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文字,一向鼎力而注,就因为文字造就仕途,实现梦想,成全自我。小说从市井开始,最后也落了主流的巢臼。一批小说就是一个历史断代,一种思潮或是一些政治需求。小孩子读故事,老师说不行,必须了解时代背景和写作手法。社会说不行,必须弄清政治含义和舆论导向。领导说不行,必须符合方针政策和我的意图。专家说不行,必须阐述人文本质,有深刻内涵。于是这孩子学会一切却忘记了享受故事。
于是在某个黄昏,我喝着咖啡还昏昏欲睡时,王二来了,穿着不合身的土色条绒上衣,晃着膀子,坐没坐相地开始讲他的故事。他曾经搞过破鞋,现在又和老师有了奸情,老师那件绿色绸上衣印着的所有水果,都充满了性欲。然后他进入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明白写历史比写小说容易,因为小说必须被审而懂历史的人不多。他明白性交必须有爱情做外衣,也知道舅舅的逆来顺受说明知识分子大多阳痿,是失去了男人最原始的激情。物理老师说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这预言比世界末日要准确生动几万倍,可惜那会儿懂得的人寥寥无几。他就这么乱七八糟地说他的故事,我依旧昏昏欲睡,可还是认真听故事。
这就是王小波,带着痞气和散漫,讲人性中最本质最原始最真实的种种。用看似粗糙下流的语言精准描述人类思维情感中最微妙的瞬间感悟,马马虎虎随便地说出被各种虚伪掩盖的真像。老师和学生,警察和罪犯的性关系都违背社会道德,可王小波不以为然,他眼中的所有人就是被小姚阿姨脱光了内裤的舅舅,诚实窘迫却绝对无法伪装。
文学是人学。当文学被扭曲被压抑,人性也被误导被强奸。王小波是聪明人,他知道一己之力无法回天,便退而求其次,让文学就是文学,不过是听一个人讲了个故事,没那么伟大那么英明那么重要。至于你从故事里悟出了什么,是见仁见智的收获。学生在食堂吃同样的饭有同样的饱足感,如此而已。这其实是文学最基本的审美,文字让你感动或惊讶,让你体验自己生存环境以外更丰富壮阔的新鲜,让你在某个字词的领悟中突然有了冲动,让你在现实的麻木里有了瞬间的向往,说到底,是人的灵魂在文字中完成了意淫。现在很多人不看小说,是觉得累,很多人看鸡汤是因为无助,很多人不懂王小波是因为想的太多。他胡说八道,你胡思乱想,你们俩一起胡编乱造,这才是看小说最原始的乐趣。肉体需要性,精神需要美,那就快乐地顺其自然,想那么多干嘛!
我和王小波有了个愉快的黄昏,他说《黄金时代》写人性最初的觉醒,《白银时代》写人性苏醒后就必须忍受的扭曲和桎梏。我表示同意并表示感谢。我还补充说《时代三部曲》写的都是政治,是一种特定制度氛围对人的强力教化和摧残,在思想和观念被奴役的同时,肉体用本能响亮地抽了灵魂一个大嘴巴。他的文字,让我该想的想了,不该想的也想了。王二不说话,只对我挤一下他的小眼睛,晃晃悠悠走了。哪位看到这儿,有了强烈的赞同或不赞同,那还真是我的成功。能让人有感觉,就有了故事的开头,您继续,我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