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引子 也许是缘,也许是错,总之是命中注定,从不会游泳的我,来到了江南小镇,成为了一名远望号船员,飘泊在蓝色的海洋,从事着航天事业。有的是苦,有的是涩,更多的是欢乐和难忘。年老的时候,我还会记得,我曾经是一名远望号船员。<br>1989年8月25日 于江阴</h3> <h3>🔯在野战部队下连当兵的日子,作者(右一)与同期入伍的战友王建中。</h3> <h3>🔯作者在下连当兵训练时在做双杠七练习……楼下坐着向右观望的是同期章晓东,他在值日。</h3> <h3>🔯在后山站岗时耍酷</h3> <h3>🔯教导大队学员生活结束后,来看望分配在勤务船大队的吴金鹏同学时的留影。</h3> <h3>🔯与王建中特意在忠邦亭里拍了留念照,取忠义之士之意。</h3> <h3>🔯同期战友王小了,国防科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h3> <h3>🔯同期战友吴金鹏</h3> <h3>1、出航 至今还未搞清楚,大学毕业后怎么分配到了远望二号船,之前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电子工程师,真没想过要上船,还要出海,要命的是我从不会游泳。父亲一句“既来之则安之”就让我成了远望二号船的船员,那么就来之安之吧,反正船上有救生圈。 刚上船不久,还没完全适应船上生活,连船上的“地形”还没摸清楚,就接到通知要出海执行我国某卫星测量任务,心里紧张又兴奋,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出海,第一次去体验太平洋风浪的滋味。 各位看官,先暂停,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条船:[摘自官方报道]远望二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主要承担我国航天飞行器的海上测量、控制、通信和打捞回收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船长192米,宽22.6米,高38.5米,满载排水量2.1万吨,最大行速20节,续航100天。远望二号船组建于1978年,20多年来,先后25次远征大洋,总航程30余万海里,累计海上作业时间1826天,先后27次圆满完成了亚洲一号、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烽火一号等卫星和神舟号试验飞船的重大海上测控任务。</h3> <h3>🔯远望二号船停靠在码头</h3> <h3> 在长江里纹丝不动的远望号,一到长江口就不灵了,正值寒潮到来,大风一吹,江涌浪急,两万多吨的船上下起伏,左右摇摆。顿时我头昏脑胀,在风浪中,嘴再大也没用啊。 正值设备保养时间,我晃晃悠悠往机房走,路过仓库,发现一只老鼠趴在走廊上,一动不动,我用脚尖踢踢它,还不动,反而翻着眼睛看我。这下把我乐坏了,原来这家伙也晕船啊,哈哈哈。这一乐不要紧,感觉脑子轻松多了,好象晕船症状减轻多啦,原来“幸灾乐祸”还是有好处的咯。 船好不容易到锚地, 神志也清醒了,这才想起来是第一次出海,怎么也得去看看大海的景色吧。大铁锚还未在海底扎稳,我就兴冲冲登上甲板,顿时耳目一新:锚地内风平浪静,渐渐沉入大海的夕阳给四周的海岛抹上了一层金黄颜色,成群的海鸥在船的周围自由飞翔,平静的海面翻动着耀眼的细碎波光……太美啦! 好景不长,短短几天的休整补给结束了,远望号船即将奔赴深海。因为寒潮,这次航渡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从老船员们严肃的表情中已看出够我们这帮新船员喝一壶的了。前面到底会遇到什么?再晕有长江口时的晕吗?船安全吗?风浪到底有多大?心中坎坷不安,躺在一米宽的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突然又想起了那只晕得发呆的老鼠,心中一阵闷笑,管它呢,再惨也比它强。在这一丝自得其乐的安慰中,迷迷糊糊做起了遥远的梦。睡梦中一阵金属碰撞的声音传来,“哗、哗、哗”,看来是起锚啦,在黎明的黑暗中,巨大的远望船向太平洋深处驶去。 早上起来,牢记着老船员的教诲:“保持快乐的心态,保持良好的体力,能吃多少是多少”,快乐地吃完早餐,快乐地打扫完卫生,快乐地检查完机房,然后快乐地回到住舱发呆,任凭大海把船晃的七荤八素。 “铃、铃、铃……”,一阵紧促的铃声伴随着值更官的通知声:“全体船员上甲板集合,向祖国告别。”原来此时船已到领海线,我穿戴整齐跟着大家跑向飞行甲板,参加向祖国告别仪式。 在大幅度摇晃的甲板上,东倒西歪的船员们拼命控制着身体,在国歌声中向缓缓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默默地向祖国说一声“再见”。生平第一次,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祖国”这两个字的内涵。以前离开家、离开亲人从未有今天离开祖国这样地伤感。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老华侨离开大陆时要带一把家乡的泥土?为什么海外游子死后也要葬回生他养他的祖国?为什么人们把成家比作寻找一个港湾?我明白了!望着脚下这一百多米长、二十多米宽的甲板,这就是祖国的领土!甲午海战的时候邓世昌为什么宁与船亡而不肯偷生?我明白了! 在震撼人心的汽笛声中,远望号船暂别了祖国。 人们散去后,我一个人坐在船尾的上甲板,感受着海风咸涩,大海白花花一片,浪花翻滚拍打着船舷,思绪也随着波涛汹涌。随心所欲惯了的我,一到部队怎么也适应不了,在学员队区队长办公室,几乎是在几个彪形大汉的强制下,才剪去了我一年理一次的长发。记得第一次回家探亲,母亲说“这才像个人样”,现在想想也好笑,以前怎么就不是个人样。单调枯燥的队列训练整整延续了二个多月,机械重复的动作磨炼着我的棱角。在农村学农的日子里,居然身体强壮地在寒冬腊月下河洗澡,在野战部队下连当兵的65天里,才发现雪里红如果放油炒炒是多么可口的下饭菜,如今面对比陆地部队高出十倍标准的伙食,却被大海搞的没有一点味口。世界真是有意思,你想做什么,迎接你的偏是你不想做的。 “哗~~~~~”一阵大浪打过来,船身颤动着向一边斜去,海浪拍打船体溅起的海水劈头盖脸浇了我一身,我收起散乱的思绪逃也似地跑回了住舱。</h3> <h3>2、岛链 船过日本酒米岛,很奇怪舷窗外一阵沉闷的轰鸣声,拿着扑克牌玩了一上午魔术的同舱老船员头也不抬地说:“小日本来了!”。我一听转头就往外跑,“回来,换鞋!”老船员还是头也不抬,我忙把拖鞋换掉,随手操起了照相机冲上了甲板。 甲板上已有好多人在注视着天空,一架帖着膏药外形像EP-3的小日本侦察机几乎贴着船上雷达的天线轰鸣而过,飞机肚子上不停地闪着镁光,甲板上也同样冲着小日本的飞机闪着照相机。我抓拍了几张后,学着老美常用的动作,四指握拢中指突出,由下自上,冲着小日本飞很潇洒地一戳,算是给小日本的见面礼啦。图为围着远望二号船拍照的日本侦察机(作者拍摄于1990年4月)</h3> <h3> 这时,人们又聚向左舷,一艘几百吨位的巡逻艇追随着远望号船,船楼上清清楚楚印着“海上保安厅”几个字,三个小鬼子一会拍照、一会摄像、一会拿着望远镜东张西望。正值一个浪头,拿望远镜的小鬼子一个踉跄差点跌进大海,远望船甲板上的人们一阵哄船大笑,我敢保证当时100%的人忘掉了晕船的痛苦。图为“护送”远望号船的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艇。</h3> <h3> 据老船员讲,每次我们出海都得过小日本岛链,小日本也会准时来拍几张纪念照。唉,也没办法,北有小日本,南有菲律宾,中间台湾还没收回,我们出海还必须“借道”。除了强国强军,没有别的出路,顿时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老船员还给我讲了八十年代初的故事,我船出海执行某火箭任务,在公海上美国的观察岛号测量船一直尾随我船,更甚者与我船并行航行,两船间距不足百米,企图迫使我船改变航线。全船官兵义愤填膺,就是撞沉了也不改变航线,船长亲自指挥,把住航速把住航线,硬是把观察岛号挤到了一边。图为2013年已退役的美国“观察岛”号航天测量船。 </h3> <h3>3、晕船 出了日本岛链,海况更差了,为保存体力,全船除正常值班的外全部放下了手中的活,抗晕船成了当前首要任务。 晕船的滋味真是难以形容,远望官兵曾用这样的几句话来描写晕船的:“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六腹,七上八下,久卧不起,十在难受。” 万吨级的远望号船在大海里不过是一片树叶,随涌浪左右、上下、前后晃动,再强壮的人也吃不消这种推磨式的折腾。全船近80%的都卧床不起了,有的哥们吃什么吐什么,喝完水,船一晃又出来了,没的吐了就吐胆汁。我们那位雷达操作手自船一出长江口就没起来过,船动他不动,船不动他动。更可怜那帮操舵兵与机电兵,身边放个桶,边吐边工作。整条船静悄悄的,没人说话,没人走动,静的可怕,只有海浪与金属碰撞发出的巨大响声,还有船体扭曲发出森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不能看书,也不能看电视,只要多看几眼,胃里就会往上涌。睡觉成了最常用的抗晕方式,我就曾创下了连睡37个小时的个人记录。 好在本人嘴大好学,同舱的老同志也喜欢带我,他是80年的老兵,在远望号上已干了十几年,抗晕船自有他的办法。 “起来!”他对我说。 “不起!”我有气无力地答。 “起来,搬四个椅子到走廊上,再拿一个桶!”他下命令了。 我只好爬起来,把椅子搬出去,把桶放在中间。心里纳闷想,要吐也不至于非得围在一起吐吧。 却见他不知从哪又找了二个人来,还搬来了两箱啤酒。四个人围着桶坐定,一人发支烟,一人发瓶啤酒。老同志举起酒瓶道:“干!”话音还没完,酒已下了半瓶。 “前年我回家探亲的路上,笑死我也……”远望故事会开始了。酒一下肚,话也多了,各自讲着自己开心的故事。边喝着酒,听着他们的故事与笑话,自己也慢慢融了进去,头也不怎么晕了,精神也好啦。大家就这样讲啊、说啊,原有的故事没有了,就编故事、编笑话,再没有啦就唱歌,喝啤酒。不知不觉十几瓶啤酒下了肚,身体也有点飘飘然了,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带着笑意醉意各自回舱睡了。 躺在床上,还回想着老同志的教导,抗晕船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意志坚强,要挺住,不能倒,一倒就完了。是的,要挺住!不过喝酒倒也是个好办法,喝得八分醉然后倒头就睡,可惜这个办法没法全船推广。还有那只小老鼠,下次捉住它也给它灌点啤酒,让它舒服一下,哈哈。不用说,这一觉睡得最舒服。(图注:在601舱室与同期战友许宏度喝啤酒解晕船之苦闷)</h3> <h3> 🔯图中左一即为本人在文中常常提到的“老同志”彭燕林,雷达主操作手,业务相当娴熟,转业后分配至湖南益阳。中间为“阿呆”,曾经捉了条蛇放在宿舍,早上起来蛇没了,害得同宿舍的其他人不知几晚上没睡好。右一为航海员,只记得他为了多休几天假而说的一句名言“干部就是正常人,我们自愿兵就不正常了啊!”</h3> <h3> 在风大浪高的大洋中,除了海就是天,像这样几万吨的船靠在岸边是那么巨大,到了海里却显得那么地渺小,那么地孤立无助,有一天沉下去,海还是海,天还是天,不会因之有丝毫改变。如果人掉下海去,只不过鱼儿们多了一点点食物而已。在苍天面前,在大海面前,人是多么地渺小。生活上的艰难、工作上的不顺心、领导的责骂、恋人的不理解等等这一切人间的烦恼,在大海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统统丢进大海里去吧!让大浪冲走你心中的苦闷,让海水洗刷你心灵的伤痛。冲着大海高声大喊吧,你就会得到永生。——这就是大海! 远望号船承受着巨风大浪的考验,船员们也经受着肉体与精神上的磨练。夜深人静,大浪撞击着船舷,就像有人用大锤在你耳边猛力地击打铁块,涌浪抬着船体,慢慢无情地撕扭,钢铁发出“嘎嘎嘎”痛苦的呻吟,从未有过的恐惧弥漫着人弱小的心灵。“上帝啊,救救我吧!”,从最空旷的深处情不自禁发出求助的声音。 但是挺住,挺住!一切都会过去的!</h3> <h3>4、赤道风光 几天后,船终于走出了寒流的控制,风浪渐渐减弱,船不晃啦,人们也精神起来,船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食堂里就餐的人也多起来,晚餐后甲板上散步的人也多起来。 说起远望号船上的散步可谓国内一绝,全船几百人晚饭后,在太平洋的霞光中围着经纬仪平台,绕着上甲板,绕着飞行甲板,一个挨着一个,首尾相连,像推磨一样,转啊转啊,直到通红的太阳掉进太平洋里。船员们边走边聊家庭、工作、思想,边欣赏太平洋美丽的风光。有人算过,全船所有人在甲板上散过的步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多。 远望号船平稳地航行在赤道信风带,像一把小刀轻轻地划过深蓝色的绸缎,白云在微风中不断变化着形状,还有那令人流连忘返的太平洋晚霞。(图为丝绸般的太平洋)</h3> <h3>🔯赤道的晚霞</h3> <h3>🔯赤道的晚霞</h3> <h3>🔯赤道的晚霞</h3> <h3> “全体船员注意,现在我船正航行在赤道线上,东经145度38分,纬度0度,航速二,请船员们到甲板上拍照留念,请注意安全!”一向话语不多,整天板着脸的船老大今天也好像特别高兴。大家三五成群地到甲板上拍照留念,并举行了简短的纪念活动。</h3> <h3> 望着脚下不知听了多少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赤道线我突发奇想,三步两脚跑回住舱,找出了一双不穿的布鞋,再奔回甲板,一只从右舷丢进大海,一只从左舷丢大海,哈哈哈,大嘴一脚踏北半球,一脚踏南半球,就差大嘴咬着赤道线了。</h3> <h3> 按远洋的习俗过赤道要把所有没用的物品丢进大海,几个哥们吵吵着要把这没有的大嘴丢进大海喂鱼,除非找一个替代品来。这远望号上去哪儿找没用的物件啊。你别说,还真让我找着了,天不让我去喂鱼啊,哈哈!在一个仓库里楞让我搜出来一辆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车,也不知哪位哥们哪一年放在这的。各位看官,这车有多破,你看看下图就知了。几位兴高采烈地抬起来丢进了大海,幸好我帮他们拍照没有参加这一壮举,不然龙王爷会怪罪大嘴的:“怎么丢这么一个破玩意给我吃?”。(赤道留念------这活谁干过?右一为同部门的李传富,右二为季老大,俺在拍照。)</h3> <h3>5、渔夫 在达到任务海区后,为节省燃料,船熄火飘泊。这下给远望官兵带来了无限乐趣:海钓!准备工作早在出海前就做好啦:一尺长的鲨鱼钩、麻绳、海杆等应有尽有。钓鲨鱼最刺激,船飘个三天,成群的鲨鱼就闻腥而来,围着船转来转去。把麻绳一头绑在系缆桩上,一头系上鲨鱼钩,挂上块肉扔到海里,贪婪的鲨鱼见肉就咬。“上钩啦!”,几个棒小伙一起往上拉,把几百斤的鲨鱼拉上来还真是很不容易。鲨鱼出了水面,在甲板上拼命挣扎,有力的尾鳍打的甲板“梆梆”做响,谁让它扫一下,非到大海里去不可。但这海里的霸王,一旦离开了大海也只有俯首称臣了。坐在船尾甲板,在太平洋的暮色中抛抛海杆,又是一种其乐无穷的享受,水平高的一晚能钓几十条各种各样的鱼。(钩鲨鱼是远望号船上最剌激的活动,图为后甲板钓鲨鱼场景)</h3> <h3> 一个晚上,正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奇香诱醒。哪位同舱的老船员正在烹制他的胜利果实——一条脸盆大的鲳鳊鱼。船上明文规定不准用电炉,但有时候我们还是悄悄地善意地违反一下。鲳鳊鱼不加任何佐料,就用白水煮一下,闻着香得不得了,入口也是其鲜无比。在海鲜馆里也尝不到如此鲜美的海鲜啊。不过一会,隔壁的人来敲门啦。刚开始我们反锁着门死活不开,敲门声也不急不缓,直到把门敲开为至。好家伙,隔壁的6位仁兄全来啦,还带着他们的存货:一箱啤酒,几包榨菜,几包方便面,一包花生米。这又少不了海阔天空一夜。 第二天,船长一个电话把老船员叫走了,我们几个心里有数,东窗事发了,心里都为老伙计捏把汗,航渡期间私自用电炉一经发现要处分的。过了一会,老船员平静地回来了,又把电炉插上,把还剩的一条小鱼煮了,然后装在饭盒里一言不发地就走啦,看得我们云里雾里。等他回来后,我们七嘴八舌问他怎么回事,他点支烟慢悠悠地说:“闻到海鲜香,船长也跳墙。”,我们一听顿时轻松地放声大笑。(图为“飞”到船上的飞鱼)</h3> <h3>6、任务 任务临近了,大家又紧张忙碌起来。检查设备状态,检查备份板,熟悉任务资料,反复验证应急方案。卫星测控任务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差错,我们都自觉地严格执行着周总理所教导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 船上的刘高工,大嘴非常敬佩,他自己不仅在远望号船上工作了十几年,还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也送到了船上,上阵父子兵啊。在海况恶劣,大家晕船卧床不起时,刘高工还坚持天天到机房巡视、维护雷达设备。雷达高频箱故障时,他甚至不顾危险爬到十米高的雷达天线上排除故障。老将如此,我等小辈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分钟准备!” 此时,只能用“严肃、寂静、紧张”六个字来描述任务时的场景,第一次参加任务的我,更别说啦,紧闭着大嘴,生怕心脏会跳出来。 “点火!”——“起飞!” “长江二号发现目标!” “长江二号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 “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成功啦!机房里顿时欢呼一片,兄弟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 “长江二号视情撤出任务……”</h3> <h3>7、返航 “船怎么走的这么慢?”“几号靠码头?”这是返航间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话。飘泊的人最盼望船驶进港湾,靠上码头。 靠在栏杆上,望着茫茫大海,不由得思念远方的她...... 看处天高云淡,凭栏远望,默视鳞光。 残云萧疏,顿感大洋月凉。 晓风轻,航程遥。晨露起、海水渐黄。 双臂张,恋人何在,大嘴茫茫。 难忘古城庙会,几度明月,人影成双。山高路遥,不知何处是潇湘。 念鸿雁、难托远信,惆怅间、心已归航。下码头,锣鼓声里,独立斜阳。</h3> <h3>🔯某年某月某日,远望二号船顺利抵达江阴码头。</h3> <h3>🔯年轻的中尉</h3> <h3> 8、结束语 多年来,我一直反复做着一个梦:远望号船行驶在马路上,在河沟里航行……很多船员都做过同样的梦,远望人,船就是他的梦。 (注:此“作文”中涉及远望号的事稍有修饰,请见谅。)</h3> <h3>远望号生活系列之螺丝篇</h3> <h3>引子 <br> 螺丝,盛产于江南水乡。小河沟、稻田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螺丝。螺丝不同于田螺,个头比田螺小,是它的四分之一左右,其肉质却比田螺细腻。我生于重庆,长于北方,从来没见过什么螺丝。大学毕业后有幸来到江南,来到远望号船基地,从此与螺丝结下了不解之情。</h3> <h3>1、学吃螺丝 一次出海执行完海上卫星测量任务后,远望官兵随船来到上海修船、整休。由于船在坞内无法开伙,船厂食堂又无法承受几百人的同时就餐,下发伙食费自由就餐就成了,兄弟们也乐得择食而餐。一到吃饭时间,几百人涌向黄埔江边大大小小的餐馆,二人一组、四人一群,自然是聊得来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个餐桌上,所谓臭气相投嘛。于是乎“军民小吃店”、“军地缘” 、“八一饭店”、“远望餐馆”~~~铺天盖地,连成一片。各位店老板就差打个“热烈欢迎远望官兵前来就餐”的横幅了。<br></h3> <h3> 王建中,江苏人,吴金鹏,湖南人,本人,四川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借着军民小吃店三尺桌台,走到了一起。黄建中,研究生毕业,年纪最大,博学多才,被尊为老大,其长像嘛,嘿嘿,你见过基尾虾没有?把它立起来,再放大一千倍,这就是我们的老大。四个人轮流坐庄,四菜一汤,八瓶啤酒,坐庄者点菜买单。每次点菜老大还必点一道菜:螺丝。俺见也没见过,更别说吃了。一个螺旋型的外壳,里面筷子头大小的肉,有什么吃头。看着哪老兄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总要被俺心里骂一句:这个死老大,为什么不点基尾虾呢?也没招,不吃白不吃啊,谁叫俺是大嘴呢?学着吃吧。咱没哪筷子功,只好动手,捏一个放入嘴里,嗯,很鲜,味道不错。学着老大的样子,对着螺丝的开口处猛吸,连吸十来次,也不见螺丝肉入口,越是吸不出越是用力吸,螺丝肉藏在坚硬的外壳里就是不出来,着急。哪大虾白眼睛翻一翻,装做没看见,潇洒地夹一个螺丝丢入口中,虾唇包着螺丝,轻轻一吸,舌尖一顶,将螺丝肉吸出螺壳,小白牙轻轻一咬,将螺丝前端的肌肉部分咬下,其余内脏部份留在壳内,欣赏般地嚼嚼咽下,再端起啤酒杯遐意地喝上一口。嘿~~~~,这不是故意气我嘛。俺拿着螺丝认真地吸进来,脸上来带着微笑,不能让这死老大笑话啊。又吸了几下,螺丝肉还在壳里就是不出来。没招,只好悄悄地丢到一边,再拿一个放入嘴里,吸不出来,再悄悄地丢到一边,再换一个~~~~~~~吸了七八个,总算吸出来一个,心中一阵大喜,忙不叠地吞下去。也不知是螺丝肉好吃还是吸出螺丝肉来了高兴,吸出一个来俺要喝上两口啤酒。</h3> <h3> 一盘螺丝吃完了,俺的嘴也吸的生疼,哪死老大还来劲了,用筷子头拔拔我面前的螺丝壳,虾脑袋摇摇,虾嘴里说出几个字来没把我气晕过去,“浪费啊”。 回到船上,忙找了同舱的老船员,请教吃螺丝大法。哪家伙来摆摆谱,“这个嘛,说不清楚”,“明天我请客吃螺丝”。看来不下血本是不行了。 第二天,请上老船员,点了两盘螺丝,先敬杯酒,说些恭维的话,就等着老船员传绶螺丝大法了。他美美地吃了一通后,慢条斯理地说起来。这螺丝有两种吃法,一是北方吃法,烧好后直接用牙签挑着吃,另种吃法就是南方吃法,将螺丝尾部剪掉,烧好后吸着吃。因为螺丝尾部剪掉后螺丝壳已形成通路,用嘴唇包紧螺丝口,用寸劲,只需轻轻一吸,就出来了。原来绝窍就在一紧二寸。嘿嘿~~~原来如此。又练了一番后,彻底掌握了螺丝大法,越吃越来劲,越吃越熟练。俺背着死老大苦练了几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一盘螺丝俺只要十来分钟就消灭光了,呵呵,大嘴就是大嘴。 又该俺坐庄了,“老板,三盘螺丝,加点辣”,在死老大疑惑的眼光中,俺平静地、面带微笑地将一盘螺丝放在面前。开吃!不等客气,俺就干上了。低着头、专心致志,像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一样,按标准、有节奏、高速度地吸着螺丝,不时地还端杯敬一下对面的老大。一盘螺丝很快就干光了,死老大还吃了一半,俺笑嘻嘻地将剩下的半盘端到面前。这下该死老大傻眼啦,哈哈哈。 从此以后,每餐螺丝的数量就变成了四盘。 慢慢地,螺丝吃多了,也就品味出其中的乐道了。螺丝在这一带被称作“一口鲜”,沾着汤汁入口,在满口鲜香中,轻轻一吸,肉壳分家,再喝上几杯啤酒,几位朋友聚坐一起,天南海北胡侃一番~~~一个字,“爽”!<br></h3> <h3>2、船菜 远望号船的官兵,与其它作战部队不太一样,是一只非常纯粹的科技部队,以年青人为主,平均年纪可能不到三十,流动性又强,基本上三分之一在海上漂泊,三分之一在上海修船,剩下三分之一不是在码头就是在厂所学习,也造就了远望船员豪爽、健谈、来之则安的性格。因螺丝价格便宜、烹制简单、味道鲜美,不知不觉中,螺丝成了远望官兵聊天、谈心、接待亲朋好友的必点之菜。螺丝便成为远望号船的船菜了。 转业后,每次回部队,老朋友们还是以螺丝相见,聚在一起,吃吃螺丝,喝喝啤酒,聊聊部队的事情,谈谈地方的情况。为改善远望官兵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前除了水溏就是水泥的码头区也建起了生态园,小桥流水,绿叶葱葱,在生态园的正当中,基地司令特意批示要建一个小餐馆,专买螺丝与啤酒。哪帮小子可真有口福啊,不像俺们还要到处乱窜找螺丝吃。要早知如何,为了这小餐馆俺也不转业了啊,哈哈。 转业到地方后,为保持“革命传统”,每个星期六晚饭,二斤螺丝是俺家饭桌上必有的一道菜。俺哪自称为小嘴的宝贝女儿,会吃饭后就会吃螺丝了,更有意思的是,还从来没人教过她怎么吃。唉,有其父必有其女啊。动作慢一点的话还抢不过她。真是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啊。<br>3、掌勺 说了半天螺丝怎么好吃,恐怕早有人要问俺这螺丝怎么烧法了吧。呵呵,不急,待大嘴慢慢道来。下面是大嘴绝不外传的“螺丝烹调绝技”,多少饭店花重金来买,俺都没答应,为答谢广大论坛的筒子们对本论坛及美国军事网站的支持与厚爱,现奉献给大家。如果各位在烹调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请拔打螺丝热电话:www.usa-mil.com。 一锅螺丝以二斤为宜,买回来后,先在清水中滴几滴色拉油养二天,买来的螺丝一定得是活的,待螺丝将体内脏物吐尽后,用老虎钳一个个将螺丝尾部剪掉,再在清水中洗净,准备下锅。 将锅烧热,倒一两左右色拉油,油温适中时放入一撮花椒煎炸,待煎出香味后把花椒捞出,再放入几片生姜片(爱吃辣的,可放入干辣椒一起炸。记住,一定要干辣椒),之后倒入螺丝,翻炒十余下,加入开水,水面略底于螺丝为宜,有条件的可用啤酒代替,味道更佳。再略加点酱油上色,喜甜者此时可加入适量白糖。再放小葱几根,大蒜几瓣。水烧沸后,再翻抄几下,附于螺丝上的硬盖脱落后十秒,立刻起锅,不可再晚,早了不熟,晚了就烧老了,吸起来就很费力。这是最关键的火侯。 行啦,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螺丝大菜就做好了,敬请享用吧,哈哈。 忘放盐啦,哈哈哈!记住,盐一定要最后起锅时放,不然螺丝肉就不嫩了。<br>尾声 人人都有不开心不顺利的时候,此时不妨炒盘螺丝,专心致志吃它一通。在“啧啧“的吸食当中,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