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华阴老腔一声喊》一鸣惊人,赢得全国观众喜爱,受到媒体和观众一致好评。华阴老腔历经三次冲击,终于在丙申猴年登上央视春晚,实现了老腔艺人的春晚梦。老腔国家级传承人张喜民和著名歌手谭维维联袂主唱,传统民族乐队和现代摇滚乐队同台演奏,在视觉、听觉、感觉上出奇的精彩,给当今舞台带来了新风尚,也为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探索了新路子。</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还荣登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全国有几百个地方戏曲,华阴老腔是很小的剧种。小小的民间戏曲,同时登上央视春晚和戏曲春晚,是极为罕见的。<br> 这也是华阴老腔第二次在央视春节戏曲晚会上演出。张喜民徒弟张香玲主唱了《回家过年》。</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入选春晚节目后,先在西安分会场排练,10天后排练移到中央电视台主会场一号大厅。这时离除夕只有十天时间,党安华导演带领老艺人,每天紧张排练,一进排练厅就是一天,要不断的调整改进,最晚时是凌晨三点。老腔艺人不会假唱,一遍又一遍的真情真唱,十分辛苦,但老艺人们从未叫苦。<br> 党安华导演正在指导排练。</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春晚,我来了”。在央视排练期间,老腔艺人多次接受央视和其他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媒体对老腔上春晚有着极高的关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全国亿万家庭欢聚一堂看春晚赏老腔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记者、陕西电视台记者冒严寒来到老腔发源地华阴市双泉村,采访正在看春晚的老腔艺人的家人、徒弟、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采访完马上驱车赶回,连夜制作。<br> 大年初一,央视新闻频道多次播放老腔家乡人民收看春晚的喜悦盛况。</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猴年大年初一中午,华阴老腔载誉归来。在华山北站站台上,华阴市四大班子领导,为老腔艺人献上鲜花。在车站广场,华阴市各界群众三千多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场面隆重热烈。</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16年春节刚过,华阴市委市政府召开抓落实大会,会上对老腔团队进行表彰并重奖,给老腔艺人披红戴花、颁发荣誉证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06年,北京人艺编排话剧《白鹿原》。原作者陈忠实大师推荐老腔作为背景音乐。北京人艺大导林兆华先生编排时,不仅将老腔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并且让老腔艺人多次出台演出,使民间戏曲和现代话剧融为一体。话剧《白鹿原》在首都剧场如期公演,十分精彩,场场爆满。从此首都人民认识了华阴老腔,京城媒体开始关注老腔艺术。</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北京人艺先后在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多次复排话剧《白鹿原》,在北京,天津,西安演出,至今已近百场,成为经典剧目。<br> 华阴市人民政府,为感谢北京人艺对华阴老腔的宣传,专程送去了书法作品:<br> 两家恩怨两代命运展现百年世态变迁。<br> 两种艺术两地携手共创百场经典戏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2014年春节团拜会演出,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两千名各界人士观看。老腔表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先后两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表演奖及群星大奖。</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演出,著名艺术家濮存昕主持。</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文化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国文联新年大联欢《百花迎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后,陕西传统文化进京展演,华阴老腔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音乐舞蹈专场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16年7月,《老腔与吴蛮》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演出在音乐厅进行,座无虚席,掌声不断。<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国健身登山赛在西岳华山举办,华阴老腔在开幕式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央音乐学院及许多艺术院校,专家、老师、学生经常来双泉村采访老腔艺人,调研老腔艺术。<br> 老腔给大学生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揭秘幕后,满足观众好奇心。老腔艺人走出来,让观众直接看到皮影表演,感受皮影戏的魅力。</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剧本多为战争题材。艺人们表演时老当益壮,激情满怀,富有张力。</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表演形式多样,有皮影戏,有原生态音乐会,还有情景剧。情景剧有《山海经》、《生命四季》等。</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发源地双泉村旁就是西汉京师粮仓,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文物遗址。老腔艺人经常在遗址上排练,演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下乡演出,老腔演出深受欢迎。</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大河风 黄土情”渭南非遗精品边疆行,老腔赴新疆塔城、石河子、克拉玛依市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在华山西岳庙万寿阁演出,观众冒雨观看。</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市文化局两次举办老腔培训班,免费培训学员90<br>人。王振中、张喜民、张转民、张拾民、张新民、张全四、刘西仓、闫宏昌等老艺人亲自讲课、示范、传授、手把手指导。现大多数学员已能独立演唱。目前已有四五个徒弟班社,经常演出。张喜民的女徒弟张香玲,成立了自己的班社,多次到中央电视台参加演出,先后应邀去福建、新疆及新加坡等地演出。<br> 华阴市老腔传承保护中心,组织老腔师徒三十多人,到乡镇、社区巡回演出,宣传非遗,展示老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陈忠实大师与世长辞,老腔艺人悲痛欲绝。前往省作协吊唁,哭唱陈忠实老师为老腔所写的作品《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为恩师送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每年三月三,当地政府和华山管理部门都会祭拜华山,举办祭山仪式及演唱会。</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市的双泉村,位于西岳华山脚下。村子南面是西汉京师粮仓。村子北边,黄河、渭河和洛河在这里交汇。汉唐时期,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br> 老腔艺人在黄、洛、渭三河口演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西岳华山被誉为“华夏之根”,中华之华,源于华山。凤凰卫视来华阴拍摄《正月里》节目,专门邀请老腔登上华山进行表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发源地双泉村,双泉的张姓艺人从这里走出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每年上百次外出,他们要自己背上乐器,肩扛凳子,拉上演出服装等行李,还要手拿身份证、车票、演出证。坐汽车、赶火车、过安检、登飞机,确实是手忙脚乱,很是辛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的乐器、道具有其独特性。木凳子、长板凳不仅是座椅,也是道具。即使出国演出,也要带上。这些板凳每年也几十次上飞机,坐火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西去乌鲁木齐的列车上,乘务组将餐车腾空,热情邀请老腔艺人为乘务员和旅客演唱,在热烈的掌声中,老腔艺人激情演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童心不老,风趣幽默。去欧美澳洲演出飞机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到新疆火车一坐就是三十多个小时。常年外出乘飞机坐火车,他们争相讲故事、说笑话、编段子、演小品,活跃气氛,增添快乐。<br> 老腔艺人在天山草原,开心的玩耍。</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br> 老腔艺人正在走向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先后四次在星光大道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14年,老腔第二次冲击春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直通春晚选拔赛,华阴老腔代表陕西参赛,荣获分组赛第一名,被邀请和崔健团队合作上春晚,并开始联合排练。但最终未能登上春晚。</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参加北京电视台《造梦者》节目,张猛随爷爷张喜民等老艺人参赛。</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汪涵与老腔艺人交流。</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13年,由渭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连续剧《永远的老腔》,荣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银奖,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电台播出。2014年获陕西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br> 全国著名演播艺术家、广播剧金牌导演王波在《永远的老腔》编导殷满仓陪同下,来双泉村探访老腔传人张喜民。</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皮影戏舞台,七长八短 四页席以卷。</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皮影戏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皮影戏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指挥皮影)、副签手、主唱、后台、板胡。</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主唱,也叫说戏的、前手,说唱全本台词。演出时,怀抱月琴,旁放剧本,配合皮影表演进行演唱。老腔皮影戏唱腔,“生旦净末丑”一样也不缺,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本戏,一般两三个小时,长的四个多小时。过去,大户人家过事,往往唱天明戏,也就是唱个通宵,一晚上得唱几部本戏。演皮影戏是很辛苦的。</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签手,也叫捉签子的,主要操作全场皮影表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的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自古传承于张氏家族,为华阴市双泉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该音乐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全四等都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他们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这些戏本几乎全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战国、三国、唐宋故事。翻开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笔竖排记载下的一段段唱词。剧本大多由清朝流传至今,随着年代的久远,纸质已开始发黄变脆,好在艺人们早已对唱词铭刻于心,平时剧本几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是古老的民族音乐,乐器也有独特性。八角形的三弦月琴是老腔艺人自己做的,低音二胡有其特效,长板凳、惊堂木也是乐器。还有板胡、二胡、大锣、马锣、引锣等。</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乐器还有,战鼓、干鼓、梆子、钟铃、喇叭等。</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国家级传承人:<br> 王振中 张喜民</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老腔导演党安华:<br> 200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偶尔看到老腔皮影喜民班,在农村演出,台上五个人唱的热火朝天,台下三位观众,看得无精打采。我好奇地揭开幕帘,幕内情景让我震撼,艺人们血脉里迸发出的激情,让我一下看到了表演的最高境界。把老腔皮影戏,从封闭式的艺术表演形式改为开放式表演形式,把展示皮影技巧改为弘扬人性真善美的创作冲动,使我下决心对老腔皮影戏传统艺术进行探索创新。<br> 从第一个情景老腔节目《古韵乡聚》,到一整台《老腔原生态作品音乐会》。从戏剧舞台走上荧屏,走上银幕,从华阴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有老腔艺人们不懈的努力,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br> 老腔使我走向了艺术创作的一个新高度,也让我的心灵获得了抚慰与关怀。</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王振中,艺名白毛,1938年出生于华阴市南寨村。1958年师从吕孝安学唱老腔,1961年成立“振中老腔皮影班社”。王振中本人担任主唱,会弹月琴、能打后槽、会拉板胡、能帮档,而且精通乐理,还能移植和编写剧本,被誉为民间艺术的怪杰。他是华阴老腔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老腔艺术保护、发展、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王振中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不仅有显明的外形、浑厚的音质,更有内在深厚的艺术功底。他的演唱,是喊叫,是抗争,是忍受。执著而又倔强的忍受。忍受着现实世界带来的心酸、幸福和乐趣。<br> 《征东》、《世相》、《好了歌》是其代表作。电影《白鹿原》插曲和片尾曲就是他主唱的。</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张喜民,1947年出生于华阴市双泉村。1962年师从先辈张尚坤学艺,同年开始随张尚坤说戏巡回演出。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老腔班社(喜民班)。张喜民是华阴老腔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老腔艺术保护、发展、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还是华阴市劳动模范,渭南市政协委员。</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张喜民能够主唱本戏四十多部,先后带徒弟二十多人。《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将令一声震山川》、《关中古歌》是其代表作。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华阴老腔一声喊》节目,就是他和谭维维联合主唱的。</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张拾民,精心雕刻皮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王全稳,打理自己心爱的乐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党光弟,制作老腔专用乐器___月琴。</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闫宏昌拉低音二胡非常有张力。</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张转民,教孙女玩皮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张全四,给乌克兰留学生学讲授老腔艺术。</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刘西仓,教妻子学弹月琴</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张新民,吹喇叭有野马嘶鸣的效果。</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张秋亚,总是表情丰富,激情满怀。</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员玉堤,骑摩托外出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演员张香玲,抄写剧本,练习演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是他们的本业。</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双泉村自古种植莲藕,九眼泉水莲曾是贡莲。张全四在收获莲菜。</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澳大利亚媒体专程来我国采访老腔,这是在张喜民家采访。</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老腔发源地双泉村,张喜民给前来学艺的外国留学生教唱老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鲁健,做客华阴电视台。与老腔艺人以及外国友人,一起探讨老腔艺术和传承。专题访谈节目录制完成后,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专程来华阴看望老腔艺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著名艺术家濮存昕和老腔幕后团队在华山脚下合影留念。</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文化艺术节,2015年国庆期间,在华山西岳庙举办。</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为老腔艺术节书写贺联:<br> 千年老腔世代传承,吼出华阴风骨。<br> 三弦月琴天地回荡,奏响黄河情怀。</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印象老腔”摄影展,作为老腔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于2015年国庆节,在华山西岳庙展出。同时,《印象老腔》摄影集,也出版发行。<br> 我从小在华山脚下的农村长大。六七十年代,村里人家过红白喜事,常常会请皮影戏班子。遇有舞打故事戏时,我们小娃们就早早拿着小板凳,占位置。灯影戏开始后,一边听大人讲故事,一边看皮影人物打仗。看着看着就跑到台子底下,从台板和帐子缝隙往里看,也跟着拉坡吼叫。<br> 2011年底,组织调我到文体广电局工作。这时的老腔,经过党安华导演的改编,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扬中外。在与老腔艺人的接触中,我感受到了他们面对重重困难时,不低头、不服输的倔劲儿,被他们对老腔艺术的喜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动。但也为他们超常的付出所担忧,毕竟年事已高,有的已近八旬。为了记录他们的苦乐表情,定格他们的精彩瞬间,我将镜头对准他们,跟随他们,去田间,进广场,上舞台……<br> 几年的相伴跟拍,只是部分活动的纪实,是阶段性记录。但愿这些画面,能够加深人们对老腔的印象,引起人们对老腔艺人的关爱,对老腔艺术传承的关注和支持。(郝富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参加中央电视台直通春晚部分演职人员。</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2015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建福州市举办,来自台湾、福建等地艺术家同台交流。华阴老腔作为压轴,最后上场,赢得最热烈的掌声,当地媒体纷纷报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在军委总政治部,为将军们演出两个专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和谭维维合作的《给你一点儿颜色》,在东方卫视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著名音乐人推荐老腔上春晚,广大网民更是呼吁老腔上春晚。这是谭维维团队来华阴老腔发源地双泉村,与老腔团队一起,创作新词曲,冲击春晚。</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在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专题音乐会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王振中等老腔艺人,在延安壶口,参加了电影《老腔》的开拍仪式。</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十来个关中农民,穿着乡土粗布衣,手拿自制的乐器,脚蹬老木凳子,唱着谁也听不懂的小村老戏,却两次登上中国最顶级的大雅之堂,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就是老腔,这就是传奇,这就是神话。</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在台北花博会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艺人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前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在德国汉堡市政府前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前合影,前排中为世界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腔艺人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在法国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文化部领导接见老腔艺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宣部领导接见老腔艺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陕西省委领导接见老腔艺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央领导接见老腔艺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央领导接见老腔艺人。</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华阴老腔一声喊<br><br> 八百里秦川<br> 千万里江山<br> 乡情唱不尽<br> 故事说不完<br> 扯开了嗓子 <br>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br> 伙计们 操家伙<br> <br>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br> 喊得那巨灵劈华山<br> 喊得那老龙出秦川<br> 喊得那黄河拐了弯<br><br> 太阳拖出了个金盘盘<br> 月亮勾起了个银弯弯<br> 天河里舀起一瓢水<br> 洒得那星星挂满天<br><br> 什么样的山是最高的山<br> 什么样的川是最宽的川<br> 什么样的土是最美的土<br> 什么样的天是蓝格莹莹的天<br><br> 汉子的脊梁是最高的山<br> 母亲的胸怀是最宽的川<br> 故乡的田园是最美的土<br> 民心里装着是蓝格莹莹的天<br> <br> 周秦汉 几千年<br> 咱面朝黄土背朝天<br> 梦里面黄河清见底<br> 通天的大路咱走长安<br> <br> 周秦汉 几千年<br> 圪梁梁 土塬塬<br> 不怕汗珠子摔八瓣<br> 老百姓盼的是日子甜<br> 盼盼盼 甜甜甜<br> 盼盼盼 甜甜甜<br> <br> 咱盼了一天又一天<br> 咱盼了一年又一年<br> 咱盼了一辈又一辈<br> 盼得那巨龙把身翻<br><br> 周秦汉 几千年<br> 咱面朝黄土背朝天<br> 希望种进那黄土地<br> 只盼着结出个金蛋蛋<br> <br> 抬眼望 看今天<br> 长风正破浪 沧海挂云帆<br> 梦想架起那七彩虹<br> 架起那彩虹就接云天<br><br>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