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应有湄公河,只待英雄血染襟——《湄公河行动》观感

鲜于说

难得有了休假的机会,匆匆的探亲访友,忙碌到了最后一天,忽然便想去看一场电影。挑挑捡捡中,偶遇了《湄公河行动》,冲着张涵予的硬汉印象,抱了几分期待便进了门可罗雀的影院,其时,浑不知彭于晏何许人也。 带了挑剔的眼光,几个回合观影完毕,便有了为《湄公河行动》写点什么的冲动,毕竟,大陆不见可圈可点的动作片,时日太久;大陆不见令人拍案的主旋律,今日终结。 从电影类型上来讲,《湄公河行动》属于警匪动作电影,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源自真实案件——2011年,中国13名船员在湄公河惨遭毒枭杀害,而背后却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公安部成立特别行动小组和缉毒侦察队,潜入金三角揪出幕后黑手。 不得不说,大陆拍摄这样的题材,着实带了冒险精神,稍有不慎,要么便成了歌功颂德的伪主旋律,要么便在弘扬主旋律的背景下失了真实和生动。好在公安部的审查给足了导演林超贤面子(其实该说公安部的实事求是精神可嘉),让一部大陆警匪片在香港导演的手中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发挥。 真实的“湄公河惨案”牵涉面很广,个中缘由和国际背景一直有着欲说还休的不可为人道也。在这样的情形下,改编成一部商业电影,拍摄完成度便成了考较导演的核心科目。好在,林超贤没有让人失望。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在敏感题材的涉足处,在复杂背景的重叠中,他虽没有庖丁解牛的娴熟,却也没有落入避重就轻的窠臼,在这一点上,他首先完成了一篇发挥空间较小的命题作文。 影片比较对我急性子的口味——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故事背景在几缕毒烟中由张涵予侃侃道来,循序渐进中简明扼要,张弛有度中干净利落。就像片名一样,《湄公河行动》,演的便是“行动”,不是“案件”。影片着眼点始终放在暴力行动上,恰如其分而又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次又一次令人血脉喷张的“以暴制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部商业性质的主旋律影片,它在拳拳到肉、刀枪见血的同时,不仅成功激发了观众的肾上腺素,而且在目不暇接的空挡里尚留余暇和空白,让人在喘息之余思考,在用眼之后用心,让一部商业片尽量减少了快餐化的风险。 任何一个国家拍摄的主旋律影片,无非便是其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和国家意识,在这一点上,刻意为之,便有冠冕堂皇之余的假大空。雪藏其内,又很难让观者感情升华到预期的彼岸。如何将主旋律与商业噱头有机结合,绝不仅仅考验着导演,还有张涵予之类的主角演员。 传统中的主旋律影片,公安干警和军人形象大都高大全,清一色的脸谱面前,让我们总会发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一部成功的影片,少不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若想成功,唯有真实。警察不是神,军人也不是变形金刚,过度的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倒不如去看史泰龙和施瓦辛格。就像《虎胆龙威4》中男主角讲的那样:我不想当什么英雄,之所以当警察,是因为没人愿意干。现实中不乏湄公河的黑暗,却少有天生的英雄。缉毒警察也是普通人,张涵予饰演的高刚,作为一个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的老烟枪,也会情绪失控,也会出口伤人。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深恨毒品的背后,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于是,当高刚骂出“我操!”的时候,观者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心生共鸣;方新武在毒枭俯首就擒之时扣下了复仇的扳机,你会觉得理当如此。 毒品,为每一个心向光明的人所唾弃,为缉毒而战,向匪徒施暴,稍加修饰便成就了主旋律下的英雄。而这样的英雄,在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之际,我们会觉得理当如此,在国家大义前舍生忘我时,我们会觉得概莫能外。这些活生生的英雄,真实而生动,可敬又可爱,即便是万里挑一,也让人们相信,现实中终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毒品到底有多可怕、可恨?从媒体报道和各国同仇敌忾的态度便可见一斑。它们往往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相提并论,与行尸走肉形同枯槁一脉相承。毒枭,便是罪魁祸首。 影片中的毒枭糯卡,凶残可怖、丧心病狂,金三角的老弱病残、全民皆毒的黑暗现实、无知而无畏的童子军,这些毒瘤皆出自糯卡之流的毒枭之手。尤其是被当作杀人工具的儿童,让人在为之切齿之余又心生怜悯。一个没有受过教化的孩子,黑暗便是他的光明,光明便是他的黑暗。细思极恐: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有没有像他们一样没有受过教育,却拿犯罪当作人生的无信仰者?要知道,无知者无畏,没有信仰的人最可怕。面对着这样的穷凶极恶死不悔改,我们还谈什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唯有以暴制暴。 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你便相信了一句话: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国人大都会对大陆动作片和警匪片嗤之以鼻,无法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色,一直为观者诟病。无论是特效的技术疲软,还是价值灌输的文化乏力,似乎都成为了国产片的硬伤。而此次《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虽然没有《人民日报》中评论的那样完美,却实实在在的将特效技术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了一把儿。从武器装备到演员化妆,从台词运用到镜头特写,可圈可点之处俯仰皆是。纵观全片,没有《冲出亚马逊》的中国必胜,没有《壮志凌云》中的完美娇子,没有《战狼》中的势如破竹,有挫败,有失策,有牺牲,有违纪,有匪徒的阴险狡诈,有敌方的严密组织。林超贤的聪明之处,便在于在影片首尾似乎不大情愿的将主旋律浓缩到了“为国出征”和“致礼战友”之中,将暴力与杀伐、血泪与火焰、人性与黑暗浓墨重彩的刻画到了影片的躯干之内。莫言将《檀香刑》的结构设置成凤头、猪肚、豹尾三个名称,自有其自信之处。而《湄公河行动》通篇都是猪肚,头尾成了衬托和点缀,这就好比一曲动人心魄的摇滚乐,首尾夹带了民歌的热场,有热度而不失尺度,有力量而不丢分寸,经得起有关部门的审查,当得起广大影迷的拥趸。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来看,《湄公河行动》在被审查环节能够放开尺度,无疑有着一句对外的潜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而在今天,在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面前,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把这句话说到铿锵有力。中国不缺高刚,不乏方新武,《湄公河行动》不做作不矫揉的诠释了这一点:在黑暗之前,自有英雄挺立。 最后,弱弱的说一句:哮天狂奔向跳弹中时,我在泪湿眼眶中想到了一个词: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