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珍贵老照片一一怀念已故亲人

春晓晓

<p class="ql-block">这世上,最美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它帮你留住的记忆,生命中那些早已绝版的照片,仿佛在诉说着一句话:这世界,我来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这是我家已故亲人的老照片,最远一张有一百多年了。在现在人看来这些照片并不算美,但它却帮助我们留住了对自己祖先记忆:慈善从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第一张是我的曾袓父与我的高祖母一百年前合影。小时候听我祖母讲这张照片当时花了十块银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元人民币。照片应该是1919年左右的照片(根据是我的爷爷正在北京上学,高祖母病危,听说曾祖父几十路外请来照相师拍的),虽说已经是民国了,仔细看曾祖父头上还留着淸朝男人的经典小辨子。听说曾祖父很善良,遇下雪天会扫开雪,会洒下粮食喂鸟。当时为了供我祖父上学,曾袓父卖了家里几十亩地。不过祖父大学毕业一年后挣钱就又买回了原来的地。</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这是曾外公一家九十年前照,那时外婆和外公都才十几岁。那个年代曾外公是来往于山西和佳县俩地的生意人,生前给自己的后人置买了许多房产,是很有能力的商人,不幸因一次生意失败,急火攻心突发脑出血病世。病世时才四十来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祖父与同窗好友。祖父在前排右一,前排左一李鼎铬先生,后排右一为陕北革命先驱李子洲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祖父(1892一一1956)出生于陕西佳县刘双沟一个农民家庭。(下来内容信息源自榆林报纸)</p><p class="ql-block">1917年上榆林中学时,袓父结识了校长杜斌丞先生,深受其思想影响。1919年考入北平国立法政大学,北京上学期正赶上''五,四",祖父遇上青年们的觉醒时期,深受革命思想影响。1922年毕业,被委任为靖边县长。他体恤民情,赈济灾民,豁免税赋,被称为“青天”。是年,靖边大旱,杨桥畔水库却被外国教会霸占,不许当地农民灌溉。祖父怒不可遏,率众打了洋人,强行放水,禾苗始得保全,百姓欢呼雀跃,祖父却因此而丢了官。1923年调回榆林道尹衙门任科员、巡视员。临行之日,靖边各界人士和百姓一百多人赶来为他送行。靖边一小学校长高吉祥先生特意在北门台摆下一张大方桌,上陈酒食及笔墨纸砚。祖父牵马行至此处,高先生与众人为他饯行,并邀其题字留言。袓父此时思绪万千,挥毫写下辞官诗一首〈非常遗憾此诗沒保存下来),便与众人一一握别。1927年在榆林悬牌从事律师业务,并立宗旨:伸张正义,不为恶势力效力。执业有年,专为百姓冤案辩护。1933年后任绥德、神木、府谷县司法承审员。期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伸张正义,表现出一身正气。</p> <p class="ql-block">  1949年榆林和平解放,听说祖父特地换上新衣迎接解放军入城。抗美援朝开始,他主动报名参加。虽未获准,但爱国之情感人至深。1956年,在榆林病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小时候听祖母讲,这张照片上祖父当时才三十多岁。那时这种装扮人现在看着显老。老人家去世前只有他大孙女我姐出生了(后面应13个孙子孙女)。姐姐的出生给祖父带来许多欢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这张是祖母(1900年一1976年)五十八岁照片。祖母一九七六年秋粉碎四人帮那天突发心脏病去世。从照片里祖母整齐一丝不苟的装扮,可以看出她是位干净利落的女人。听我母亲讲,祖母年轻时长得很秀气,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祖母虽然没有读过书.却与人聊天时常常嘴边蹦出生动的歇后语,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祖母个性很坚强,生活里能识大体,顾大局,一辈子吃了许多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父亲(1925年9月1日一一2006年12月23)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水步兵学校文化教员,教学工作突出曾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俩次。</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父亲刚退伍后在天水水利局工作,这张是出差上海时照的(1960年照)。这是父亲生前最喜爱的照片之一。<br />父亲一生爱好书画,喜爱秦腔,文笔好,还拉的一手好二胡。一九六四年后从事医务工作,在榆林刘千河乡一干就二十多年。二十多年里,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贫下中农生病请出诊,父亲都会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前去行医。有时冬天深夜,遇危重病人需要摸黑走二十多里山路,才能到达患者家里。父亲医术精湛,深受当地百姓患者的信赖。</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家族里父亲是勇于担当的好大哥,好大伯,好父亲。父亲常常教导我们:施恩无念,受恩莫忘。诚信为本,厚道做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父亲八十三岁去世,今算起整整十年了。时光流转,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昔…难忘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蹒跚学步;难忘成长时,父亲毫无倦意的谆谆教导;难忘长大后,父亲不厌其烦的叮嘱⋯哀哀父母,生我劬劳!</font></h3> <p class="ql-block">母亲(1928年8月13日一一2021年3月31日)1953年刚参加工作照片。</p> <p class="ql-block">1928年阴历8月13,母亲出生在佳县城一个商人家庭。母亲两岁时我的外祖母就病逝了,母亲跟随自己的祖母长大,十六嫁给我的父亲。母亲共养育了六个儿女,一生吃尽了苦头。</p><p class="ql-block">母亲解放前两年在绥德青干班学习,后被送到西安产校学习,五三年毕业后分在榆林二院工作,五八年后随我父亲调到天水工作。六一年国家遇自然灾害,母亲被精解回到佳县农村。其间几十年当农民,过着少吃没喝的日子,受尽了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二爸(四十九离世)生前曾是榆林某企业优秀釆购员。1970年前后中苏关系紧张,榆林成了反修前线,因我家在解放后土改时期家庭成份定的是剥削阶级,因此二爸被牵连调到米脂偏僻的李站乡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二爸一生为人正派,工作敬业,对侄儿侄女如同己出。命运多舛,1975年因公出差遭遇意外不幸离世。</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二妈三十多岁病世,苦命人!</font></h3> <p class="ql-block">三爸(1935年5月15日一2024年2月4日)生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曾获得高级牧医师职称。在吳旗县努力工作近三十年,其间畜牧工作突出,荣获''全国防疫工作先进个人"。后调入榆林,退休前任畜牧局工会主席。一生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正派。平时业余时间喜爱写诗。</p> <p class="ql-block">三妈(1941一一2022年12月27日)十八岁时的照片,清秀端庄。</p><p class="ql-block">三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老年后还能不断学习,努力接受新事物,比许多同龄老人有更高的健康理念,长年坚持锻炼身体,悉心照顾我的三爸,尽力为自己的孩子们减轻负担。</p> <p class="ql-block">我爸与我三爸于1961年国庆节在西安的合影。</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继外婆。听我母亲讲继外婆很善良,会持家,能吃苦,算是典型的中国劳动妇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外婆十八岁照片。她真可怜,二十岁就病故了,那时我母亲还不到俩岁。但外婆有个很出名的弟弟叫高景徳。外婆的弟弟生前曾任清华大学校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外公九十三岁去世,一生牙齿保护得好,去世时仅掉了俩牙。</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这些照片穿越岁月之河,仿佛告诉世界:我来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外婆的弟弟高景德,生前曾任过清华大学的校长。他老人家对我家有过一些关照,在这里也怀念他!</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