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清晨6点,微信上的早聊就已是如火如荼,与微友的话题一旦展开,很难收得住,不到"语尽",绝不会善罢甘休。
说起早聊,对此并不陌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与同事老徐就有长达数年的早间聊天。那时,徐要送女儿到一师附小上学,我要送儿子到常熟路小学读书,依照当时规定,学生7点多就要到校,为此孩子和家长都得起早,尽管不情愿,却谁也不敢违背,一个个睡眼惺忪屁颠屁颠地早早赶到学校。 单位离学校不远,完事后我和老徐不约而同地在办公室相会,离上班还有一个多小时,时间尚早,俩人就喝茶早聊。那个时候单位还没有添置饮水机这类玩意,喝开水需提着竹壳热水瓶到食堂那里的锅炉房去泡。锅炉用的是煤气,晚上小火保温,清早被值班人员用大火将水烧得沸沸腾腾,放出来的开水热力四射,即使站在远处也能感到灼人的勃勃生机。
在办公室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悠闲而舒坦。茶叶大多是绿茶,属于极其大众的炒青一类,惠而不贵。有时,徐会带来一份由外人送的名贵茶叶助兴快活一番。每逢有此好事,心情也格外喜悦,很虔诚地用三个手指撮起一小撮,小心奕奕地放入杯中,慢慢倒开水,轻 轻盖杯盖,必恭必敬,生怕有所闪失,在行动上亵渎了名茶的高贵。 徐的性格豪爽,快人快语,与他聊天是件痛快事。我俩对摄影情有独钟,题材、技法、装备都是必然的话题,谈一阵,呷两口,山南海北,内容不拘,轻松且随意。有时说到激动处,也会拍案而起,一争高下。徐嗓门不低,发音又带有共鸣,不用话筒可以将话语传递到隔壁的静安公园,尽管有点夸张,但却给人一种志在必夺的英雄气概。我的语音低沉,穿透力强,有过为木偶戏中的角色现场配音的实践经历,多少具有一些艺术感染力,于是两个人的语言风格交汇在一起,力度、高度、亮度三者合一,其效果可想而知,乃至一泻千里,高潮迭起,一发而不可收拾。八点半,上班的同事们纷至沓来,众人投来诧异的目光,时不时还有人插上几句调侃话,这才嘎然截止,尽兴而散。 别看早聊的时间就那么一个来小时,但过得很享受,很惬意,十分畅快和欢乐,为全天的好心情平添了一份舒畅。随着时间推移,早聊成了一件每天期待的事情,为此乐此不疲。在当时,也算是紧张工作中难得有那么一点真正偷闲的时光。几年后,孩子长大,自行到校,家长解甲卸任,不需起早相送,没有了日日提早上班的必要,于是办公室早聊这一形式使命终结,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这种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交往就再也没有重现过。帐然若失的我们,悻悻中难免不舍和怀念,过往的众多细节成了值得回味和珍藏的趣事。
有了微信,早聊重又开启。不同的是大家处在互联网里,捧着手机与微友神侃。聊前发一杯网络清茶是少不了的,茶虽虚拟,交流的内容和情感则是真诚炽热的,借助现代科技,在早聊的酣畅中又一次收获久违了的快乐。
文/童箴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