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学周慧珺书法的人多了去了,我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不足一谈。尽管周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不要学她,要学就直接学米芾、褚遂良等大家,而且确有人学油、学坏,但我至今仍自称是周慧珺老师的学生并引以为豪,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要学周老师写字,而且还要学周老师的为人。但愿断了30年再提笔的我,学周老师的字没有学油掉、学偏掉,我也一直期盼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学进去、走出来(图1)!2011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书法展的主题是"墨浓情深",借此机会我想谈谈学习书法、学习周老师的书法艺术过程中所留下的浓浓墨趣和深深情谊。</h3> <p class="ql-block">图1 作者近作《如梦令·历代书法流变》(局部)</p> <h3> 尽管在这里讲有自卖自夸之嫌:我似乎曾以学周老师的字在上海市红星中学(现为上海市清华中学)当中"小有名气"!由于时任红卫兵宣传委员(从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就担任此职),负责全校的黑板报和油印战报的出版、组稿、书写和报头创作工作,故先是练就了一手粉笔字和刻蜡纸技术,并能刷出比自己人还高的美术字。有了这个基础,在庄忠庆、陈祥芝老师的启蒙下,我成为书法兴趣小组的成员并培养为组长,乃至于得到老师推荐,到低年级中去谈写字经验。<br> 每当邀请到著名书法家来校作报告或指导时,我就得用一块布蘸上清水以周体迅急书写后再用粉笔勾出。再加上中学离锦江饭店很近,作为外事接待单位,外宾来沪常会安排来此参观,而书法和美术兴趣小组都是必访之地,所以我经常是一会儿在这个教室"表演"书法,一会儿又去画室画画,记得当时日中友协会长接过我当场书写的拙作后应酬道:他要将此挂在日中友协的会客室里!<br> 有了这样一些个人经历,加上当时书法界尤其关心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氛围,如连续办了好几届上海市少年儿童书法展,我不仅有机会拿作品参加展览,而且有幸拜识周慧珺老师并得到指点,因为我参展作品是学周老师行书的,故被安排在周老师这一组,到岳阳路上海画院书法组接受辅导,周老师用红墨水在我及其他同学的初稿上作一一修改!甚至于有机会获得了去黄陂南路上海美术馆书写少儿作品展出作品卡片这一光荣任务,让我自豪的是周老师为成人书法展书写卡片,而更让我欣喜的是,当我到展厅里布置的时候,看到周老师用小楷工整书写的各位书家的名字和单位、年龄等的卡片撒满一地,我一一拾起拿回去当帖(实为真迹)来临摹(图2),这套周老师书法作品比较稀有的品种人见人爱,于是相互传阅,现珍藏于同学处。</h3> <h3>图2 笔者中学时期的书法(语文)课作业——临摹周老师书写的卡片</h3> <h3> 众所周知,那时的古碑贴不准出版,老一辈书法家也不得出贴,故只要有像周老师或沃兴华等工农兵书法工作者一有新作品、新字帖问世,我们就如获至宝地争相购买、反复揣摩,只要一有周慧珺或张森等老师开讲座,我们就前去聆听、观摩。有一回,学校里布置我一个重要任务,让我再一次接近周老师并进一步感受到其书品和人品:上海市红星中学想请周老师题写校牌,就派我一人出差去画院找周老师(图3)。</h3> <h3>图3 1975年周慧珺老师书写、陈祥芝老师设计的“上海市红星中学”校牌及校门</h3> <h3> 当时电话未普及,当然是一个中学生在没有老师带领、没有事先打招呼的情况下贸然晋见的啦,情况更糟的是,当我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并把大大小小几卷宣纸放在周老师案前后,坐在旁桌的张森老师得知那几张小纸是我校几位语文教师(好像都有名有姓夹着纸片)因太喜欢周老师的字而假公济私、暗中让我夹带索字时勃然大怒道:校名可以让周老师写,但请把这些小纸带回去!吓得我站在一旁直哆嗦,正当我举足无措之际,周老师平静地开口说话了:算了,他只是一位跑腿的学生而已,何必向他发火!<br> 事后,我厚着脸皮再跑了一趟,让我敬佩的是,除了写好两幅斗大的校名之外,那几幅实为精品的应酬之作都一一完成并交于我,可怜的我又是难过又是惊喜!我代表中学、代表那几位老师谢过周老师后赶回交差,第一次把周老师这么多精品握在手中,那种滋味和心情无以言表,但这些作品都不是送给我的,不是给一个最需要滋哺、汲取养料的爱好者的!那时又没有能力、也没有想到拍照片或扫描复印,于是我就使出一招:用钢笔“双勾法”迅速勾出整幅字样,以便供我长久欣赏、临摹,虽然没有了黑墨色,但在我心里这些字框框是多么鲜活、滋润,仿佛我就是得到了周老师的墨宝真迹一般(图4)!</h3> <h3>图4 用双勾填墨法临摹周慧珺书法原作</h3> <p class="ql-block"> 到了1976年底我中学快要毕业走向社会的人生关键时刻,我的事业、我的命运戏剧性地与书法专业擦肩而过,这一别就是30多年!当时上海书画社(朵云轩)负责人点名要我和张荣德同学(曾为朵云轩、道明拍卖行、苏富比中国书画部经理)去那里工作,我喜出望外,但风云突变,学校老师告诉我属于务农档子(其实我是因照顾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在上体育课爬竹竿时从二楼高的竿顶上拦腰折断脱落摔于水泥地上小腿骨折而与之对换的),而只有工矿档子才能去书画社就业,我心里多么的失落啊!</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心灰意懒去市郊松江县九亭公社向阳大队王山芽生产队插队落户没几天,老同学张荣德告诉我一则好消息——周慧珺老师得知我因故不能去书画社工作而务农后对他说:别人要她写她不一定会答应写,但李亮之没有求她写而她非得要给我写一幅字并托其送给我,当我拿到周老师的字时百感交集,我明白了,这字里行间凝聚着老一辈书法家对新生代的希望和嘱托!</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真是用心良苦,特意抄录了董必武老前辈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写道:“石压草不死,寒侵花亦开,迎春移石去,卉木长如催。”这幅字连同这首诗成了陪伴我一生的座右铭(图5)。虽然我先后考取了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本科和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研究生并从事美术、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工作成为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但在我的教学、著作以及绘画创作(尤其是水彩画)中,某种书法情结挥之不去、隐含其中。</p> <h3>图5 周慧珺书董老诗一首赠作者</h3>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当年一个小小的中学生及其那些琐事,如今周老师不一定还会记得,但是,当年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循循善诱的点点滴滴,岂能忘怀?我年近半百“叶落归根”、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调回上海金融学院人文艺术系,而且在郑沈芳书记的领导下、在乐峰老师的协助下学生书法协会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从“翰墨飘香·上海金融学院师生书画展”到“墨舞世博·上海市学子书法大赛”再到“墨浓情深·上海市教育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书法展”,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时隔30多年之后,缘分又把我和书法联系在一起,又让我有机会再求到、看到周老师为我们出版的《墨舞世博·上海市学子书法大赛优秀作品集》封面题写的“墨舞世博”4个字!这既要感激周老师一如既往地对我们书法教育、对下一代的关心,又要感谢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静(像她这样学周老师学出“竹简加平假名”风格的可谓寥寥无几)的引荐和帮助,若没有她和市书协的大力支持,在周老师“一字千金”也难求的今天,不可能顺利得到周老师墨宝的。</p><p class="ql-block">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把这本作品集做得更好,组委会和我都有一个愿望让时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周慧珺老师题写书名,当然,我们知道周老师身体一直不太好且事务繁忙,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甚或像30年前那样唐突和冒昧),几经努力后似感不太可能实现的我就发扬韧劲,决计要集出周老师的字来(图6)。</p> <h3>图6 《墨舞世博》封面题字集字方案</h3> <p class="ql-block"> 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把自己集出的周体字发给李静老师看并提意见时,出乎我之所料,在李老师的推促下,周老师欣然命笔写下了这弥足珍贵的4个字(图7)!这是对此次活动的莫大支持、对于如今青年一代学生学习书法的莫大鼓励和鞭策!</p> <h3>图7 周慧珺为《墨舞世博》封面题字及其封面、扉页设计效果<br></h3> <p class="ql-block"> 受到鼓舞的也包括像我这一代的人。我可谓“重操旧业”,先是花了几天功夫为去年学子书法大赛所有装裱好的获奖作品卷轴背面题跋登记、造册归档,那蝇头小楷般的字又让我当年学周老师的字书写展览卡片的情形历历在目(图8)。尔后积极准备、创作教师书法展应征作品,在临了一阶段王铎的条幅以及练了一批草书、篆书和自感有创新肌理背景的行书习作之后,我最后自然而然“返璞归真”地又用小楷行书在册页上挥毫抒怀,一口气书写了我在1974年刚满15岁时撰写的几首歌颂党和祖国的儿歌,如果说这件作品有什么值得肯定的话,那肯定是这其中有一股自小受到党的培养茁壮成长、欣欣向荣之气;倘若这件作品有什么值得品味的话,那其中一定是隐含着周慧珺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笔情墨意,哪怕是表面肤粗浅的模仿,这也是存于我心中数十载的、而且富有双重含意的“墨浓情深”!</p> <h3>图8 为学子书法大赛作品卷轴登记归档</h3> <p class="ql-block"> 上海金融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文明建设工作。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在大学生中普及书法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将书法教育教学作为金融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支持学生书法协会开展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书法艺术修养,让广大师生感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丰富审美情趣、磨砺身心意志,在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逐步形成了我校书法文化特色品牌。</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近3年以来在校领导、宣传部等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人文艺术系同仁、校学生书画协会共同努力下,在乐峰老师的辛勤指导下所开展的“三展三书一秀”(即包括上述“学子书法大赛”之内的2009年“翰墨飘香·上海金融学院师生书画展”、2011年“墨浓情深·上海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书法展”和3本优秀作品集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共参与馆秀空间·书法秀”)书法艺术普及与提高、教书育人文化引领系列活动荣获教育部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我校在此类项目上获得的最高奖励,是对学校多年来以书法项目为载体实施文化弘校工程的高度肯定。</p><p class="ql-block"> 在隆重庆祝上海金融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校党委书记郑沈芳亲自出面、代表学校再次邀请周慧珺老师为我校题写校训:“立诚明德,经世致用”,周老师不仅欣然答应,而且非常重视(“应酬之作”决非应酬)、精益求精(百忙之中居然写了4幅),最后,她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和几幅熟手之作统统赠送给我们,以表示对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力支持。作为一所有银行行业背景、以金融专业为主干学科、以倡导诚信文明为办学宗旨并以书法普及与提高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之一的学校,我深知,用周老师那刚劲有力、气势如虹的字来阐释校训的内涵和外延是最理想、最恰当不过的了;我也知道,学校会把这些作品当作宝贝来收藏,这些墨宝可以作为“上海金融学院校庆书画展”特邀展品展出,作校史馆、接待室和办公室装点、美化环境之用,但也可用在校庆礼品扇面设计上(图9)。</p> <h3>图9 周慧珺为上海金融学院校庆60周年题写校训</h3> <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校办、校庆办交给我的礼品设计这项任务,我的确很用心,但也实在有点冒昧:不得不在电脑上改动周老师那近乎完美无缺作品的字距和构图,即把原条幅构图改成横幅并呈弧线型排列组合!如果说最终还能保留原作的姿态、气势和神韵的话,这无疑要归功于周老师书法艺术对我潜移默化的熏陶;若有不当之处,只说明我还须不断学习、省悟书法艺术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笔中情、墨中缘,也许是有意为之、幸许是天意安排,当年周老师曾用红墨水帮我批字改划也算是在一件习作上“合(作)”过一回,现如今,周老师的校训题字书法作品与我表现金融学院新老校门口的钢笔淡彩画作又要印在一个扇子的正反两面上!肯定谈不上什么珠联璧合,但也许能勉强称得上是“中西合璧”之作罢:作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我的水彩画属于“舶来品”,写实、直白而多彩,只能算是陪衬,而周老师书法作品属于“国粹”,写意、含蓄而深邃,这才是这件以上海金融学院校训为主体的作品、这份值得各位师生、校友收藏的校庆纪念品之精华(图10)!对我而言,我要收藏、纪念的是一段情、一份缘——令我魂牵梦绕的笔情墨缘(图11)!</p> <h3>图10 作者为上海金融学院60周年校庆设计的礼品——扇面</h3> <h3>图11 撰写于2012年冬、发表于2013年春上海金融学院报上的《笔情墨缘》一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