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帅的油画“胡同里的故事”

冯少帅

<h3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 color="#010101">油画【北京胡同】<br /></font></h3> <div>    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再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胡同院落中可以了解北京市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邻里关系。</div> <h3><font color="#010101">初冬的第一抹阳光划过故宫金色的屋顶,伴着鼓楼的钟声,给冰冷的胡同增添了几分暖意, 晨起的人们操着听不太懂的京腔,客套着打几声招呼,说着笑着就匆匆的走远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胡同里的每一块砖,每一个门楼都是那样的精美别致,各种造型的门墩和如意,都透着北京人的聪明才智。一声吆喝几声锣鼓,叫卖着各种小吃,冰糖葫芦老豆腐,不出家门就能尝到百年美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条躺椅一只鸟笼就是北京老人的休闲生活,坐在门口叼一颗烟,一壶茶,一张报纸,看来来往往的人群。打发一天的光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过年挂红灯笼贴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给古老的胡同披上了浓浓节日盛装。</font></h3> 那一年就是在这里,遇见了她,一个留着披肩发,穿白色花纹上衣,玫瑰色长裙的南方姑娘,她拿着画夹在我身后看了一个多小时,那天我们聊了很多。<div>约好了春天一起去太行山画画,结果她失约了,后来就一直没有了消息,想象着她就站在这里……</div><div><br /></div> <h3><font color="#010101">那时北京的天还很蓝,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叫雾霾,站在景山山顶就能看见北京全城。也能看见和她相遇的那条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她喜欢下雪,我曾多次来这里画雪景,但始终没有看见她,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没有一张熟悉面孔。坐下来静静体会着身后的温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胡同里有太多的故事,每次来这里画画都有很多人和我聊天并邀请到家里做客,时间久了我也开始喜欢上他们了,喜欢这里的问候和热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今再去看胡同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北京为了改造老城把很多的胡同和四合院全拆了。拆掉了祖先留下的历史瑰宝,也拆掉了那条街。北京已经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如果没有了胡同很难看出这是一座八百年的古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故宫的奢华和胡同的简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我偏偏喜欢胡同里的自然和单调,喜欢淳朴善良的人们,喜欢在胡同里漫无边际的走来走去。</font></h3> <h3>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还是没有真正的融入北京的节奏,期间有惊喜也有哀婉,感叹北京发展的速度,也担忧这里的气候,最难以割舍的还是北京的胡同,在画里在心里在梦里。</h3> <h3><font color="#010101">后来的后来就再也没有后来了,还是恋着那条胡同,那个人,那个方向……</font></h3> <h3><br /></h3><div>个人简历,</div><div>冯少帅1965年出生宁夏,91年宁夏大学油画系毕业,95年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亚麻布国画第一人,宋庄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院,中国艺术家联盟理事会成员,作品以油画写实为主,题材广泛构思奇特,曾发表油画集,北京胡同,和论文胡同春秋,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曾远赴欧美展出,并被多家美术馆和个人收藏,</div><div> </div>

胡同

北京

油画

喜欢

生活

这里

少帅

那条

没有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