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可以科普数学

无调大雏

我们也可以科普数学 一.想法的浮出 1、 数学的情节。 1.1 四年的本科学习,留下了终身的印刻。 1.2 我的堂兄沈力健(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曾经与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包刚在佛罗里达大学同事过)从1983年起,就有数学论文寄给我。可是,我已经放弃数学了。后来我曾经和他讨论数学和科普问题。 1.3 1999年起,萨姆·劳埃德(Sam Loyd)的数学趣题,我购买后发现:一版再版,当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就印刷了40000多册了,后来被其他出版社大量出版。这说明社会对数学兴趣很大。 1.4 张智丰同学经常发一些数学的帖子,其中2015年1月13日的“勾股定理之无字著名”非常具有科普兴趣。 2015年10月22日“令人窒息的助学动态图”居然是来自于蒋讯的博客(我们同学的同名同姓)。 1.5 来明俊同学2015年1月11日的“mathematical arts”给予孩子的美感一应该可以是深刻的。 1.6 昨天。方志伟的“数学是美丽的”,更加激励了我,使我们有勇气向各位提出不成熟的想法。 2、 启蒙的神奇。 启蒙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启蒙的神奇我有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我认识一位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叫高友林,他传承全球身价最高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的画风。 赵无极是法国籍,1935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在的中国美院)。1998年赵无极来华办画展,法国总统希拉克专门为画展撰写前言:赵无极洞彻我们两大民族的感性,使二者融于一身,既属中华,又属法兰西。他的艺术,吸取了我们两国文化的精粹。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画展题词:氤氲化醇,融合创新。 高友林走上绘画之路,是因为一次幼年的偶然启发。有一天,他在路边,看到一个民间艺人抓了一把沙子,在地上就画出一匹马。这在童年的高友林身上发生了神奇的作用:从此爱上了画画,对他一生的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对我说:他是步行从海宁到杭州来参加美术考试的。 3、公益的需要。 我接触了公益事业以后,觉得社会很需要公益,公益性的科普社会更加需要。 我们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集。 许多科学家都愿意和儿童对话,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公益性的科普更加能够服务社会。在拜金主义横行的当今,大家能够一起做一些公益,是正能量,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也是蛮有意义的。 二、操作的可能性 1、前景 社会需求的大量存在已不必再说。 杭大数学系还没有做过这样的事,77级理应当仁不让。 我们的年龄给我们的业余时间也多起来了。 2、人员 我曾经于一年前和吴强同学讨论过写数学科普书,对象是中小学年龄段。后来又和邹卫华、张智丰专题讨论过这事的可能性。他们都表示愿意参与此事,现在正在编写大纲阶段。 这次去衢州,我和有奥数发散思维教育经验的汪家侃同学、王国庆同学又讨论了此事,他们都愿意加入此事。 三、具体做法(设想提议) 集体参与,集体出品。 1 、建立一个专题群,有兴趣的都欢迎加入,观看、评论、参与、承担部分编写。。。。。都欢迎! 2、集体讨论受众、提纲、写法、运作、时间安排、人员落实。。。。 3、作品的出人是“杭州大学数学系77级”集体。 4、 每一个人的意见、付出、编写,都将在作品中注明。 5、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任何人只有付出,没有经济上的好处。如果有版税收入,全部捐献给社会。具体做法,大家讨论。 6、整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欢迎群策群力地献计献策。 另: 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说明我们国家也是蛮重视科普的。 政府也非常支持。 抛砖引玉,敬请大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