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 灵谷峰上饮北井,抚州四祭(四)——华夏絮语之六

张剑杰

自抚州去不了南丰,看不了曾巩,于是前往郊外灵谷峰,据说这里是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隐居地。尽管谢公不是抚州本土人士,但是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决定我们必然躬身探视。 谢公,出身于东晋谢氏望族,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是山水诗派的开山之宗,也是见诸文史的第一位大旅行家。一路旅行,一路诗歌,故其诗道法自然,融入情感,饱含清新恬静之韵味,后世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多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谢灵运,旅行者心中的偶像。 灵谷峰,位于抚州东南,距市区约30余里。相传谢灵运为临川内史,因不受重视,空怀抱负,于是辞官,退而隐居此山,建道观纵情山水。 我们车到终点站,站外有新建寺院。据说,原先建有寺院后毁,现在属于原地重造,盛世也建庙。 现今,我们来寻访谢公遗迹纯属痴想,谨表心意。不过来到峰前山村,一片宁静,虽有少量游客,但是并无喧嚣繁杂;难说世外桃源,却也淡泊自然,像谢公喜欢的地方。 翠竹林立,凤尾森森,经过引导的溪水平添清净,多站一会儿,是路过之人的自然愿望,我们驻足片刻。 沁心亭,新造的亭,让有人在此静心;凤尾摇曳,拂去烦恼,清溪潺潺,漂洗忧虑,则沁心也。不能久留的我们,只能整整衣,定定神,然而上山。 爬山,已经不属于我们年龄的行为,然而既来之,则慢行,三步五步一回首,望见刚刚走过的人家、寺院,人居与佛界原来都在一个空间。 再上一层,身处万绿丛中,耳闻林涛相涌。栖居其间,唯见日月晨昏,与山树相伴,与山溪嬉戏,唯有谢公识青山,李白紧随,“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更上一层,呵!碧潭寥落青山间,水湛蓝,树莽莽。吾等与山并肩,天高地厚,天高云低,天高水长,视阈无垠,此生何所求! 灵运祠,建于半山腰。一眼望知,这是现代新造,粗滥制作,但是当地人没有忘记先贤,后世人记得“灵公弃官修行功在人民”。 谢公,承传道统,故山上不乏道家建筑,然千年风雨尽去也,今又重塑。歇息亭上有剪花娘娘圣坛,为人送男求女,民间信仰与道教交缠。 曲曲折折登山路,走了一程又一程。棋盘石,灵谷十景之四。传说谢公曾在此地与张果老对弈,尽输。张果老说,他在这里与铁拐李下棋也尽输,坚持下棋后半输,你倘能长来下棋必能赢我。这,仅是传说? 退心石,灵谷十景之五。传说有一莽汉杀人劫财,逃来此山以躲官府缉拿,与谢公相遇。谢公以为此人良心太坏,在其背后稍一轻拍,莽汉吐出黑心成石,谢公题名以警他人。今人立碑陈述此事,其意甚雅,然制作此石太拙。 近峰巅,见北井。北井,为灵谷十景之首,传谢公建隐真观修行,无水可饮,三仙公托梦以告后山二十余丈外有泉。谢公请人挖地三尺,甘泉涌出,并能治病,流淌至今。也许这是唯一真迹。 北井之上,有古牛石,据说也与谢公相关,然而拙劣的水泥制作的石牛实在没有古意和联想景慕之意,故无丝毫可以敷衍,只能忍心不摄,以临风临峰而代之,倒能聊表吾等此时此地之心情。 登上峰巅,一览辽阔天空、诸峰群岭。山顶有灵谷寺一座,然而也有道家和儒家的供物,也是释道儒一体。今非双休日尚且来者络绎,一旦周六周日则人头济济。除却风景风情,还有两事可说,一是寺院中多义工,奉献者多多益善能改善社会心态;二是当说道这里的瓜好吃,厨房义工即去捧来半只,硬要我们尝尝,热诚可嘉。寺中供应素膳,十元自助,八样素菜,粥饭素汤,又一次体验清净味道。 按照寺院人士的指点,翻过山巅,走出寺院,从前山下山,去黄坊古村,这是属于外一篇了。先站立远眺,那已经是金溪的地界,离抚州越来越远了;看看脚下的山路,远处的村落,增强长途跋涉的信心。 终于下山了,真应该“脚穿谢公屐”,会省些力。 回首下山的路,是骄傲?还是自满——自己满意? 下山了,走在平地上,然而坡度仍然很大,人直往前冲,走得两腿发软。一路只遇一位年轻人,万籁俱寂,空寂的感觉真好。 远山近谷,草径水田。空山无语,似乎亘古荒野;空谷传声,水田彰显农耕伟业。呵,时光在倒转。 金溪黄芳古村落:刚走进村落的那一段景很美,像世外桃源。村里有何应钦举办的应钦中学,大祠堂,古建筑 红花、绿叶,水田、池塘,三五十年,三五百载,都应该如此模样;然而楼房,不在昨天,而是今日。村里的下午静悄悄。 山前山后,山上山下,都如此幽清。这里必然是谢公谢灵运隐居地的环境和心境。不由得想起,去年到万载恭拜谢公墓,谢公的安息地也是如此幽清⋯⋯ 那时从省道下来,穿过小村落,便是一片耕种地和野草地,偶有一二农人拨弄着农田。上前询问几句,指引我们寻找谢公墓茔。 上山了,原本没有路,人走多了。落叶,嵌进了泥土;泥路,柔软而有弹性。一步一脚印,落叶悉悉嗦嗦,伴同我们晋谒谢公不冷清。 山上有石阶,遥想当年祭拜谢公是否会摩肩接踵,还是络绎不绝。而今,落叶飘零,铺满山径,我们来迟了。谢公太清静。 墓碑三通,见所未见。后裔们,新世纪想起了谢公,立碑纪念,也是孝行;还突出了谢公的身份,即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墓右有南朝沈约和唐代李白的颂词碑,“方轨前秀,垂范后昆”,是何等的崇高评价。 墓左有南朝钟山榮、唐代杜甫、白居易的颂扬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推崇之意何其鲜明。 收回记忆驰骋的缰绳,站在灵谷峰下、黄坊村里,再望灵谷寺,那应该是当年谢公的隐真观吧,山中谢公栖居其间的胜迹应该甚多,现在已经难现其原貌。不过,此地毕竟谢公住过,我们来过,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