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多洛米蒂摄影之旅(二)

水木年花

前情提要: 来意大利的第一天,就人品爆棚,偶遇了一场光与影的风景大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凌晨5点半起床,日出的拍摄地点是一个著名的小湖 Lake Carezza 又叫绿湖。 有人称之为阿尔卑斯最美的湖,我觉得这实在是有点过誉了。但那一池绿荧荧的超现实的湖水,除了让人觉得十分诡异,倒也很深的印在脑子里。小湖不大,四周被高高的针叶松环绕,背后是高大巍峨的白云石奇山。 <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太阳仍躲在厚厚的云层里没有要露头的意思,雪山时不时露出来一点小腰身撩拨一两下,很是没趣。湖边早早就守候的几个摄影人,等光等的闲得发慌,东南西北地聊着。偷听了几句他们南腔北调的英语,一会就摸清了他们分别从意大利、英国和美国洛杉矶来的,加上眼前这几个加拿大的,一撮人品不咋地的家伙。 摄影师敬业地调好机器设备,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原则,时不时按几下快门。 一个小广角一眼就看完了整个小湖。 闲来无事用我600mm长焦把正在湖对面行走的小伙伴拽过来看看。 终究老天也没给面子,太阳公公没有探出来过一秒钟。我真是越来越感叹风光摄影师毫不风光。起个大早、开了40分钟山路、等光等了两个小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可是只要有机会,他们还是会乐此不疲地重复再重复。 我们悻悻地往回开,一边搂草打兔子见好的就随意拍几张。 这里的景致,随手一拍都是美的。 突见山上一群黑白小东西,星星点点散布着,不知道是啥。我们好奇地停车观看。 领头的发现了我们, 说是迟那时快,带着它的队伍一路叮叮当当、响声冲天地狂奔下来,转眼就冲到了我们跟前。倒把我们吓得直往后退。 哈,我还是头次见到这种半黑半白的,貌似犀利哥一样的羊。光看脖子上戴着的铃铛,都透着前卫和不羁。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饥肠辘辘回到酒店的时候,老板像见到久别的亲人,说你们的早餐马上就好。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钟,压根没敢指望这个点还有早餐。原来,此酒店只入住了我们四个客人,承诺的早餐人家早就准备好却一直没等到我们。坐在温馨舒适的餐厅,吃着出乎意料丰盛的早午餐,内心里是满满的感动。 <br><br>&nbsp;&nbsp;&nbsp;&nbsp; <br> &nbsp; 我们后来得知,多洛米蒂的旅游旺季是夏季及冬季两个季节。夏季旅游在5月到10月中结束,冬季滑雪季从12月1日开始,我们正好在两个时间中间来到这里。好处是人少,车好开,景好拍。坏处是.....基本上所有商家全体休假了.....这是个相当相当严重的问题。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美睡个午觉,人也精神起来。开始走上街细细打量这个只有4500居民的小镇Predazzo。 先体会一下小镇浓浓的欧式风情(摄影师Daniel)。 Predazzo小镇风光是不错的 只是人有点少,一眼望去两里地外,还是咱们自己人。 没有什么人文可拍,百无聊赖的我拿一只同样百元聊赖的猫练练手 房子有时候是这样的。 更多的是这种造型,有点苗家山寨的感觉。 当地人喜欢在阳台上挂满鲜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晃悠到下午四点,直奔昨晚的意面和Pizza的餐馆准备就餐,发现大门紧锁,再看它对面的前一晚热闹的咖啡馆,同样黑灯瞎火,心里咯噔一下。 然后的情节是,我们沿着主街一家家找餐馆,只要有亮着灯光就充满希望去推门,结果发现全部打烊!后来我们不断降低晚餐的标准,从餐馆到咖啡厅、到超市,哪怕便利店开也行啊,结果从希望、失望直到绝望。 看看那些年我们找过的店~~ 此时我又在后面大喊“这里有一家酒吧开着门”,已经不抱希望的大师夫妇从前面飘过来一句话“你们去看看吧,我们回去洗水果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起水果,昨天威尼斯下飞机后我曾建议去超市买点食品,遭到全体热盼进山人员的反对,说来到意大利,有那么多意大利美食还要去超市买东西。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我生生咽下了还想买几包方便面这么LOW的念头,只花了7块钱买了点水果。同学们,此处用红笔划重点:囊中有粮心里不慌,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备战备荒”不能忘! 最终在这家小酒吧我们化缘到了两个好小的牛角包和两块饼干,就是小酒吧所有的可食用的东西了。我们四个人分而食之。其余靠精神食粮与一个美好信念,“醒来后就会有丰盛的酒店早餐耶!”。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开了Predazzo前往传说中的人间仙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风水宝地 Val Di Funes--福纳斯山谷。福纳斯山谷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独特气候,经常带给人们美伦美奂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感受。果真未到目的的,我们已经渐渐感到了仙气。 至今还记得当初见到它时的激动 继续前行。这是我在快速移动的汽车上用长焦调过来的悬崖上教堂。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anta Maddalena是福纳斯山谷里最知名的小镇 ,全镇人口350-370个人,最多也就算是个村。祖祖辈辈以农牧业为主,这一点在山顶拍照时,从时时传来的令人发指的牛粪味可以证实。村里98%的人说德语,这对我们没区别,德语意语反正都是听不懂的。但据说在这里见到会讲英语的人,是靠运气的。我们的运气就不赖。 我们住的家庭旅店老板娘,曾在英国生活过多年。老了以后随丈夫住在了山里,开了这间规模不算小的B&amp;B。老太太人很好,非常热情。只是年纪有些大了,经常说了一半话就忘记了我的存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镇最有名的Santa Maddalena教堂,屡屡登上各大旅游杂志成为多洛米蒂景区地标性质的建筑。我们连续两个早上的晨拍,都没有拍到非常理想的日出。所谓“大师的理想”,就是背后的山峰要露出来,前面有淡淡的薄雾,金光打在教堂背后的山尖上,或金顶或侧光。天空中最好飘动着彩色的云...... 我觉得这理想过于丰满。 为拍此教堂,我们连踩点带清早日出前蹲守,前后上了三次山滞留了数小时,连农场的驴都混了个脸熟。 虽然理想的日出未能遇见,但是福纳斯山谷却以它独特的方式,给了我们另外的惊喜。在要离开山谷的那天清晨,突然从山谷的入口处涌来了大片浓雾,以极快的速度顺间就吞没的整个谷底。 黑暗中的小教堂。 浓雾覆没小教堂前的一瞬间。 满山满谷都是乳白色的云雾。 雾浪慢慢翻滚弥漫着 山像是浮现在雾海里的岛屿。 简直就是一副油画展现在眼前 雾霭像给小镇披上了层薄纱 雾渐渐散去,小教堂又露出了它可爱的小尖顶。 是否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感觉写到这里,图片太多网页有点带不动了,还有好多精美照片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并贴上来了。光从我自己相机的2000多张照片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满意图片,就是个力气活。更何况我还时不时去偷窥Daniel相机里的美图,看有没有可以被我所用的。一点不比行走20公里山路轻松。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让我老人家歇会儿先,不要离开,后面的精彩马上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