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雕刻掠影—徽州行之一(阿健 康林旅游摄影选)

康 林

丙申年立冬前三日,17位好友相约游徽州。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安徽省一侧。天然风光异常秀丽,明、清时经济、文化非常发达,人们对徽州由衷地艳羡。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就写过这样的一首诗:"欲织金银气,多从黄山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好友中有曾去过徽州的,也有没去过的。但庄文光夫妇一声呼朋唤友,大家立即响应同游。一生痴绝处,知青携手行。 我们在徽州地区歙县观光,第一处就来到这个牌坊前。牌坊汇徽派建筑雕塑之美。 歙县,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 享誉海内外的 "徽雕四绝":石雕、木雕、砖雕、竹雕。既能溶化在徽派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 形象色彩皆自然得体,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全国独一无二的八脚牌楼:许国石坊 又名大学士坊,明万历十二年( 1584)建,坊石质为砾凝灰岩(茶园青石,又称黟县青),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长11.56米。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楼式,东、西二面依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结构稳固,造型丰满。石坊施以仿木构建筑彩绘的雕饰,图案典雅,刀法娴熟。 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楼冲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数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无愧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石雕精品。 真是“大学士”! 徽园 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 古徽州府府治 府治衙门内,荷花雕栏。 黟县西递的牌坊,见证着春夏秋冬,千年变换。 中外游客在此流连忘返。 石雕,融于建筑群和自然风光之中。美哉,西递! 徽式建筑给人感觉最深的是:黛瓦、粉壁、马头墙。但是,当你走近细看,融于徽派建筑之中,“四雕”艺术各尽其美。 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盛行。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宗族建筑物应运而生,祠堂是其代表。 徽派建筑的门罩广泛采用砖雕、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看看,这三叠式门罩气派,却又不张扬。 每户门罩,相似又不相同。徽派建筑的整体统一风格和个体的各具特色,彰显明清时代的时尚。 宣扬朱陈理学故事的雕刻,高悬门户。 精雕细刻的优美风光,进门前就让你品味当年业主的儒雅。 简约大气,也是一种风格。但这种门罩,毕竟不是徽派建筑的典型。 岁月悠悠不复返。门还是那个门,姓可能还是那个姓,但世道已变。门罩上长草,是否为了表示:“我的资格很老了!” 有门的立面,是建筑物的脸。长着草的门罩,这张脸就有着漫长岁月的沧桑感。 在水墨画似大门立面上,贴上迎春横批,很醒目。虽然已近岁末张贴时久,风吹日晒雨淋,但仍春意阑珊。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在这里,你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细细的看,可以挖掘出你高智商里沉睡的那部分。让你的思维,在雕刻艺术、古代建筑、历史掌故、人文景观等等领域里飞翔。 我们匆匆过客,还是拍摄下来,回去细看。就像他一样,拍下《徽班进京》,再去欣赏徽班剧种如何发展成为国粹?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 徽式民居建筑的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 “冬瓜梁”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精美耐看。 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与中段相衬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此兽辟邪,故装饰在门厅柱头上。抬头仰望,此兽似狮似虎,龙尾麒麟头。何方神圣? 我想起上海牡丹名苑--漕溪公园里,有一 座赑屃(音毕喜)亭。一龟状神兽,背上驮一块石碑。上刻:“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分别是赑屭、椒图,狻猊、八夏、狴犴、螭吻、睚眦、饕餮、蒲牢。 1、赑屃(音毕喜),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2、鸱吻(音吃吻),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的装饰小兽。 3、飸餮(音滔帖),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4、睚眦(音牙自),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 5、狴犴(音毕岸),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6、狻猊(音酸泥),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 7、趴蝮(音八夏)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 8、椒图,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9、蒲牢,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看来,龙子不像龙。 处处可见珠联璧合,何惧户外四季替换? 徽派建筑,雕琢装饰含而不露,在细节上体现上乘水准。明清年间,这些“常物”,现在都快成“文物”了! 门窗即为工艺品。右上角张贴“禁止”通告,要保护好游客眼前的“文物”。左下方住家习惯地敲钉子挂物件。不过,看来很安全:钥匙和锁挂一起。 门环也是老古董。 古色古香,韵味纯正。 夕阳照残壁,诗意正浓。 粉墙、黛瓦、马头墙。一片片黛瓦,堆砌成形态各异的图像。 看到它,想起小时候看到“都市里的村庄”—上海本地人住的老房子,也是这样子的瓦片盖在屋顶上。 瓦房屋檐前,小小的野菊花,带来了一片生机。 古墙、老瓦、荒草。 常言道:天老地荒。仿佛“老”,要对“荒”,才有诗意。但荒草对古建筑的破坏呢?令人担忧。 已近立冬,气温仍持续20度以上。瓦房前的绿叶,迟迟不转黄。 借着旧墙老瓦的衬托,竟然成画。 视觉效果,是一种图像放映。各种景物组合,可能制造丑,也可能产生美。艺术地组合和组合的艺术,正是摄影的真蒂。 西递的一家民居内景,很有组合之美。 古今中外,汇聚一堂。 古宅今生。 有人赞美,这是生活写照。有人厌丑,有失民居风光。 聪明智慧的当代徽州人,在木雕、石雕、砖雕、竹雕以外,在粉墙上装饰了“植物雕”。 单调乏味的“爬山虎”,不是“植物雕”。 而经过人工修饰的立体绿化,艺术地展示意境,才能走向“植物雕”的领地。 在大面积粉墙上,带有砖雕的窗楣,配以红绿相间、橙黛相衬的“植物雕”。好一幅徽派元素的彩墨画! 给充满阳刚之气的马头墙,增添了温柔之情。 马头墙上披红戴花,祈盼游子荣归故里。 婀娜多姿,悦目赏心。 徽派建筑“四雕”+“植物雕”,真是锦上添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