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ff8a00">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br><br>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常见5岁以下幼儿发病,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br><br>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些人?<br><br>手足口病患者、隐形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都可传染该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br><br>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br><br>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4。手足口病能治好吗?<br><br>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br><br>5。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br><br>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6。患儿在家中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br><br>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遵照医嘱留家治疗时,隔离时间为28天;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贪睡等异常行为,一旦有上述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向医生求诊。<br><br>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br><br>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br><br>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br><br>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如厕后消毒便池;看护人接触孩子前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等隔离期28天后,到郭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复课证明”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手足口病重在防疫<br><br>因此家长需做好卫生消毒等防疫工作。<br>讲卫生,晒太阳,多通风。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食生食等;手足口病毒害怕高温和紫外线,如果每天能进行30分钟日光浴(也就是晒太阳),也能有效杀灭病毒。</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