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不知不觉来到雁荡山已经10天了,今天已是立冬。
经典诵读之旅接近尾声,有对归家的期盼,更有对相聚的不舍。
今天早上,我们集结在慎学堂,在戴老师的引领下,对学员们上交的学生诵读作品进行点评。
这是一次观摩借鉴,是一次理论的实践,是一次综合性的反思,是对本次学习的应用和总结。
老师们呈上的作品,精彩纷呈,其中不乏市地级一等奖二等奖之作。
《放歌》大气磅礴。
《上善若水 百川归海》童稚天真,令人赏心悦目
《四季故事》颇具创意,古意十足。 《向阳花开》青春逼人,夺人眼球。
《三十六计》风流气派。
《长河吟》豪气悲壮。
《越韵风梦》且诵且舞。 学员们边看欣赏边摘录。。非常认真。 完全沉浸在作品里了。 作品指导老师对作品创作意图进行了解说。 每一个作品背后,都包含了指导老师的心血。从语音语调的指导,到服装,音乐的配备,无不用心。 学员老师们对作品,进行了品评。
学员们运用这些天学过的知识,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学员们各自发表意见后,班主任戴老师给了作品做一一一点评,戴老师从经典诵读的角度,把握了本质,精彩的总结总能让学员有醍醐灌顶之感。
戴老师认为:
1.作品必须是经典诵读的。脱离了经典诵读,再美的画面,再动听的音乐,都不是同一个频道说话。作品必须以经典诵读为主。确定了作品的性质,再来说话。
2.选取作品非常关键,必须选取适合朗诵孩子年龄的作品,适合孩子声线的作品。
3.古文内容的选择需要慎重。古文相对听众比较陌生,造成朗诵者熙熙攘攘,听者糊糊涂涂。
4.吟和唱是两个概念,诵和读也是有区别的。
导师果然是导师,那么高屋建瓴,穿透本质。为戴老师点赞。👍👍👍 点评之后,戴老师从宏观角度,纵向历史,横向国际,讲述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必要性。多读经典能培养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另学员们耳目一新。
戴老师,学生这厢有礼了!👍💪💗💗
下午,我们又迎来了温州广播电台主持人,我们的老朋友王兵老师和美丽典雅,气质高雅的王丽老师。看着熟悉的身形,是不是倍感亲切?!
整个班分成两组。型男王老师对前16个自选诵读节目进行指导,女神王老师对后16个自选诵读节目进行指导。 热情的学员面对女神级别的王丽老师,情难自禁。。。理解你,姑娘! 厅堂里,走廊上,窗前,到处都有学员们练习的身影。 每一次试演学员们都当是正式演出。
或激情澎湃,或深情款款,或娓娓道来,或袅袅絮语。。。
合着动作,配着音乐,对听者而言,已然是享受! 诵读好,学员们便围在两位老师旁边,听取意见。王老师们总能给学员们恳切中肯的意见。
“把握好诗的节奏”
“胆子再大点,对比可以再明显”
“诗的情绪不同要通过诵读表达,一段期待,二段欢喜,三段愁苦”
“你们的作品选的非常好,散文的听感比诗歌更好。”
编者特意采访了第二次来这里的型男王老师,请王老师说说两次指导的不同感受。
王老师说,上次指定作品学员们比较谨慎拘谨,纠结于一个字一个词语。而这次自选篇目,学员们都放开了,对作品的感觉把握非常好。进步很大。
听了王老师的话,大家对明天的结业演出是不是很期待呢?
最后,把明天的节目单做个提前曝光。以明天实际演出为准。预祝明天演出成功!
1班第9小组编辑:姚艳虹 黄丽敏 方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