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

张弓

光明与希望 我有一把心爱的小手电,它是我入伍前同学们送的。至今仍被我收藏着。小手电是硬塑料的材质,长方形;大约10公分长、宽5公分、厚度有1公分。一个推式开关装在边上,一个扁形灯泡镶在最上方。 它是一个典型的玩具式手电。尽管小手电很普通,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蛮招人喜爱的。 记得刚到部队的时候,我第一次将它打亮;战友们都说它不实用;有人甚至讥笑说;“真没个鸟用,还不如萤火虫的屁股呢”嗨,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在无事儿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拿出来看一看。那个年代当兵,正是准备打仗、深挖洞的岁月。空军要打机窝,我们北线的炮兵要打炮洞。由于施工枯燥劳累,我经常把小手电装在裤兜里,在工地休息时拿出来把玩一番;也算是一种乐趣吧。 1973年7月27日,我们正在施工的坑道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塌方。60多米高、30多米宽、20多米长几万方的半座山突然塌了下来,将我们进出的洞口封了个严严实实、水泄不通。我们正在洞内施工的27个战友,瞬间被堵在了坑道内。平时灯火通明的山洞突然变得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在那塌方突如其来的一刹那,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将被窒息憋死的的恐惧。战友们在阴森恐怖的气氛中,轻声的呼唤着、摸索着聚到了一起。这时有人划亮了一根火柴,但立刻遭到了众人的斥责;“快吹灭了、快吹灭了,它会燃烧空气的。”为了迅速探明洞内的情况,排长高声问:“谁带手电了?”可是谁也没有带。焦急中,我突然想到了兜里的小手电。于是就壮着胆子说;“我这里有一个,不知管用不?”当我打亮它时,战友们都低声欢呼起来。嘿,没想到平时不起眼的小手电,今天显得特别的亮。在它的照射下,我们很快辨明了洞口的方位,战友们搬挪着脚下的障碍物,在这耀眼光亮的照射下,我们很快找到了洞口的方向。当小手电照到洞外打进来的钢管时,大家兴奋的凑到了一起,贪婪的呼吸着,并很快与洞外取得了联系。为了保证洞内战友们的安全,根据洞外首长指示,洞内的战友都暂时躲避到安全被服好的地方原地待命。在那等待难熬的36个小时里,面对饥饿、干渴、死亡的威胁,我们也曾出现过恐惧、动摇。但是,每当小手电亮起时,它都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生的希望。随着小手电光亮的逐渐减弱,我们听到了越来越近的挖掘机械的轰鸣,听到了洞外战友们熟悉的声音。迎着坑道外的救援之声,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黑暗中搬开脚下一块又块的石头。小手电最后还是熄灭了,但是,我们最终迎来了光明的一天。 为了救出我们,许多战友舍生忘死挑灯夜战。孙军长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并调来了友邻工兵部队。被荣记二等功的工兵雷连长,指挥工兵冒着不断滚落的石头,在塌方的半山腰;用几十根支撑木搭起了抢救通道。我营九连战士李兴用绳索悬在崖壁上排险,被荣记二等功。张家口几家企业还调来了大型挖掘机械支援抢救作业。在战友们和张北人民的全力救援下,我们最终获得了新生。当我被救出洞外时,看到了漫山遍野的人群,一个个激动的战友;一辆又一辆的救护车、铲土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军首长握着我们的手,将我们依次送上救护车。那种感人的场面,就是我终生难忘的战友之情。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把令人难忘的小手电我一直保存着。四十多年里,无论遇到什么坎坷,艰难困苦,每当看到它,都会给我战胜困难的希望。每当看到这把小手电,我就会想起那次令人恐怖的大塌方。就会想起与我出生入死共患难的战友。就会给我一种勇气和力量。 备战备荒深挖洞 国防施工坑道 红一师展馆第五单元“屏蔽北疆,战备施工” 90年代参观红一师战史馆 重温军人之旅 老炮手 当年训练的小树林,今日的万柳公园 宣化车站 北疆要塞“野狐岭” 老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