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篇 ~涅槃重生(上)

戴艺

<h3>&nbsp; &nbsp; &nbsp; &nbsp; 9月30日,完成了波兰的行程,我们来到了柏林,办理好酒店入住手续,立刻出门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下榻的酒店位于柏林中央的米特区,距离著名的景区很近。</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沿着柏林的施普雷河步行十几分钟,就看到醒目的柏林电视塔和著名的大教堂。可是此刻吸引我的不是那古老的建筑,而是四周竖立着各式各样的吊塔,以及围绕在建筑物边的脚手架,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柏林吗?</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对于柏林城市的介绍,许多文人墨客都有笔下的精彩描写:‘’德国的首都,是最大的城市。这里的建筑多姿多彩,蔚为壮观。既有巴洛克风格灿烂绚丽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也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申克尔剧院;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有蜚声世界的现代建筑流派作品。 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同时,柏林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学术交流场所之一。 1990年两德的统一,柏林再次成为联邦政府的所在地……。‘’</h3> <h3>&nbsp; &nbsp; &nbsp; &nbsp;‘’政权更迭、战火摧残、法西斯和共产党的独裁统治、加上统一后大刀阔斧的重建,多层的命运和复杂的身世纪,全都反映在柏林的市容上。虽然柏林在二战空袭时全城七成的建筑全毁,现在看到的不是重建就是新建,柏林人欲坦然面对不堪的过去,许多战争废墟和威权遗迹被划为文化资产,这使得历史的黑暗面变换成了城市魅力的一部分。‘’&nbsp;<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各种描写都代表着不同人眼里,看到和感受到的柏林,各抒己见。柏林到底是怎样的城市呢?这是我此行要去寻找的答案。</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此刻在夕阳的照耀下,柏林大教堂显得格外的靓丽。她是柏林最大的教堂和曾经的王室宫廷教堂,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教堂建筑之一和德国新教教会中心之一。柏林大教堂在二战中曾遭毁坏,修缮工作持续至今,但它依然是柏林最抢眼的地标性建筑,三座巴洛克的大圆顶气势非凡,面向施普雷河的四层建筑采用了巴洛克宫殿的装饰风格,金碧辉煌。</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为了寻找最佳角度,我仰卧在地,却发现前方教堂上方又竖立了着一个维修架,原来这里也还在维修啊。</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夜幕降临了,沿着大教堂一直往前走,就是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长1475米。大街两旁种有排排栗树和四季常绿的菩提树,大街也由此而来。</h3><h3>&nbsp; &nbsp; &nbsp; &nbsp;笔直的大街两旁是一幢幢各具特点的古建筑。从柏林大教堂一直向西行走,经过施普雷河上的宫殿桥,北面有军械库、老图书馆、洪堡大学,洪堡大学前面的路中间有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骑像,南面有国家歌剧院,最后到达著名的勃兰登堡门。<br></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抬头望去,突然我们发现在菩提树大街的尽头,一轮又圆又大的红日正在缓缓滑落,将西边的天空染得通红,映衬在她的前景,是柏林著名的勃兰登堡门,太美啦!没想到,柏林用如此的魅力来迎接我们的到来。虽然不知道还要步行多久才能到达前方,但是我们还是忘掉了一天旅途的疲劳,加快了步伐,去追赶夕阳下的落日。</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双脚还是无法追上落日的速度,此时的夕阳渐渐的收敛起它最后的光芒,还来不及对我们说一声再见,便垂下头去,合上了双眼,静静地睡去了,留下的是漫天金色的余辉。</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太失望了,早知道如此,我们就该放弃大教堂的外景游览,先奔向勃兰登堡门。此时唯一安慰的是,我们在这座城市还要住几天,可以还有机会等待落日的再次降临吧。但是事实证明后来的结果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2000年,我在家里安装了‘’小锅盖‘’,可以接受世界许多国家的上星电视,有台湾电视台、美国🇺🇸CNN、英国🇬🇧BBC、日本🇯🇵NHK和法国🇫🇷、德国🇩🇪DWTV(英语)……。为了自学英语听力,我经常收看这几个台,至于德国台,在演播室里,不论是新闻;还是人物专访节目,主持人身后的背景都能透过大玻璃窗,清晰地看到格兰登堡门。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她就是德国🇩🇪国家的地标。</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此刻我就站在柏林大地上,她一定就在附近吧?啊,在我的正前方,🇩🇪DWTV电视台的演播室就坐落在灯火通明的大楼内!透过屋内的窗户,我看到了吊在房顶上的演播灯光,虽然无法看见里面的全景,但是对于室内的布局,我闭着眼都能想出来,她对于我来说真的太熟悉了,这曾经是我大半辈子从事过的事业。</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要想了解德国,从柏林开始,了解柏林,从勃兰登堡门开始。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动辄千年的历史古迹,却活生生地记录着一段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战争的创伤,民族的分裂,勃兰登堡门见证了德国历史上最疯狂的一幕和最惨痛的记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勃兰登堡门始建于普鲁士王国初期,在普鲁士王国鼎盛时期扩建,1791年竣工,至今已有200多年。<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当年法国军队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时,女神曾被拿破仑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后来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女神塑像回归并重新安放在门的顶部,添加了一个十字架,原来的和平女神改称为胜利女神,她张开翅膀,驾着四马两轮车面向柏林城内,以胜利的姿态立于高处,象征着得胜归来。它不仅是柏林的大门,也是德国的象征。</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 在胜利女神回归不到60年后,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击败了拿破仑三世带领的法国,取得了著名的普法战争的胜利。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加冕仪式,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位皇帝。这也标着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的成立,德国统一的历史从此刻算起。</span></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任何战争风云,都无法阻挡着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饱受战胜国的压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对战胜国的不满,高举名族主义的旗帜,大肆煽动民众情绪,势力得到快速膨胀。从1928年的1932年,党员人数从10万人剧增到了140万人。</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勃兰登堡门又迎来了另一个统治者希特勒,标志着德国进入了纳粹时代,1933年1月30号,就在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当天,纳粹党举行了庆祝仪式,纳粹冲锋队的游行队伍正式通过勃兰登堡门。正是这个疯狂的魔鬼,将德国🇩🇪推向了苦海深渊。</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占领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国会大厦,宣告纳粹德国的下台,德国又一次成为了世界大战的战败者。胜利的苏联士兵把红色插到了勃兰登堡门胜利女神雕像。德国士兵不堪此辱,用大炮轰击,胜利女神雕像严重损毁,仅剩下一只马头,如今保存在柏林博物馆的展台里。<br></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二战后,在苏联政府的干预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东柏林由苏联占领,西柏林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在当时,西德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此时,东德却是在苏联的高压政治下,人民生活水平可为每况愈下。柏林自然就成为了东德人民逃往西德的集中地。</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1961年,为了防止东德民众逃往西德,东德政府筑起了著名的“柏林墙”。勃兰登堡门正好处于东西柏林隔离区的中间,由东德士兵把守,东西柏林的市民都无法通过。</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1989年,东西德统一,分隔柏林市民20多年的柏林墙终于在11月9日被推倒了。12月22日,在超过十万人的欢呼声中,时任西德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由西往东走过勃兰登堡门,东德的最后一任总理汉斯·莫德罗在门的另一端迎接科尔,标志着勃兰登堡门再次开放。随后隔离区被完全拆除,德国人民在勃兰登堡门前的柏林墙上跳舞庆祝。勃兰登堡门同柏林墙一起,见证了德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如今的勃兰登堡门终于告别了历史的喧嚣,找回属于和平年代的安静。每逢重要日子,这里都会成为德国民众庆祝狂欢的聚集地。</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对于柏林的历史,出发前真没有做足功课,却不知道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后来将这天修订为🇩🇪假日。而就在这天,我们有幸地路过勃兰登堡门,见到了三天前还是静悄悄的勃兰登堡门,突然变得如此热闹和喧哗。</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如果说起勃兰登堡门的历史沧桑,当然也少不了位于前方的巴黎广场。今天这里成了游客和当地人聚集游览之地,有游客拍照;卖艺的小丑;相互依偎的情侣;还有示威者。</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此刻能在这个欢庆日,坐在勃兰登堡门前,一边品尝着薯条🍟和汉堡🍔;一边欣赏着柏林人的喜悦,心情真是溢于言表😄。</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可是没多久,突然暴雨倾盆,人们四处散去躲雨,广场顿时回复了宁静。谁知不到二十多分钟,瓢泼大雨☔骤然停止,天空立刻云散雾开,阳光灿烂。这就是柏林的天气,如同她的历史那样,千变万化。</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天渐渐暗下,此时周围观光的人慢慢散去,勃兰登堡门又恢复了平静。当我们沿着菩提树大街往回走时,看到靠近巴黎广场边上,停着许多豪华轿车。一群打扮非常时尚的高层人士~男士穿着西装,女士穿着晚礼服,正在陆续走进不远的装饰高档酒店或是政府官邸,奇怪的是在门口,居然没有像国内那样灯火通明的景象,以至于周围太黑,我的手机📱无法记录下所见所闻。</h3> <h3>&nbsp; &nbsp; &nbsp; &nbsp;短暂地与柏林的接触,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与其他的德国🇩🇪名城相比,柏林真是显得有些另类。来到柏林感受最强烈的并不是大都市的摩登喧嚣,也不是动辄上千年的古迹,而是一段承载着太多厚重的历史。‘’</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由于柏林城市的高楼不多,所以不论走到城市每一处,都能看到柏林塔,她位于大教堂和博物馆附近,原先这一带都是属于东柏林的区域。柏林电视塔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当时的东德最高领导人决定在东柏林,建造一座电视塔,正对着西柏林的大型标志性建筑来向西方阵营国家展示该国的实力。工程于1965年8月4日展开,4年后,也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0周年国庆日,东德当局宣布柏林电视塔正式落成启用。</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完工后的柏林塔塔高368米,在全国首屈一指,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还高出45米。观景台上有天线咖啡厅,30分钟自转一周。电视塔自落成后一直为柏林市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每年吸引超过100万游客登塔参观,游客可以在此看到整个城市叹为观止的景观,尽享柏林城的魅力。</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可惜第二天我们又遇到大雨☔,也没有时间登上塔顶去观赏柏林全景。</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柏林此行能看到勃兰登堡门的余晖和庆典日, 真的很幸运,但是遇到变化无常的天气就挺扫兴的。</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到达柏林的第二天,计划去看博物馆,谁知道,清晨天下起了毛毛细雨,中午又遇到大雨倾盆,幸亏博物馆都是在室内。 &nbsp;&nbsp;</h3><h3>&nbsp; &nbsp; &nbsp; &nbsp; 从出发前往德国🇩🇪之前,就将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锁在手机📱里,直到踏上德国大地。每当在外地遇到其他城市阴雨连绵时,柏林却一直都是阳光灿烂。可是就在我们到来不久,柏林却陆续下起雨☔,时好时坏。直到我们要离开的那天,柏林才露出灿烂的阳光,一直目送着我们的离开。</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著名的柏林博物馆岛就在大教堂⛪️的隔壁,之所以称之为岛,是因为这块区域周围刚好被河所包围。岛上建筑群是一组独特的文化遗产。五座博物馆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施普雷河从两侧流过,使它们的气势更加宏伟磅礴。这里也是德国🇩🇪人的骄傲。1999年,这组博物馆群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博物馆是一种社会现象,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柏林的博物馆岛共有五个建于1824年至1930年间的博物馆,是一种理想的实现,展示了20世纪博物馆设计方式的变革。各个博物馆的设计都有意地在其艺术藏品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而各建筑的规划和建筑质量又大大提升了馆中藏品的价值,这些藏品展示了各个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博物馆岛集结了历史、艺术和人类文明成果的独特家园,这五家博物馆也是德国🇩🇪~这个有着上百家不同内容的博物馆里的精华。</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岛的最南端,紧邻宫殿大桥和柏林大教堂的是老博物馆(Altes Museum),在它前面伸展着卢斯特花园。最北端是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和老国家艺术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面向西侧的是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 Museum),最外侧的是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博物馆开门的时间在早上九点,周一休息。这天是周六,算算时间,我们计划在柏林就住呆四天,所以要想看完五个馆也只能安排两天时间。 &nbsp;</h3><h3>&nbsp; &nbsp; &nbsp; &nbsp; 为了避开人多的时候,我们很早就冒雨赶到这里。沿着河道走去,大多数的博物馆都在维修,明明知道这就是大门,却被脚手架和钢筋水泥堵住了,无法入进。</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天灰蒙蒙的,伴随着天空飘落着细雨,踏在满地的烂泥上,更加显得博物馆的建筑确实很陈旧了。一路打听,总算找到了位于博物馆岛最边的博德博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博德博物馆原名腓特烈皇帝博物馆,1956年,东德政府将其更名为博德博物馆,以纪念艺术史学家、博物馆学的开创者博德。</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博物馆大厅,正中央摆着弗里德里克二世的骑马雕塑。为纪念仅在位99天便去世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二位皇帝弗里德里克三世命名的博德博物馆。这里的翻译器照样没有中文,只好又带起英文翻译器,还是当个聋子了,我知道中国游客基本不会到这里来的。</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里面的1700多件藏品使博德博物馆成为德国乃至世界古代雕塑雕刻最重要和最大的收藏地之一,其中古埃及科普特艺术的藏品无论是种类还是质量,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拜占庭艺术博物馆集中了3到15世纪西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作品。博德博物馆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钱币收藏地之一,这些源于欧洲古代艺术。</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与其他博物馆相比,这个博物馆好像最大,里面的藏品种类也很不同。我对于文物和书画是个绝对的外行,但是却不知为啥,还是最喜欢这里的人物肖像艺术品,精致、细腻,可能是我们都具有的人类特性,喜怒哀乐,所以从他们的眼神,哀鸣、悲愤和祈求中可以找到共鸣。可惜我听不懂讲解起的英文介绍,也看不懂文字,只能用自己心灵去感受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等我们参观完了博德博物馆居然花了两个多小时,也许是位置太偏,一直到我们离开馆内的游客还是很少。</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出了博德馆,我们来到了新博物馆。当年由于第一家老博物馆已经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藏品,于是1841年,又在隔壁建立了新博物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到了 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博物馆在轰炸中主题楼梯和顶上的壁画被烧毁。1945年2月再次遇到轰炸,而严重损毁,藏品随即被转移,博物馆闭馆。’‘二战’’后的四十年,这里成了废墟。</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86年,地处东德的新博物馆修建工作被提到政府工作议程,但是此时两德统一还没有实现,就中断了。<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直到1997年,重启修复计划。负责修缮的建筑师为戴维·奇珀尔菲尔德,总费用为2亿欧元。</h3><h3>&nbsp; &nbsp; &nbsp; &nbsp;2009年3月5日,柏林新博物馆的修缮工程完成。10月1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新博物馆里的展品,主要是古埃及时期的文物和民俗收藏,展品都出自史前史和古代史顶上两层也有一些凯尔特和中世纪早期德国的文物。应该说是“埃及博物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早在1855年开馆时,博物馆的壁画和天花板上的绘画就为参观者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nbsp;那是当年的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斯图勒尔采用的是当时最现代化的材料和建筑技术。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建筑杰作70%遭到摧毁。</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今天虽然经过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对博物馆遗址进行了修复,并在必要时添加了新的手笔。在许多地方,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但是已经无法再现旧时的面貌了,这也给后人带来了无比的遗憾和惋惜。</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这里还陈列了大量人类早期文明考古发现,木乃伊、躺在棺木中的木乃伊💀,手镯仍然清晰可见、恐龙骨骼化石……虽然与埃及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无法比拟,但是还是让游客能感受到了埃及古文明的繁荣。</h3> <h3>&nbsp; &nbsp; &nbsp; 缺鼻子👃、手和头的雕塑在博物馆里还不少。</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新博物馆最珍贵的,当属埃及第18王朝法老阿蒙霍泰普四世的妻子纳菲尔蒂蒂的半身像。也被称为"柏林最美貌女子",距今已有距今3300多年,她拥有独立的展厅。她的半身像被认为是古埃及雕塑作品中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几乎每本古埃及文物画册中必然会出现的作品,也作为新博物馆的招牌,挂在大门口。</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1912年,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博加德在距离古埃及王都底比斯以北250公里的一处遗迹中,发现了纳菲尔蒂蒂的雕像,她的头像在1913年被运往德国,而其身体部分则留在埃及。</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对于古埃及文明的研究者來说,纳芙蒂蒂的名字和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七世;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一起,被并称为古埃及最伟大的三位女性。</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紧挨着新博物馆边的就是老国家艺术画廊,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从正面看上去,画廊如同一座雄踞高台之上的希腊神庙,外形庄严。</h3><h3>&nbsp; &nbsp; &nbsp; &nbsp; 捐助人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的青铜骑马像矗立在大台阶的室外平台上,方形基座四角环卫着4座青铜像,分别象征宗教、艺术(诗歌)、历史和哲学。</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在二战期间,她也遭受严重破坏,经过维修之后,外观基本维持原状。</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如今,这里陈列着19世纪的最精美绝伦的一批油画和雕塑作品,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品,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毕德迈雅风格,到印象派、分离主义,囊括整个19世纪的绘画和雕塑艺术。</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其中也包括了, 十九世纪德国和法国印象派的作品;知名画家有: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海边修士》,阿诺德·勃克林的《死岛》,阿道夫·门采尔的《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爱杜尔·马奈的《在温室花园里》等。</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最让画廊引以为荣的藏品就是马奈的《在温室里》,在画作中得到这位女子,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妻子苏珊,她穿着优雅华贵,一副在休闲的有钱妇人的模样,这幅画模糊了肖像和油画作品的界限,充满现代元素。</h3><h3>&nbsp; &nbsp; &nbsp; &nbsp; 马奈的妻子苏珊出生于荷兰,1849年,她以音乐教师的身份来到马奈家,教马奈的两个弟弟弹钢琴,后来,她给马奈做模特。1863年,两人结婚。在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里,苏珊成了马奈的御用模特。</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19世纪末,德国🇩🇪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阿诺德·勃克林创作的神秘的寓意画《死亡之岛》,也是画廊里最值得一看的作品,画上展现一座色彩绮丽的阴森孤岛,由于真实而细腻,景象使人观后心悸:一条引渡死者的船,正驶向小岛,四周是茫茫的海面,岛上悬崖绝壁,穿白色衣服的死神直立在船头上,船上载着棺材。这是一个逼真的死亡幻象!岛上有参天的黑绿色柏树,此乃是生命之树。因而在这里的死与生,构成了一个含蓄的象征。不论如何联想,《死亡之岛》的主题无疑是在渲染生与死的对立。而勃克林却只简单地说:它是一幅梦境画。&nbsp;</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据当代人记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政治领袖列宁、以及德国许多中小资产家庭,几乎都挂着这幅《死亡之岛》,它也是希特勒最喜爱的作品。</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幅油画《橡树林中的修道院》,描绘的是旷野橡树林中破碎的修道院。画中干枯的老橡树、兀立的修道院的残墙断壁及散落的坟墓与倾斜的 十字架,构成了恐怖而神秘的画面,特别是修道院残壁上微明的冷光,更增加了凄冷死寂之感。整幅画面以黑、绿冷色调为主,展示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世界。</h3><h3>&nbsp; &nbsp; &nbsp; &nbsp; 作者是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1774~1840),德国画家,早期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之一。其创作多出自冥想, 带有冷寂虚幻的情味和神秘的宗教气息。</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在众多的画展中,也有几幅表现乡村中孩子们的童趣作品。</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再看看这些正在上课的幼童们,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从小能生长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得到熏陶,你能说这样的民族未来能不更加伟大吗?</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在德累斯顿美术馆看到的场景,不论是在博物馆;还是在曾经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都能看到孩子们的身影。据说,在德国学校,要求每年学生必须要保证六十个小时的户外教学活动。</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我常常在想,都在一个地球上;同在一个天空下,说起教育,为啥我们之间的思维方式距离相差如此遥远,这是源于历史不同;文化不同造就的吗?</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柏林旧博物馆位于柏林博物馆岛南侧,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建造于1823年至1830年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也是博物馆岛上最老的一家博物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陪衬于建筑物外表庞大的气势,是它内部的中心建成一个圆形大厅,并排以众神像——显然是受到罗马万神殿的影响,建筑风格上主要参考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式样。</h3> <h3>&nbsp; &nbsp; &nbsp; &nbsp;旧博物馆当前的常设展览为“古代世界—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和罗马人”。博物馆的一楼主要展出古希腊的艺术品,有12个展室,从传说中的英雄时代到古风时代、古典时代至希腊化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二楼展出伊特鲁里亚人和罗马人的艺术品,有7个展室,包含早期伊特鲁里亚人的展品,直至罗马帝国时期。除了雕像为主以外,还有青铜器、银器、骨灰盒、马赛克、埃及的墓葬肖像画还有大量帝国时期名人的胸像。</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博物馆岛上最出名的要数佩加蒙博物馆,由于正门和馆内部分展馆都在维修,所以进门处就改在边门。每天一早门口就排起长队,除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也包括了中国组团游客。<br></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佩加蒙博物馆结合了3个部分的展览:文物收藏馆,远东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所展出的有古代希腊,罗马,波斯等等的大量文物珍品。遗憾的是馆内正在进行大面积修缮,这次只开放了古代收藏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佩加蒙博物馆为什么如此吸引游客?因为这里有几件堪称世界级的宝物:建于公元前180年~170年的希腊式神庙--宙斯祭坛。</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壮观的宙斯祭坛是这里最骄傲的无价之宝, 宙斯祭坛高12米,宽35米,进深34米。围绕祭坛座基是一圈120米长的浮雕,浮雕描绘巨人与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间的战斗的故事。这座宙斯祭坛气势的宏伟,艺术的精美,在世界也不多见。</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祭坛,最精彩的部分是围绕在底部的浮雕,全长113米,从左到右的连环画式地描述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奇故事。</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这个米利都大门,建于公元120年到130年间的古罗马时代,原来在土耳其的米利都古城中,是一个集市。后来遇到多次地震,造成大门完全坍塌。后来人们清理了废墟。</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1907年德国考古学家魏甘德对碎片进行挖掘,并将它们运回柏林后制作成今天的一个大门模型。期间也多次遇到战乱,被炮火严重损坏,战后也经历了修复工作,但是正真完工是在两德统一之后。</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入城门前有一条行进大道,是为国王进行祭祀活动修建的。大道原20米宽,250米长,大道两旁的墙上有许多狮子一字排开。在博物馆内复原的大道要小得多,狮子只有30多只,但也很壮观。</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伊什塔的城门是公元前5世纪新巴比伦城的北门。城门高14米,宽30米,门楼外墙贴着蓝色玻璃瓦砖拼砌成的牛和龙的浮雕。</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由于到此游览的中国🇨🇳游客多,所以佩特拉博物馆就有了中文讲解器,这对于当了两天耳聋的我来说,如获至宝。正是借助它,我在现场就了解了佩特拉博物馆的由来。</h3> <h3>&nbsp; &nbsp; &nbsp; &nbsp;1871年,德国工程师Carl Humann在土耳其的佩加蒙工作时发现了几块古建筑碎片,他认为这有可能是佩加蒙某神殿中的碎片,于是他将这几个碎片送至柏林博物馆,等待柏林的回音。<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后来纪法国人Count Marie Gabriel首先提出挖掘佩加蒙卫城的佩加蒙博物馆建议。在柏林博物馆的支持下,Humann开始进行佩加蒙卫城中的挖掘、考古工作。1878年,土耳其政府正式同意德国将挖掘出的残片运到柏林博物馆。</h3><h3>&nbsp; &nbsp; &nbsp; &nbsp; 于是从1879年,考古队一方面开始运走古物,并花了足足5年的时间进行分析和重建该城的蓝图。整个挖掘工作直到1886年才完成。</h3> <h3>&nbsp; &nbsp; &nbsp; &nbsp;为放置这些文物,柏林决定兴建一座专门的博物馆。1909年起,著名设计师Alfred Messel和Ludwig Hoffmann开始主持博物馆的修建工作。 &nbsp; &nbsp; &nbsp; &nbsp; 1930年,佩加蒙博物馆内部博物馆修建完毕,并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名称就以发现这座神庙遗迹的城市“佩加蒙”命名。</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佩加蒙博物馆里面有一个穆斯林艺术馆。馆中的精品有二件:穆萨塔残墙1840年发现于约旦首都安曼以南约30公里处。这段残墙被认为是8世纪哈里发瓦德利王朝的冬季宫殿和储物仓库,后来在地震中变为废墟。</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这堵残墙是土耳其苏丹赠送给德皇的礼物。 重建的这段墙长33米,厚5米。这段残墙上有早期阿拉伯蔓藤花纹装饰和动物浮雕,是穆斯林建筑精品。</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阿勒坡的房子是17世纪初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坡一个信奉基督教商人的房间。门厅四面墙壁铺满了手工彩绘墙板,图案有穆斯林的花卉和几何图案,圣经故事图案,显示了不同宗教信仰的族群和平地生活在一起的景象。</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复原古代遗址和维护古代文物方面,佩加蒙博物馆也是称为许多文物博物馆的楷模。</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能将古代的一座城市的碎瓦残片搬到遥远的国度,并将其修复,展示给后人,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这也许只有德国🇩🇪人,才能具有如此的魄力和修复技能吧。</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维修,现在馆内只有一半的藏品展出,真是感觉到了意犹未尽。听说全部修缮完毕要到2020年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短短的两天时间,走马观花地完成了博物馆岛的五个展馆的游览,欣赏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直至19世纪的艺术和文化展品,要问是啥感受?</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一切只要你认真看,就可以和古代人和文物近距离接触,仿佛穿越千年与历史谈了一场漫长的恋爱,这个地方就是博物馆 。‘’看来这次短暂的恋爱要结束了,需要回去后那慢慢回味吧。</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后来才知道,天啊!在德国居然约有6250座博物馆,涵盖艺术或历史、科技或建筑、文学或自然等各个方面的。这就是德国🇩🇪,一个具有如此坚实、厚重的民族文化基石!</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走出博物馆岛, 此时的柏林天气阳光灿烂,天空显得格外的蓝,走在菩提树大街上,感受着柏林,这个古老又年轻的都市,每一处、每一角,都会让你震撼,让你感动,让你还没离开,就开始计划奔赴下一个景点。</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可不是吧,刚从老博物馆出来,就看到不少的人都朝着前面的另一个建筑走去,门口也没有醒目的标志(也许有,但是看不懂。)我也好奇地跟进去。</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原来紧挨着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是另一个著名的景点~新岗哨。建于1816年,最早是普鲁士皇家军队的岗哨,所以名为“新岗哨”。1931年改为纪念馆,用于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普鲁士战士,名称也改为“阵亡战士纪念馆”,但在二战结束的几个月前被轰炸损毁。</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走进去没想到的是,纪念馆内只有唯一这个诺大的空间,空空荡荡,只在中央放置了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著名的女雕塑家~柯勒惠支的著名雕塑“母亲与亡子”。</h3><h3>&nbsp; &nbsp; &nbsp; &nbsp;纪念馆屋顶上开有一圆形的天窗,幽暗的纪念馆中,只有一束光线从天窗上泄进来,正好打在雕塑的上方。相信每个参观者看到这一幕,心头都会为之一颤。空荡荡的大厅里,母亲怀抱死去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那里。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位母亲的悲痛与无助,这是对战争和暴行无声的控诉。</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凯绥·珂勒惠支 (1867—1945)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其作品多涉及「死亡」、「战争」、「母爱」等话题,基于对人类世界的感知和生命的灵光体验而创作。</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怀着阴郁和纤秾的同情,将这些尽收眼底,表现在她慈母般的手腕之下。这是作出巨大牺牲的人民的沉默之音。”<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谁一听到她的名姓,就仿佛看见这艺术,而这艺术是阴郁的,却集中于强韧的力量。‘’时势造英雄,这句评语也可以用在她生长的国度上。</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就在新岗哨的前方不远,就是著名的洪堡大学,她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的。</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大门口摆许多图书,一问原来是在销售二手书,在德国🇩🇪不少城市都有这样的书摊,我特地咨询过了,有的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销售时间了,每周两次。一个优秀的民族,是离不开阅读书籍的。</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位于东柏林的原址校区大门边的两尊塑像就是大学创办人、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兄弟。</h3><h3>&nbsp; &nbsp; &nbsp; &nbsp; 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都曾在此任教。与此同时,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洪堡大学。</h3> <h3>&nbsp; &nbsp; &nbsp; &nbsp;“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这是人们对这所著名的大学的评价。</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能有机会到这里上学,那真是太羡慕了,再想想自己这辈子,生不逢时,长在万恶的文革期间,错过了读书的好时光,如今退休了,能站在这所著名的大学留影,也是一种安慰吧。</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洪堡大学的对面的建筑,是洪堡大学的法学院。早期这里曾是欧洲最著名的普鲁士国家图书馆。1775年开始施工,十年后建成。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经营,到了1905年,藏书量有120万册,称为欧洲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后来由于藏品太多,只要迁移到别处去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沿着菩提树大街往前走,前方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国家歌剧院;柏林交响乐团;波茨坦广场;以及国会大厦等等。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欣赏,要赶往犹太人博物馆参观。</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她位于在柏林市中心象征德国统一的勃兰登堡门和联邦议院大厦之间与二战结束时希特勒自杀的总理府地下室就在旁边。&nbsp;</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在柏林之行的计划中,这里就是我一定要来的地方,源于德国🇩🇪人的魄力和勇气。</h3> <h3>&nbsp; &nbsp; &nbsp; &nbsp;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省,为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为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德国政府决定修建一座大屠杀纪念馆。</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当我们赶到时,已经是黄昏落日时,犹太人博物馆外观是一座老式的巴洛克建筑,参观者必须先从这里进去,再走进地面下的通道。</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柏林犹太博物馆原本只是在一个小建筑内,当局想在柏林博物馆旁附设一个独立的犹太部门,扩建消息一出,参加竞标的建筑师来自世界各地,所有人都提出类似的想法:一个抚慰人心、吸引人的中性空间。&nbsp;</h3><h3>&nbsp; &nbsp; &nbsp; &nbsp;经过了十二年的修建, 于1999年1月,柏林犹太博物馆初次落成开幕,里头空无一物,但是外面却有好几千人排队等着参观。第一年,就有三十五万人慕名而来。&nbsp;</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两年后,2001年9月8日,这次德国当局把博物馆塞满了展览品,重新举办一次盛大的国际级开幕仪式,把犹太博物馆从地方机构升格为联邦机构,并正式命名为:‘’柏林犹太博物馆:日耳曼犹太人历史两千年‘’。&nbsp;</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当我走进博物馆,到达展厅时,立刻发现里面的设计有些与众不同啊,越往里面走,感触越深。再从窗户里往外看,怎么那里成了另一个世界,和进门的那座巴洛克建筑完全不同。</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原来这是个完全不同的风格建筑物,其中所涵纳的是历史,彼此之间的联系虽然不是一眼可辨,但实则密不可分,而且留在柏林的根柢永不磨灭。此刻的我不仅对这座博物馆的设计师感到敬佩。</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他就是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师李伯斯金,生于1946年,是犹太裔波兰人,小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他的父母是大屠杀的幸存者。他自述虽然成年后一直以建筑设计为业,但直到52岁才算真正有自己的作品,并使他大器晚成的一炮而红。柏林犹太博物馆奠定了他的国际声望,从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建案邀约不断。美国911事件后,原址重建吸引了全球各方好手角逐,最后也由他拔得头筹,得到「自由塔」设计案及总规划师头衔。</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为了犹太人博物馆,十二年来李伯斯金全心投入,连建房子的工人都受到感召。有一天他在工地巡视,切割玻璃的组长走到他身边,把手搭在他肩上。博物馆用到约一千片玻璃,其中大概除了五片,所有玻璃的形状都不一样。每一块玻璃都是这位仁兄亲自切割,花了一整年的时间。 ‘’你毁了我的人生!’’这位切玻璃已经切上瘾的工人大笑道:‘’这是我做过最棒的工作。再也没办法回头去做一般的窗户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李伯斯金这样形容自己的作品: ‘’在我设计的曲折建筑之中,是片虚空间像某种快捷方式,但其中什么也没有。这片虚空间支离破碎,穿过侧廊,穿过走道,进入办公室,又从中折出。我想,整个犹太博物馆的精神都在那片虚空间之中。‘’</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我设计了一座花园,植物种在49根柱子上,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地面倾斜,让参观者有迷失方向、甚至头晕的感觉。这座花园是要纪念那些被迫离开柏林的犹太人,我希望提醒参观者,德国犹太人的毁灭,以及到一个跟自己完全没有渊源的陌生国度是什么样感觉。‘’想起我刚进博物馆时候的感觉,看来设计师的意图达到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我设计了一个通道,尽头没有路。我设计了一个空间,大屠杀塔 ,里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屋内唯一的光线从顶上一道裂缝透进来,但从底下几乎看不到这道裂缝。‘’</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李伯斯金设计不但不抚慰人心,还直接把这道伤痕具象化为曲折破碎的空间,展现在世人眼前。</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让我感触最深地,莫过于走在这像似犹太人灵魂的金属片上,脚下发出的声响,环绕声久久地回荡在这个狭窄的空间,让人的心灵在颤抖、在哭泣😭。</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有一天,两名犹太老妇人来参观博物馆。她们生在柏林,侥幸逃过大屠杀后侨居英国,在伦敦标准晚报特别安排下,她们战后第一次回到柏林。&nbsp;</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李伯斯金陪着她们缓缓走进大屠杀塔。‘’我们进到里头,一道金属门在我们身后重重关上,毫不留情。当时是冬天,塔里没有暖气,可以听到塔外对街学校的孩子嬉戏声、菩提大道上的车水马龙、博物馆里的交谈声。我们就跟战时的德国犹太人一样,都从正常生活隔了出来。‘’两位老妇人泪如雨下。</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这样的情境,我们只能想象,而唯有犹太人懂。那是他们整个民族独特的集体经验,而李伯斯金以一栋建筑,具象了如此错综复杂、恐怖莫名的体验。 对他而言,‘’重要的是,每一栋建筑都捕捉、表达众人的想法与情感。如果设计得当,这些看似坚硬、没有生气的结构拥有启发的力量,甚至疗伤的力量。‘’</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从空中俯瞰,柏林犹太博物馆就像一道被割裂的伤疤,她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就是德国历史象征,但是就是这个坚毅的民族,靠着自己的勇气,将这道伤疤慢慢抚平,并在这块受尽创伤的国土上,将历史、战争和艺术,完美地柔和在一起,创作出一个个奇迹。 &nbsp; &nbsp; &nbsp; &nbsp;</h3><h3>&nbsp; &nbsp; &nbsp; &nbsp;‘’说到历史,柏林的那道伤疤,代表了德国的过去。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上,却重建出了一座充满自由、人文和艺术的城市,在前进的脚印下冉冉发光,让人肃然起敬。‘’</h3> <h3>&nbsp; &nbsp; &nbsp; &nbsp;‘’柏林属于那些野心勃勃、经历充沛而具有天赋的人,不管从哪里发迹,他们最终在柏林成名。‘’</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城市能够拥有如此令人震惊的历史气息,罗马没有,庞贝也没有。‘’</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在柏林时间短暂,所以无法拍摄到柏林全貌的照片,其中部分采用了网上的资料,在此感谢能够与大家分享资料的网友们。)</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上篇》完<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