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上海十年了,这次回上海的第一个星期六,出去看看十年中,上海改变了多少。第一次搭地铁,有点忐忑,忐忑的不是会不会搭,忐忑的是人多不多,可不要像北京,早餐三明治来不及吃,下地铁后变煎饼了。 简单的安检,我故意钥匙,手机,充电宝,什么的都放身上,想试一下安检设备的灵敏度,结果只检查行李,不检查人身,哎,白忙一场。 同事没骗我,九号线的确没有人少的时候,大中午的,这么多人。上下班还得了,一趟车,肯定口袋里的硬币下车变纸钞。 出站到了打浦桥,到处高楼大厦。 上海的规划,管理,比北京强太多了,不是一个级别,感觉回到台北。 惯例,换地方,家里人都会来看看,怕我生活不习惯,先帮家里人探个路,免得来了,还是带去标准地标外滩,没有创意。 田子坊到了,以前的法国租借地,梧桐树,小街道,标准风格。 田子坊是以前老上海的居民区,后来又有些工业发展,弄堂,石库门是特色,政府最早要把它搞成文艺园区,现在店铺多,变成老弄堂,新文艺商业街,文艺青年最爱去的地方。 每个店都有特色,很像放大几倍的台湾九份老街。 开始漫步闲逛,欣赏人文百态,看看特色商店。 很有小资风范,文艺青年的最爱。 随便拍人家橱窗,不晓得是不是不礼貌? 某家店的门口装饰,花是真花。花加上脚踏车,标准的琼瑶小说女猪脚标配。 文艺青年爱这个感觉吧?我是挺喜欢的。 欧风范,很多路边咖啡座,可惜人太多,我实在没心情去享受那拥挤的悠闲。 这个店面够豪华,金碧辉煌的。 上海人的文化素质不错,跟其他城市,有很大的差距。 干干净净,没有人乱丢垃圾,也没有人随地抽烟吐痰,非常自律。 这就是以前的上海集中式的老民居,所谓石库房。 老上的感觉,红砖,木窗,挺有味道。 另一种青砖阁楼建筑,标准的石库房。 田子坊不是一个房子,是一个片区,里面巷弄四通八达,一个转角就是一个惊奇。 为什么老区往往酒吧最先进驻呢? 某个窗台,特有味道。 老外多啊,上海不愧是国际都市,非常洋化。 凌乱的电线,这才像老居民楼的味道。 某个小巷子,长度只能摆三张椅子,一样可以做户外生意,上海人精明的很。 自来水管路,老东西了,还在使用中。 新与旧的并存,上海就是这种有过去,有现在,而且充满未来的神奇都市。 越往里面走,人越多越挤。 这巷子里还有民居,不让进,外面拍个照片就好。对屋檐下的电线电缆特别感兴趣。
他们住里面也难受,每天闯进去的游客估计不少,也够烦的。 传说中的上海雪花膏,等同现在的雪肌精吧,那时代,女人的必备品。 酒吧林立。 这是一家酸奶的店面。 酸奶,老上海,老口味。 老上海糕饼店,令人口水直流,可是这么精致,实在舍不得咬下去,食品已经是艺术品了。我特别对焦企鹅,是不是特有味道。 小林煎饼,没想到这里有小林煎饼,还是现场制作的。二话不说,买。 简单的煎豆腐,生意好的不得了,老外的最爱,买的都是老外。 东走西走,我迷路了,无意中转到这里面,发现壁画,呈现几十年前,上百年前这里的生活模样。 逛了三小时,早东西南北分不清,很多巷弄还没去,腿酸的很,该走了。 到地铁站才想起中午饭还没吃,地铁站美食多,随便吃点东西。这套餐,特价55元,上海物价不低。吃饱饭回家,结束一天的独自上海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