一座水泥桥,方便了当地的百姓出行。 小金县的白塔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境内,是丹巴县最具有藏式建筑特色的旅游景区。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远眺《甲居藏寨》,高山坡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藏式楼房,寨子紧靠皑皑雪峰和茂密的森林,大金河在谷低蜿蜒穿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画卷。 彩色小楼星罗棋布,五色经幡迎风飘扬,散落在绿色荡漾的画卷上,犹如撒下璀璨的珍珠。 听藏族讲解员介绍藏寨。 美女加美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咱俩来个自拍 藏式碉楼高低远近,孑然独立。据说,窗户的数量表示家中儿子的数量,儿子越多碉楼越高家族越兴旺发达。 底下那个碉楼,只有一个窗户,大概只有一个儿子。 藏楼用石块砌底,外表用红白黑间隔,层次感极强。配上黄灿灿的玉米,更是增添了色彩的层次。 走小道进寨子。 此可谓豪宅也!满天的经幡寄托了主人祈求平安昌盛的美好愿望。 进到一家院子,我们悄悄往门里照了一张,村民正在吃午饭。门外的装修,用色明快,鲜艳大方,任意挑选一幅绘画都不失为艺术大师的作品。 层层梯田石阶而上,金黄的庄稼预示今年又是五谷丰登。 “藏区童话世界”是人们赋予她的美称。 开着奔驰,奔驰在S217国道上,道路平坦,视野开阔,那叫一个爽!爽!爽! 画廊里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频频抓拍,不舍得放弃闪过的每一幅画面。 道路两边是平坦的草甸,山坡上深绿、浅绿和草甸的青绿连成一片,被通天大道一剑劈为两半,为远道的客人留出一条通向天堂的圣路。 一望无际的高原平谷,藏族百姓在这里寒耕暑耘,繁衍生息,为自己也为人类创造了这片恬静、安逸的半文明半原始生存之地。 成群的牦牛在广袤的草甸上悠闲地吃草、散步、晒太阳。 车在路上行,路在云中穿。 天路弯弯,蜿蜒曲折,宛如一条舞动的巨龙。 “天路十八弯”,川藏线上的一道天险。 转上《剪子弯》山顶,“天路十八弯”五个大字赫然醒目地躺在弯道的山坡上。 卖什么呢? 十块一个? 吃!大口嚼肉,大口吃饼,麦香加肉香。 也有利用假期做点小买卖的学生,赚点儿学费。这是读大学的姐姐和弟弟在卖自家做的酸奶。 从小金出来到亚丁要走两天,翻越七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沿途景观美不胜收,新奇连连,车子不得不停在路边,急不可耐的人们跳下车,纷纷举起长枪短炮,手机派的,将眼前的美景收入镜头。此时有人想抢在镜前给自己留影,都觉得是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感。 看不够的云,看不够的山,端着相机凝固了。 秋天特有的色彩已悄悄掺进夏季浓绿的主色调中,逐渐以黄红取而代之。 写有经文的彩色经幡在天路上随处可见,那是藏族区域永恒的主题。 牧民的帐篷跟随牦牛的迁徙以牧场为家。牧民守着肥沃的牧场和自家的牦牛,带着现代的生活用品,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 从小金到稻城要翻越七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每战胜一个高点都证明我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大自然。为自己点个赞吧! 高山的标志是一定要留个影的,那是我们川西之行的里程碑。 站在这里,天不再高,山不再远,路不再长。 隔着海子在和对岸的牦牛比划着什么? 我的地盘我做主。在这片土地上牦牛是当之无愧的主人。 藏民把神圣的语言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在石头上、岩壁上、山坡上、让精神与自然没有距离。 意境深远,锦绣壮丽的山寨美景。 大气磅礴、广袤无垠的高原风光。 山上的一花一草都会勾起摄影爱好者的专注。 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原,我们可以给自己留两张漂亮的照片了。 天地之间小小的我静静的思考。 胸膛已装满了整个天地。 穿过云端,我来到你的怀抱。 318国道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中国大地上一条美丽的项链。 我们有幸来到了318国道川南段。 墙面上红底金字“中国人的美丽大道”。 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址。 铺天盖地的石头千奇百怪,身形各异,没有树木,只有低矮颜色深谙的灌木,荒蛮的如同火星表面。 天空中白云空隙漏出的蓝天和石头空隙渗出的海子,让人难以分辨谁是谁的倒影。 海子山区域内,大大小小的砾石和星罗棋布的海子覆盖了整座前,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海子有深有浅,在蓝天下有的呈现绿色,有的呈现蓝色。 亿万年前冷酷无情的古冰川遗址因有水而变得灵动起来。 海子山石缝中蓝色的小花在巨石群中绽放,以小儿艳称的上石滩奇葩。 红色在这里异常夺目。 穿越时光隧道,让冰川时代的古老记忆留存。 海子山下来,目标就是稻城了。 离稻城不远,有一片因红草地而出名的小镇叫桑堆。后来人们干脆将《红草地》作为桑堆小镇的代名了。 这是一块儿只有足球场大小的湿地。每年到九、十月,红草像灌木枝扎根在水中,一团团,一簇簇,火红透着紫,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张扬。原来是满塘红艳艳的一大片,近两年退化得红草成了配角。 眼前的一片红草长得还算密实,对面的桦树林红绿黄交错直立,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色彩分外娇艳。 水塘中无意安放的石头成了点缀,平添了几分浪漫。 远山的墨绿,近山的草绿,水中的红草,岸边的白杨,加之倒影在水中的蓝天白云,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美得令人陶醉。 红草地旁边住着一户老少三代的藏族牧民。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拉着我们的衣服要糖吃,我们从车里拎出从家带的自制土月饼送给她,小姑娘高兴的领我们进了她家。 爸爸给小姑娘戴上藏式头饰,她主动拉着我们照相。 身后是牧民刚收割的庄稼。 静静地坐在这里,让我的心纯净再纯净…… 红草地对面就是尊胜塔林。见到这座白塔,千里迢迢赶赴亚丁的游客就算到家了。 一幅长长的高原风光,浓郁藏族风俗的画卷陪伴我们一路,移步换景,宛如置身于仙境。 今晚住稻城,明天就逐渐接近我们的终极目标——亚丁了。(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