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宁陵到底谁才是葛天氏故里?

长葛.豫迅

<h3><font color="#010101">前几日,我在向河南说河南微信公众号,介绍长葛时,提到了葛天大地,河南说河南微信公众号作者说,河南宁陵也是葛天大地,于是我上网便搜了一下,葛天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下面我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葛天氏。<br />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亦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br />“葛天氏”得名,是因为他发现并总结出葛的养生保健作用,提高了族人的健康水平;他传授以葛纺织的技能、并推广以葛布缝制葛衣、葛衫等,用以遮羞蔽体、御寒防暑,使族人告别蛮荒,步入文明。《黄帝内经》就载:先人们用葛滕搭建葛棚居住,编织葛床睡眠,用葛纤维纺绳织布,编葛鞋;用葛根充饥、医病;葛根为华夏人类繁衍生息做出巨大的贡献。</font></h3> <h1 style="text-align:left;">传说一</h1><h3>葛天氏是上古时代部落首领,距今约7500年,活动在长葛西部石固、坡胡、后河和陉山一代,为中华民族音乐始祖,称为“乐神”。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奏唐陶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h3><div>《中国人名大辞典》:“葛天氏,上古帝王,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行。”这说明葛天氏部落在葛天氏治理下,已成为自然、淳朴、稳定、和谐的理想社会。</div><div>长葛地名的来历与葛天氏有着直接关系,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希望长久承续葛天氏的恩泽,才把这块地方称为“长葛”。长葛地名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鲁隐公五年,宋人代郑围长葛。”(宋国在今商丘一带,郑国在今新郑,当时的长葛就在今官亭乡孟寨村东南,现仍有城垣遗址)鲁隐公五年,即公元前718年,可见早在2700年前就有“长葛”之名了。</div> <h3><font color="#010101">后河镇榆林村北的擂鼓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后河镇榆林村北的擂鼓石台保护拓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但是下面这段话,似乎又让我们觉得葛天氏是河南宁陵人</font></h3> <h3></h3><h1><font color="#010101"> 传说二</font></h1><font color="#010101"> 葛——在我国是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风俗通》记载:“葛氏,古葛天氏之后。”“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氏”是上古母系社会产生的。远在黄帝、炎帝以前的远古氏族集团时代,就有了姓氏。那时是母系社会,母为姓,父为氏。伏羲与女娲本是兄妹,可又做了夫妻,还有妹继兄位之说。所以那个时代,也可能是在母系向父系转化的过程中。普天下凡是葛姓,根祖都在宁陵。<br />2006年11月20日,记者赶到宁陵县城西北8公里外的石桥乡葛伯屯葛天文化遗址采访,该村村民、从卫生局纪检书记位上退休的干部李书谨带领我们赶到了位于村庄西北角的遗址处。远远的便看见一块石碑立于杨树林中,金黄的树叶与满地的落叶相应成辉,更衬托出一种幽静古远的意境。走近石碑,上面竟然是宁陵县政府立的“葛城遗址”。记者疑惑的问李书谨,这是怎么回事?他笑这告诉记者,这葛城遗址是古葛国的遗址,也就是夏、商、周时葛伯的封地了,它在属于原始社会的葛天遗址后的1700多年,葛天文化遗址还在葛城遗址的北面。记者的思维恍然穿梭于历史的隧道之中,“葛天遗址”、“葛城遗址”,仅仅一字之差,竟然相差了1700多年,不由感叹华夏文明历史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br />从“葛城遗址”石碑又向北走了几百米,李书谨领着记者在一个高高隆起的土推前停下。指着土堆说:“这里,就是古老的葛天文化遗址了。”除了土堆,没有什么了呀?李书谨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继续介绍说,由于古遗址位于旧黄河南侧,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现已被埋藏在地表10米以下。他小时侯这里还有一座遗址的石碑头部露在地表,还经常和村里的伙伴坐在上面玩耍,后来风沙掩埋,现在也已经完全淹没在地下。<br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葛天文化遗址处,建有葛天祠堂,占地76亩。是汉朝葛龚、葛庐、葛文几位将军受封回宁陵(古葛国)寻根、祭祖时所建。当时建有大殿五间,高三丈余,东西配展各三间,大门三间。院中当时有石刻文物100多件,祠堂内塑有“葛天氏”、“葛伯王”塑像等。葛天祠堂多次毁于战火,又多次重修。</font> <h3><font color="#010101">不管葛天氏是长葛人还是宁陵人,他们都是中国文化,也是后河人和石桥人共同骄傲的一种文化!!</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