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的四季

Ling

钱塘的雨美,西湖的茶醉,人间天堂,千课荟萃。这是一次浪漫的邀约,这是一个邀请函里都会夹着千纸鹤的培训,一个课间音乐都会连成篇章的培训,浪漫和严谨奇妙地组合在了一起,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遇见。 春之歌    春天演奏着美妙的和弦,    在清风的伴奏下,    河流奏响欢快的乐章,    嫩芽轻叩着大地的心门,    花蕾打开动人的音符。    让春天驻进彼此的心间…… 乔玉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装备处处长。在他高屋建瓴的讲述中,我们纵观了我国的教学改革,看到了工厂化教学模式的弊端,明白了课标文化15年的历程,思考着现今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素质教育的又一首春之歌悄然唱响。   【 专家观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轴心和教育目标。 【我们的思考】德行天下。“德”的造字本义,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人”,教育的最核心是儿童发展。一切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给儿童一个完整的世界。让儿童与学习真正地相遇;让儿童与能力真正地相知;让儿童与道德真正相恋。在相遇、相知、相恋中经历磨难,享受快乐,拥抱幸福。这是儿童成长应然的追求。   【 专家观点】核心素养的提出与世界的改变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思考】”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一块碑文,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新起点。在新起点上 ,要想改变目前的教学状态,我们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改变自己,我们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思想的改变决定着思维的高度、广度、深度。改变不但是心动,更需要行动。只有动起来,才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专家观点】核心素养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关键词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我们的思考】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我们需要更多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教师。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在教师“爱的情怀”和“关键能力”中才能形成。 夏之风 夏天的风 是阳光里的缕缕绿叶, 是晨曦中扑棱翅膀的小鸟, 是傍晚时槐花的清香。 再也抹不掉 内心深处 温暖而美好……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她娓娓道来与自己语文老师温暖而美好的故事,恰似凉爽的清风荡涤了我们心中曾经的迷茫。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最美的风景一定在不远处。于丹对语文的敬畏,对语文教师的敬重,对中国文化的敬仰,让我们为之动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守护者。中国文字应该在每个孩子的心里,一如那夏日般草木的葱茏,这才是孩子语文生命成长的姿态。 【于丹语录】我个人生命的成长,是被一个又一个语文老师成全的。 【我们的感悟】《小王子》故事中,在第五颗行星上有个点灯人,他天一黑就点亮路灯,天一亮就熄灭路灯,是个执着又有责任感的人。老师就应该像《小王子》故事中的那个点灯人,执着、真诚、有责任感,温暖学生的心灵,点亮学生心中的梦想。小学语文老师是在起跑线上,遇见于丹未来的人;是第一个用十公里承诺她马拉松最后冲刺的人;是让她成为一个有信念、受感召,被成全生命的人。希望每个在黑暗中行走的孩子都能遇见,像于丹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样的好老师,为他们燃起希望,指引方向。 我们是孩子一生的点灯人,成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与使命。 【于丹语录】关于经典书籍的阅读,我的老师流光溢彩地镌刻在那一盒盒卡片里。 【我们的感悟】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品德和规范, 还要给学生带来生命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来自于阅读,阅读是树人之源,语文之本。 《阅读改变人生》一书的编者巴丹曾感慨地说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作为教师,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因为才情横溢的语文老师,才有了于丹对所有诗词歌赋的倒背如流,才有了她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才有了她如此深厚的文学素养,成全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 【于丹语录】有一种遇见,在语文中遇见乡土,遇见乐趣,遇见希望,遇见人生的可能性。 【我们的感悟】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 如何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遇见”,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中国的文字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浸染着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一种乡土。我们怎么忍心把这样有意思、有内涵的语文教枯燥了呢?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应该是个诗词的爱好者,引领孩子穿行于诗意的语文生活。用多元的生活唤起孩子的心灵情感,让孩子们沐浴在语言文字的光芒中。 “我们会遇见谁”,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和沉甸甸的责任。 秋之韵 秋天 悄然而至, 晕红了树头树杈, 染黄了稻花山林, 秋天, 伴着秋风的抚摸, 载着明月的相思, 涌着西湖的潋滟, 在这黄绿的季节, 轻轻地抚来, 拨动你我的心弦…… 赵志祥,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一位温文尔雅的“私塾先生”。“私塾先生”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染红了孩子们的脸庞,点亮了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的小手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孩子们的小嘴似石榴笑开“言”。《三笑》的古风今韵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一笑,笑看评价,温暖颗颗童心;二笑,笑穿古今,感受群文阅读的丰厚;三笑,笑思设计,沉浸多元的课堂。 【名师课堂】“回答正确了,是你们聪明,回答错误了,是我没教好。” “你知道此宝物是什么之后,还可以与优雅的文字相遇,怀着如此纠结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谁想跟我挑战?这么多人呀,是单挑,还是群殴?” “这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美的天籁之声。” “我真正地用我的老手握着你嫩嫩的手。”…… 【我们的思考】赵老师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们站在同一高度对话,走进孩子心灵。激励性的语言树立孩子们信心,“潇洒发言是最美好的优雅”。与萌萌的老顽童遇见,“谁说你不是第二个于丹呢?”赵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告诉我们,要敬畏儿童,相信儿童,时时注意去发现、唤醒、呵护儿童的灵性,唯有这样 ,儿童的成长才能看得见。 【名师课堂】以“笑话”为主题,穿越古今,群文阅读三篇文言文,两篇现代文。教学紧紧围绕朗读做文章,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理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一步步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思考,读出了含蓄。 赵老师给孩子们推荐了《笑林》《笑府》《赵南星诗文集》三部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的思考】群文阅读,厚重如山。赵老师不乏类似评书的诙谐机智,让我们自始至终沉浸在古汉语魅力中。在赵老师的“摩挲”下,一个个学生都变成了羽扇纶巾的小书生。文言文和现代文相比照,“最好的敬畏是读原著。”赵老师带孩子们走向经典,传承中文乡土的血脉。 【名师课堂】“宝物是什么?”“面对高超的秀才,阎王会怎么做?”“十年限满,会发生什么?”“你是作者你会加个什么题目?”……学生纷纷展开想象,一个个精彩的回答让我们为孩子们的纯真,机智而惊叹。 【我们的思考】赵老师的课堂不是故事的演绎,不是归纳主要内容,而是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跟进一个个发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去思维,让学生在读与思中穿梭,情趣与智趣的融合。赵老师的课堂是开放的,多元的,丰富的。 冬之阳   你款款而来, 挟带着满怀的和煦, 安抚着冰冻的大地, 褪去人们的厚重。 你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却又似一切都留下了…… 三位全国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汪洁琴、冯永、李小燕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朱煜联手为我们呈现了一组单元整体系列课。单元整体系列课依据课程标准建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单元为结构的形式整合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选文等资源,利用精读、略读、作文、综合等课型有效地达成单元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仿佛冬日一缕灿烂的阳光,让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独特的课堂。 【名师课堂】汪洁琴老师的精读课《秦兵马俑》,旨在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兵马俑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朱煜老师的略读课将《长城》和《颐和园》整合,进行写作方法的对比,复习了精读课中学到的“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冯永老师的写作课《让景物描写更生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尝试、发现再到模仿、创作的习作历程。最后是李小燕老师的活动课《最忆是江南》,结合《西湖十景》的资料,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设计游览路线。 这四堂课,全部围绕一个点,即“如何用准确的方式来表达景物的特点”展开,精读课讲授单元核心知识点,略读课巩固单元核心知识点,作文课是操练,活动课是运用。这样的整合,帮助学生集中感知某一个知识点,有效地达成单元目标。 【我们的感悟】“不走不知路长,不学不知己短。”学了,看了,方知大师的为学之精!不仅是教学的精湛,而且学法的引领更恰到好处!所以教者,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兴趣倍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样将课文进行多元整合,不仅做到同类课文的一次汇集,引领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走进语文的四季,静心聆听,净心讲述《语文与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 以及冬天的落阳 懵懂的意识轻狂的我 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文字在方方正正的课本里 它天天地发呆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我在年年成长 文字它带着乡土的气息 改变了我们 中国的血脉 就是那 古老优雅的文字 (桂林市象山区组块教学工作室、语文先模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