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涧西周氏【1】

宜上

<h3><b>  宁乡涧西周氏宗亲群,QQ群号1:203299355 ,QQ群码2:424698849加入,转告、邀请更多的宗亲加入,并定于每年的清明节在岳麓山祭拜始祖。</b></h3><h3><b> 涧西周氏,始迁祖辛甫公(1381--1445年),字振宗,配吴氏,子四:志高、志亮、志宏、志宽。高公生骥、驭,亮公生骏、骧,宏公生骐、骝,宽公无传。宁乡涧西周氏,堂号:汝南堂。派名:辛志马腾宗(金),承邦(之绍)玉士德;宪孔大家修,文章光上国;诗书启后贤,礼义辉先哲;忠孝继芳声,经猷昭法则;盛遇庆明良;秉真纡伟策。可搜索百度"宁乡涧西周氏"和优酷视频搜索“宁乡涧西周氏”。</b></h3> <h3><b>『澗西說略 』</b></h3><div>&nbsp;沩水向东流至双江口的左岸,另外延伸出了一支山间涧水,由泉湖黄花港至萧家桥出沱市河,自从第二代世祖迁居小源冲、八字口、团山湾,都在在溪涧的西边,因此名为「涧西周氏」,曾建立过上、中、下三个涧西寺庙,这上、下两座寺庙的旧址,一个传说在高塘,另一个传说在管家嘴,现在都无从考据了,只有中间的涧西寺还存在,于是就称为"涧西寺"。</div> <h3>  <b>族谱是家族文化传承最好的教科书</b></h3><div>“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今人不修谱,子孙寻根苦。”时代变迁、社会革新、城镇化等因素,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较大障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的门槛。</div> <h3><font color="#010101"><b>1432年,由始祖辛甫公父子捐资修复的长沙岳麓书院</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明中叶,学校出现了衰落迹象,“正统(1436-1449)中,天下教官多缺,而举人厌其卑冷,多不愿就”,有识之士莫不向往书院之教。成化(1465-1487)间,恢复书院之势渐兴,1477年象山书院恢复,民间书院之兴再次形成高潮。在这一背景下,岳麓书院开始重建。明代岳麓书院最早的一次修复是1432年(宣德七年),它早于象山书院的恢复。这次修复完全是宁乡涧小源冲任指挥佥事的辛甫公父子捐资。他们“慷慨好义,捐修岳麓书院讲堂及道林寺田八十七亩。</font></h3> <h3>岳麓山大石潭墓图</h3> <h3><b>宗祠记&nbsp;&nbsp; 【八字口】「谱文译义」</b></h3><h3>&nbsp;宗祠的地基在益阳十九里,地名叫下壕山脉,他的山脉自宁乡沩山如昆仑分出,由西南向东北走数十里,至铁家坪化自动成开帐之形,经过赤心殿展开双翅,中间引出,犹如像真行书体般横落,小丘流水环抱着前面,水是注入团头大湖。水涨时就如河川汇流,涌动孝水回旋般,水退时则像玉带河环绕着侧眠弓体似的,有案桌围绕着前山,拜跪俯伏朝水的趋流而走,后方有玄武带动小源冲、枫江等水重叠合流而出,清朝乾隆已卯年(1759)族人建议兴建祠堂,宁乡知县刘善谟为宗祠题<font color="#ed2308">“光前俗后”</font>匾额。骧裔将此山下土地捐出,做为宗祠之基地。</h3> <h1><font color="#ed2308">八字口宗祠牌匾“光前裕后”,是指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功业伟大。宁乡县令刘善谟书此牌匾于祠堂,是赞扬我周氏的功业和影响力。</font></h1> <h3>  <b>熙载公祠记</b></h3><div> 二派祖熙载公名志亮,是始迁祖侍郎公的次子,葬在宁乡一都八区小源冲梁家桥东边,燕窝形状的山地,后代的人于是就称呼这山为「亮公山」。道光、咸丰年以来在附近买了墓田有三十多亩,村落屋房距墓地稍远而且不好走,节令祭祀也不方便,谋划要迁移为好已很久了。山的右边有废用的房子基地一所,山形有围绕,是本房裔紫云公所承接的产业,光绪五年时慷慨捐出作为公产,立契约为公共凭证,今时房众会商在此盖建宗祠。</div> <h3><b>小源冲支祠記 【振寰祠】</b></h3><div>&nbsp;宗祠在小源冲韩家堤上方,地名叫书房洲,是原来拔生公读书的地方。清乾隆已卯年振寰公裔敬亭(宪临)公,集合拔、彦两房创建了这个祠,当时有族祠已经建在益阳的下壕山了,敬亭公以二派祖而下的拔、彦两房的坟墓、田地及房屋多在小原冲内的因故,将白泥塘田大小三个丘陵,合计种出的七斗五升米(现今超过百斤),捐做为二派祖亮公的墓产,更捐书房洲的学习房舍,提议建立为支房宗祠,建造历时三年才竣工。</div> <h3><b>朱良桥碑志说</b></h3><h3> 在宁乡和益阳之间交汇处的朱良桥,为我家族画一公夫妇所创始建造的,桥边原来有的碑碣,因时间久远已被水冲埋在土里。嘉庆十九年--甲戌年,孙振孔提议本房后代重新修建石桥,桥才刚刚修完,石匠又做到了奇怪的梦,就掘土挖地找到了旧碑,故而重新立碑来昭显先灵,索性就刻于石碑上记载这件事。 </h3><div> 道光十五年,曾孙六斋等人提议填土加固,重新立捐款碑。近年来又因为连年的水患,导致两岸土堤倒塌损坏,画一公的后代裔孙--受贤、萃亭、徵瑞等又提议捐款修整, 修理的工程到了完工时, 他们忧虑这些石碑会因日久被水冲走消失, 于是决定将石碑记载的文字,做成十二本分发到各房,嘱咐予以书写,是希望不忘记这文字所记载之人,永远要保有保护此桥,这是祖先的遗迹,这是筹谋已到很深远的程度了。收到誌文的子孙,还期望他能共同承继先祖之志,而珍藏于它。 </div> <h3><b>朱良桥记</b></h3><h3> 朱良硚①,是在宁乡和益阳之间交汇的重要道路上,原来是一座木桥,经常因为水患而塌坏,让行人很苦恼,担心有渡河而过的危险。清朝乾隆年间,太高祖画一公②和其夫人姚氏,心里盘算着要出钱助人渡河,所以创先建了石造的桥,行人才没有再出灾祸而称颂。 </h3><div> 经过了数十年的时间后,河水将桥冲毁,原先建桥石刻的碑文,就被埋没了,无从考据。到了嘉庆年间,曾叔祖心源公③及许多的前辈们,又继续的再把桥重新修好,工程完成时有石匠梦见到了心源公已过世的父母亲,于是穿戴正式来庄重祭拜,将石桥修复成功的事情,敬告于神明。隔天,就在原来立碑的地方挖掘到了原碑碣,再度将它竖立来,这就都看到了他们夫妇的在天之灵,还在保护着朱良桥的永存啊!以后,每年碰上年度整修时,都是支房内捐钱补修的。 <br></div><div> 在道光年间的时候,大家合捐了做桥土堤的田地,并存了公共基金,是为了以后修桥不再需筹划捐款。谁知道,又连续遭遇到很多次洪水的冲击,桥柱日渐的损坏,到咸丰年间,桥又再度的塌毁了。还好房族宗支们同心,不忍心废弃祖宗留下来的遗蹟,不到一年的时间,桥又修好如从前般,费用总共花了三百多串的铜钱,其中除了公款一百多串钱外,剩下的都是靠支房内,量力而为的捐款来付。 <br></div><div> 最近几年来,在朱良桥的西边,许多做生意买卖的人围聚在那里,争相评估着桥上可做生意的空地,租来做摊位,我们每年这样租地就可获利十余串钱。由于我们增加了直立的栏杆后,整体的规模就有稍为扩大了些,同时还建了焚字炉④在桥的西岸,以祈求能保护桥梁的安全。 现在刚好遇上第三次修族谱的时候,于是我就把这些记录下来,告诉后世要经营管理这座桥的人,希望未来能深入的思考、谨慎的处理,将来不需要再做超出一般的修补,也不要等待再有捐款,同时可供奉画一公夫妇作为支房先祖,建立宗祠来祭祀,让他们永远被后世流传。<br></div><div><span style="font-size: 12px;">注:①朱良桥原本是木造桥,经我周氏先祖改建为石造桥,所以特将朱良桥记,凸显写为石字部的『朱良硚记』 ②画一公是拔房的第十派祖『德乾公』 ③心源公是拔房的第十二派祖『振孔公』 ④古人有尊经惜字,敬畏纸文的美德,那时候的人以敬惜字纸为荣,从不乱丢字纸,脏污或拣回的字纸,都要择吉日烧化,故而有「焚字炉」的产生,也称「惜字炉」。此炉盛行于明、清朝代到民国初年,炉顶都设有神龛,供奉仓颉、魁星、文昌君等神明。先祖在朱良桥旁设焚字炉是想祈求神明帮忙守护桥梁。</span><br></div> <h3>座落在高家山上的香山寺(现在的武装部),香山寺的全木质穹顶结构在全国绝无仅有。</h3> <h3><b>涧西周氏明、清善绩</b></h3><div><b>1.</b>鼻祖辛甫公于宣德年间重修<b>香山寺</b>(原址今宁乡县武装部),见宁乡县志二派祖志高及三派祖骥、骏,四派祖张蒿于成化年间铸香山寺大钟,见本寺钟文又与骏、骧修长沙河西都之。</div><div><b>2.新塘寺</b>(传说原址今宁乡莲花山)及佛像大钟五千余斤香炉,花瓶壹千贰百斤,均见本寺钟炉文相传,施有香火田数百亩,后为附近居民承丈今寺田止存数亩。</div><h3><b>3.</b>志高、志宽捐<b>岳麓书院</b>讲堂基址,<b>道林寺</b>(旧址岳麓书院左前,今湖南大学)田八十余亩俱载岳麓志。</h3><div><b>4.</b>自辛甫公以下,于前明历修本邑涧西寺至国朝九派祖士伟,施<b>涧西寺</b>田十五亩,见本寺钟文。</div><h3><b>5.</b>十派德乾字画一号小园公于乾隆七年修<b>小源冲及朱良桥石桥</b>二座。</h3><div><b>6.</b>十二派㐰(音xin)孔,于康熙年间施宁邑<b>高田寺</b>(宁乡县双江口团山湾)香火田数十亩。</div><div><b>7.</b>寿平桥,铭房宪格字寿平所建也,在宁邑一都下七区,原名<b>管家桥</b>嘉庆丁卯溪水涨溃,同治庚午寿平公裔于管家桥稍下建石桥及栏干字炉,家萼字花耘奉慈命独修中墩,颜曰寿平桥行人利焉。</div><div><b>8.免湿桥</b>,在宁邑一都八区阙公塘上束岸,花耘公所修也,阙公塘下西岸青山嘴,<b>古稀桥</b>家萼字花耘七秩所修也。</div><div><b>9.</b>宁邑七区<b>湖旁桥</b>西岸巷内修石路五丈。</div><div><b>10.黑公觜义渡</b>,拨房家渚字鸿飞公于道光十九年奉先人遗命所捐建也,并于该邑张家坪割捐田五石,书立捐契比交地鄰孙德高、宪之等书立收契字据,后因是业水旱相侵,难以稳靠致孙等亏虚不理渚,每年垫出谷五十石以作修整,船只工食之,资自理多年,欲于附近另置高业以垂永久未果,后渚裔另捐田五石作黑公觜义渡经费。</div><div><b>11</b>.捐田五石作<b>上湖界义渡</b>经费均归恭惠祠经管。</div><div><b>12.双江口义渡</b>,拨房泽修字关爱号紫霞公于光绪廿四年将王家垅莊业捐田四石为宗祠春秋祭祀之资,复捐田四石为义渡修理船只之用,人仁孝子之用心于此可见一班。</div> <h3><font color="#010101"><b>六房:周光召院士之父绅章字凤九</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1891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白泥桥。公路工程专家。毕生从事中国公路建设及教学工作。曾筹划、主持建设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多条干线公路,主持设计、施工多种结构形式的永久式公路桥,对中国公路初期的发展和技术提高作出了贡献。在教学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采用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事半功倍,为国家培育了大量公路工程技术人才。1915年,在湖南省高等工业专业学堂(后与法专、商专合并为湖南大学)土木科毕业后,曾在长沙湘雅医院及光华电灯公司任工程师,从事土木建筑工作。在当时社会思潮影响下,他抱着“工业救国”的目的,于1920年,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土木建筑学校(该校在法国是一所较有名气的学校,法国土木建筑界许多知名人士均系该校毕业生)后,又到德国柏林大学及比利时岗城大学进修。1925年学成归国。</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回国后,先在湖南楚怡工业学校任土木科主任,并兼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1926年到湖南省湘中汽车路局任工程司,从此开始献身公路建设事业。1929年11月任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兼工务科科长,1936年4月升任局长,并兼任湖南机械厂厂长。此后,先后担任湖北省公路工程处处长,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帮办兼桥渡科科长,川滇西路工务局局长、管理局局长,西南公路局副局长兼芷江分局局长,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兼第二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局长等职。在湖南省公路局等单位工作期间,除主持公路建设工作外,仍热心教育工作,在上述两校兼任教职。1948年因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腐败,毅然辞职回乡,再度执教于湖南大学。他在楚怡工业学校曾讲授公路工程学,在湖南大学曾开过公路工程学、桥梁工程学及铁路测量学等课程。1933年7月,他还曾去南京为中国经济委员会举办的公路工程师训练班讲授桥梁学,该班学员均为从当时国内著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择优选送的。他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采用工程实例进行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受到好评。从而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公路工程技术人才,后来许多人成为中国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周凤九虽已将届退休之年,但躬逢盛世,心情舒畅,欣然应中南交通部之邀,返回武汉。先后任中南交通部计划处处长、华南公路修建指挥部总工程师。1953年10月,奉调到北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10月,改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1958年因病退休。1960年1月9日因心脏病逝世于北京。终年69岁。</font></div> <h3><b>六房:抗日空军英烈周光彝字辛生</b></h3><div>&nbsp; &nbsp;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一位为抗战英勇捐躯的长沙籍空军英烈周光彝却在今天长沙人的记忆中消失。湖南出版的各种人名、名人词典中均找不到周光彝的片言只语。2000年编辑《长沙名人》画册时才把他列入“长沙名人”之列。</div><div>&nbsp; &nbsp; 周光彝(1910-1937),出生宁乡县朱良桥茅塘,先后就读于宁乡玉潭高小和长沙楚怡工业学校,1932年考入湖南航空训练班,毕业后为国民政府空军第三队飞行员,成为我省最早的飞行员之一,后为中央航空学校飞行教官。</div><div>&nbsp; &nbsp; 抗战爆发后,周光彝主动请缨参战,成为空军第九队26中队的一名飞行员,被派驻南昌担任防空警戒。其间,他多次上血书申请升空歼敌。他在一封家书中说:<b>“这次批准上前线杀敌,乃军人特有之天职,担负着民族存亡之重任,我当英勇拼杀,但敌强我弱,一起飞,即有殉难之可能。一旦阵亡,望弟妹善慰双亲,节哀顺变,应为有英勇杀敌的儿子、兄长而感到自豪。”</b>他曾多次驾机驱逐敌机,使敌机望风而逃。1937年12月9日,9架敌轰炸机在6架驱逐机掩护下侵入南昌上空,周光彝与两位战友立即起飞迎战。他们奋勇冲向敌机群,但因众寡悬殊,被敌机包围。周当机立断,开足马力,对准一架敌机猛冲过去,与敌机同归于尽。有书法家在烈士的照片上题词云:“御六气之变,扬三湘之灵。落旄头于寥廓兮,遽羽化而鸿冥。魂兮归来重振大汉之天声。”</div><div>&nbsp; &nbsp; 共和国终于没有忘记这位为民族抗战而捐躯的勇士。1998年,民政部追认周光彝为革命烈士。值得一提的是,周光彝牺牲20余年后,他的堂弟周光召成为我国的“两弹元勋”,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亦堪称民族英雄</div> <p class="ql-block">周光宇</p> <h3><font color="#010101">六房周光宇(1918—2007),女,1918年出生,湖南宁乡檀树湾兴益人,著名科学家,我国植物基因工程重要奠基人之一,是国际植物分子育种的创建者。她毕业于中央大学,1951年获比利时卢汶大学农学院农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开展对“谷氨酸发酵”技术研究,其成果代表当时国际上摇瓶产谷氨酸的最高水平,为我国味精发酵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开展对农业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DNA片段杂交理论。1983年,周光宇在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国际上开创性的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随后,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棉花等育种领域,使她成为我国植物基因工程重要奠基人之一,国际植物分子育种的创建者。周光宇多次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三八”红旗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5月24日,周光宇因病去世,,享年89岁。&nbsp;&nbsp;</font></h3> <h3><b>六房:周光召〔周光宇弟〕</b></h3><h3>&nbsp; &nbsp;宁乡双江口人,出生于1929年5月15日出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中南大学名誉校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前苏联科学院、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蒙古科学院等外籍院士等职,共十一院院士头衔。2012年4月19日当选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外籍会士。</h3> <h1>2010年5.22.周光召院士在时任宁乡县委书记黎石秋陪同下视察宁乡。</h1><h3>左一 周莹宗亲</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周老很早就离开了故土宁乡县,此后回来的次数很少,这次回到故乡并捐赠“两弹一星”勋章,除了圆一次思乡梦,还有他深刻的用意。</span><br></h3><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周老说:“‘两弹一星’勋章对研制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沉甸甸的荣誉。但把这个荣誉放在自己的保险柜中收藏,不如将它赠给一个单位鼓励后人更有意义。”他说:“我们这些参加‘两弹一星’的同志,最希望的是,把我们奉献过程中感受到的一种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span><br></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至于为何选择把勋章捐赠给宁乡一中,他说:“有一次,我和宁乡一中的名誉校长张跃华先生一起聚会时,想起了发生在某农村的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送她的儿子上前线时,这位母亲说,她最希望儿子能够把军功章寄回来。当时,我就想,宁乡的父老和这位母亲的意愿都是一样,所以我决定把我这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奖章赠献给宁乡,来回报故乡父老对我的厚爱。因为当时在场的还有宁乡一中的几位校友,大家都说捐赠给宁乡一中,我就这么决定了下来。”</span><br></div><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图为宁乡一中校长欧阳才接过勋章</b></span></h1> <h3><b>铭房:周光远</b></h3><h3>&nbsp; 1925年出生于宁乡涧西朱公塘,空军飞行员,毕业于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笫廿七期,1944-1945年参加缅甸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从印度返湖南芷江,同期战友有很多牺牲在缅甸战场。1945年获空军复兴三等荣誉奖章。<br></h3> <h3>铭房:光派光远。</h3> <h1>光远女晶晶、长子文彬、次子文仪与全国政协委员何伟钦在青岛。</h1> <h1><b>周光远女儿晶晶宗亲</b></h1> <h1><b>周光杰</b></h1><h3>&nbsp; &nbsp; 出生宁乡涧西朱公塘,周光远妹妹,少时随兄光远等一同到广西桂林教养学院学习(该校为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女土创办)。尔后不久,周光远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二十七期,周光杰加入共产党,时任云南省革委会机要秘书,获周恩来总理接见,留有合影,照片在其女儿收藏。后因国内各种政治运动下放到保山政治干校。直到1979年胡耀邦总书记亲自为之平反后安排至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h3> <h1><b>铭房:周海云</b></h1><h3></h3><h3>&nbsp; &nbsp; 出生1925年4月30日,现住长沙市望城格塘柏叶村。</h3><h3>&nbsp; 2016在北京参加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老人说“<b>这么盛大的阅兵仪式,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老兵方队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心情很激动,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观看阅兵仪式,就是要铬记历史,珍惜和平。”</b></h3><h3>&nbsp; 海云宗亲16岁参军,内政部警察总队青年远征军203师60团<br></h3> <h3></h3><h1><b>拔房:周异斌</b></h1>&nbsp; &nbsp;讳光邑册名异斌字清溢,光绪卅(1905)十二月十九生于益阳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随家人迁至湖南省华容县定居。民国17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年考入国民党中央政治校,民国21年毕业后,任江苏省民政厅科长。民国25年赴美深造,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和伊科诺大学攻读政治学,次年转赴英国伦敦大学从事政治学研究。回国任中央政治学校教授,民国30年兼任毕业生指导部主任、同学会书记长。著有《各国政治制度》、《中国法制概论》,与人合著《中国宪政史》。民国34年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衡阳市市长。1948年赴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任职。次年赴香港,与人创办辅人书院,任院务主任,从事教育年。1968年书院停办,改任香港中国文化协会秘书长,主持国民党在香港的文化宣传工作,历时13年。1982年退休。1987年回长沙定居,1988年逝世。 <h1><b>周冬亮烈士【周东亮】</b></h1><div> 宁乡县朱良桥乡左家山村人,生于1955年4月,1976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38036部队160舰战士,共青团员,1978年3月9日在广东省湛江市麻斜军港160舰爆炸事件中壮烈牺牲,终年23岁。广东省湛江市狮子岭烈士陵园和宁乡烈士陵园有碑记。</div><div>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60号导弹驱逐舰一百三十三名官兵不幸牺牲,以身殉职,用鲜血和生命履行了他们“投身海洋,献身国防”的铮铮誓言。</div> <h3></h3><h1><font color="#010101"><b>四房:周遇奇【上】</b><br></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1944年8月生,湖南宁乡双江口(现城郊)人。1961年8月参军入伍,1962年8月至1968年3月为解放军外语学院、技术工程学院学员。197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任陆军集团军副政治委员。2000年1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大本营军事。2002年7月晋升为中将,200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font></div> <h1>&nbsp; &nbsp; &nbsp; <b>高坪教育集团</b></h1><h3>&nbsp; 前身益阳高平中学创办于1993年,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先进民办学校",2004年荣获"中国民办教育50强"称号。集团创始人、首任董事长、高平中学首任校长、当代平民教育家周桂林宗亲为"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05年入选"中国民办教育2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录。现任董事长周曼宗亲被评为2008年"第八届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全方位报道了学校和集团的办学实绩,其民平化教育品牌对中国民办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h3> <h1><b><font color="#010101">拔房:原湘乡市委书记则科宗亲80大寿,全家为老人祝福</font></b></h1> <h1><b>拔房国派前胜宗亲,现职于湖南平安保险公司负责人。</b></h1> <h1><b>铭房:周忍荒(上)</b></h1><h3>&nbsp; &nbsp;望城格塘华林人。中南大学教授、湖南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h3> <h1><b>长房志裔国派周鹏飞</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同济医科大学学士学位及小儿外科学硕士学位</span></h1><div>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div><div> 现任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div><div>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客座教授</div><div> 武汉第四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引进人才</div><div>担任“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负责人</div> <h1><b>长房:周尚海(上)</b></h1><h3>&nbsp; &nbsp; &nbsp;1957年出生于宁乡县双江口镇五星村。1976年参军入伍,从空七军参谋长助理转业到南宁市,相继任南宁市政府,市人大副秘长。</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长房美林,1982年出生于宁乡双江口镇五星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费法律硕士研究生,曾任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法院审判员,现为全职律师、诗人以及长久的书法、古筝、音乐爱好者。</b></p> <h1><b>六房良华、永桂,十房国峰,铭房铁刚宗亲在宗亲会上。</b></h1> <h1><b><font color="#010101">六房:武汉大学教授光应宗亲回乡寻根问祖</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六房光应、镆房同华、长房国富宗亲在一起。</font></b></h1> <h3>&nbsp; <b>&nbsp;铭房周国才 &nbsp;</b>祖籍宁乡,1976年出生于湖北石首市。笔名江军、晓耕。现居华容县城关镇田家湖。1992年,随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邹正学习书法;1994年,随著名山水画家徐睿先生学习国画;1995年5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文化艺术研讨会(书画类)。曾得著名书法家姚俊卿教授、国徽设计师周令钊教授、篆刻家冯宝麟、书画家耿平托等著多名家的教诲。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启功体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炎黄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岳麓诗社常务理事、岳麓诗社湘北联络站站长、岳阳市墨趣斋文艺交流中心主任、华容县楹联学会副会长、华容县诗词、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墨趣斋文艺沙龙馆馆长。《容城集韵》常务主编及《章台诗词》、《楹联博采》编委,国家一级美术师。</h3><h3>&nbsp; <b>图国才宗亲在宁乡暖心人家大酒店</b></h3> <h3><b>六房周永红:</b> 益阳人,居长沙,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诗词楹联获奖专业户,参加全国诗联比赛获奖数百次。有部分诗联作品在国内风景名胜及楼堂馆所刻挂,《对联学刊》、《联海探骊》编辑,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长沙市诗词协会副会长,“湖湘楹联七子”之一。</h3> <h1><b>鑏房上派尚科宗亲:爰好书法、摄影……,图中是尚科宗亲作品。</b></h1> <h1><b>十房:周游宗亲(上)</b></h1><h3><b>&nbsp; &nbsp; </b>1941年出生于宁乡小源冲,中学高级教师(副处)。与原长沙市委常委长沙市人大主任余合泉等参加援藏建设返湘后,大都在县处以上领导职位上,而周游宗亲不要组织照顾,放弃行政领导,毅然回到他深爱的教育战线。</h3><h3><b>&nbsp; </b>图左周游老师</h3> <h1><b>铭房:南京立人宗亲夫妇</b></h1> <h1><b><font color="#010101">六房:荆州达章宗亲</font></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b>红色感言——嘉兴市人民检察院 周瑞南</b></span></h1><div>&nbsp; &nbsp;发扬传统的人,不一定只有传统观念,却一定有传统的道德情操;</div><div>&nbsp; &nbsp;坚守信念的人,不一定只是喜欢幻想,却一定在工作上脚踏实地;</div><div>&nbsp; &nbsp;执法为民的人,不一定把人民挂在嘴上,却一定把人民放在心里。</div><h1>&nbsp; <b>图中:十房瑞南、国峰,彦房长明,铭房菊良宗亲。</b></h1> <h1><b>铭房:周卫(国)</b></h1><h3>&nbsp; &nbsp;宁乡朱良桥人,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并入中南大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南昌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主攻血管外科教学和诊治。</h3> <h3><font color="#010101"><b>长房诗派、现任湖南东方宏裕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新辉说,</b>研究涧西周氏历史文化,编撰《涧西周氏五修族谱》和开展一些族内慈善活动,为远方的宗亲寻根问祖留下依据,也为有志儿女发展搭建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增加周氏宗亲间感情和凝聚力,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光荣而伟大的一件事。</font></h3> <h1><b>铭房:常德德树宗亲,新疆尚宏宗亲,望城运兵宗亲。</b></h1> <h1><b>铭房:朱良桥志敏亲亲</b>(右)</h1> <h1><b>满房:通道建安宗亲夫妇</b></h1> <h1><b>铭房:立人、尚辉、国强等宗亲</b></h1> <h1><b>铭房:重庆哲林、望城协富宗亲</b></h1> <h1><b>志成、玉玲、正田、文忠宗亲</b></h1> <h3><b>四房:石首尚福 尚武; 钹房:益阳海军 </b></h3> <h1><b><font color="#010101">宗亲们在岳麓山始祖辛甫公墓前祭拜</font></b></h1> <h1><b>铭房志强、曙光等宗亲,六房周鑫宗亲</b></h1> <h1><b>铭房亚波</b><b>、铨房军红</b><b>、拔房周望等宗亲。</b></h1> <h1><b>清明、清华宗亲和老母亲一起</b></h1> <h1><b><font color="#010101">九房:南昌再华宗亲率家人在宁乡寻根问祖</font></b></h1> <h1><b>2016.12.19来自各房宗亲参加上十房家书裔接谱仪式。</b></h1> <h1><b>铭房:作者及其兄胜应与海云宗亲夫妇及儿媳在一起。</b></h1> <h3>2017.3.29日,铭房大壎公裔集聚涧西,祭扫祖墓,缅怀先祖!</h3> <h1><b>  1749年德湛公及侄宪禹创修族谱,松竹轩木刻活字印本。</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简介:明初辛甫,字振宗,从燕王靖难,授长沙卫指挥签事,遂由江西吉安迁湖南长沙府宁乡县浮丘乡,居东安里之小源冲,位于沩水泉湖一涧之西。是为涧西周氏始祖。卷首谱序、凡例、制服、规训、卷末传、墓志铭、艺文、跋、墓图,卷一至十七世系。n书名据版心、书衣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涧西周氏族谱: 四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作者 (清)周宪禹、周宪临纂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版本 清乾隆十四年(1749),据清乾隆十四年(1749)松竹轩刻本影。[始祖]周辛甫明初辛甫,字振宗,从燕王靖难,授长沙衢指挥签事,遂由江西吉安原籍卜迁湖南长沙府宁乡县浮邱乡,居东安里之小源冲,位于沩水泉湖一涧之西。是为涧西周氏始祖。卷首谱序,卷一旧序、凡例、谱迁、派语、阙疑,卷二、卷三世系、世序,卷四格言、规训、公传、孺人传、墓志铭、墓图、谱跋、谱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谱序撰写: 陶士偰(1692-1773),字伦宰,号嵇山,宁乡靳水双江陶氏第13世,之典孙,煓次子,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三月初五亥时生,康熙癸巳恩科举于乡,雍正元年癸卯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宁乡入清十七余年,进士翰林自士偰始。</span></p> <h1><b>1916年由周光彝、周光召祖父文笙字箓滨册名晃荣纂修,文箴字箓淇册名晃荦主修《涧西周氏四修族谱》。</b></h1> <h1><b>涧西周氏六房大霦字玉菴公裔五修支谱</b></h1><h1><b> —主编周光谦</b></h1> <h1><b>涧西周氏拨房师孔字道南公裔五修支谱</b></h1><h1><b> —主编:周峥峻</b></h1><p class="ql-block"><br></p> <h1><b>2016年由宏翔宗亲纂修上十房家书裔支谱于2016年12月19日在小源冲尾上南竹山接谱。</b></h1>

宁乡

宗亲

铭房

朱良桥

六房

宗祠

宁乡县

周光

小源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