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胡靖,画家,祖籍江苏,生于山东,毕业于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奖。 </h3><h3> 高燕翎,女,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钓鱼台国宾馆等收藏。 </h3><h3> 谢玮,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绘画)在职硕士,为胡靖高燕翎学生。</h3> <h3> (文/图 谢玮) 蒙山,空中峰乱云霞色,谷底泉喧霹雳声。蒙山美不仅在山,亦在水。</h3><div>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人是山水生灵,山因人画而更美。</div><div><br></div><h3><br></h3> <h3> 那年深秋月,蒙山,谢玮幸随画家胡靖高燕翎夫妇蒙山绘画。二位老师作为当下绘画届的翘楚,毫无名家所谓的“架子”,对待画画显示出自身特有的风格,生活和对待艺术之态度随和,严谨。大学毕业十余载,从业多年,大山里写生,感恩二位良师,将自己从艺术的边缘重又拉回圈内,些许日子的朝夕相处,难以忘怀的,是永恒的师生绘画情缘。</h3><h3><br></h3> <h3> 二位老师之前,思想仅囿于先前所学工笔花鸟画的按部就班,感恩胡老师和高老师,让我在绘画之路上柳暗花明,眼界的高度决定视野的高度,作为油画家来画国画,特别是业内普遍认为的山水之难,胡老师对笔墨的掌握,对表达对象的多与少之稔熟,畅翔于蒙山沂水之间、沉淀在水墨里寻找自己。他的激情,他的澎湃激发了我对中国画,特别是写生之热爱与日俱增。</h3><h3>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作品当以逼真的“像”为主要依据,二位老师的指点,醍醐灌顶,表现之意境和绘画的构成才是应该追求的本质。这期间,作为小跟班,跟着胡老师和高老师认真练习构图、运笔,简单的线条勾勒,大场面的概括描绘,一步步走来,囿于自身觉悟,进步点滴间,思想和眼界上收获颇丰。</h3><h3> </h3> <h3> “画画不要看作者和其所谓的名头是谁,关键看画面本身,看是否传递给观者以足够的震撼力。”这是胡老师和高老师给我的思想灌输理论,观者看画,能为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 余随燕翎老师一道写生,观其对待自己的每一幅写生作品,均如认真呵护自己的孩子,大到群山连绵,小到一花一叶,皆仔细拿捏,精心推敲。以点线面的最美呈现给世人。</h3><h3><br></h3> <h3> 高燕翎,女性身上特有的观察大山的爱,俯下身子,与蒙山结缘,她有一种睿智气质,心思缜密,对待自己的画,她都能做到全方位去思考,追求精益求精,信心是那么足。小跟班期间,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抓住一切机会教化我,并教导我如何更好地走专业化道路,把她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她总是那么精力充沛,那么有魅力,绘画上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很是感染我,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一样的典范—她的温暖及对绘画的执着与热情深深的触动着我,作为一名游离于画画边缘的人,要想有所成应该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理想追求。能跟随“泛爱为心,虚己善诱,温暖如母”的高老师一路前行,人生的旅程,是一种幸运。</h3><h3><br></h3> <h3> 胡靖老师常跟我说,某年,在国内权威艺术杂志上印的两幅绘画作品,一副国内顶尖油画家画的超级写实油画,作品之大、之精细鲜有人出其右,另一幅国画大家水墨小品写生,同为表现一个内容,其震撼度小品水墨对超写实油画有过之而无不及。震撼心灵的是,中国传统水墨文化之精妙。胡老师说,他想做一个全新的尝试,油画家画国画,幸运的是,蒙山被他选中成为笔下所表达的对象,画了,而且还画得那么好。</h3><h3> 胡老师画了半辈子画,甚少教学生,他说一个成功的教师,不能单单停留在教学上的成功,还需要有全方位的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幸运的是,我成了他的学生,不求能如老师般取得之成就,只为自此,能学习老师对绘画的钟爱,宣纸晕墨,一步一印扎实在艺术之路上传承,内心的灵性,笔墨中洋溢着的盎然情趣,慢慢品味、慢慢消化。</h3><h3><br></h3> <h3> 一路走来,自己能如海绵宝宝一样,欢乐的日子,相处每一天的温馨,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收获的不是技法,也不是什么捷径,观念上的全新改变,看画时内心的充实和愉悦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感受更多的是快乐与幸福,画画,真是幸福的事。</h3><h3><br></h3> <h3> 蒙山深处、与胡靖高燕翎老师因绘画结缘,实是难得可贵,相处的舒心,互相对艺术的探讨和学习,都将敦促我今后更加用心的学习画画、努力画好中国画!</h3><h3> 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中国水墨画探索的征程上,蒙山,暖阳普照,绘画之路常青。</h3><div> </div><h3> 谢玮。</h3><h3><br></h3> <h3>胡靖老师写生作品:</h3> <h3>高燕翎老师写生作品:</h3> <h3>谢玮写生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