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 Day 1

Jessica

十月二十九日,我们章贡区英语教研组一行二十二人来到了美丽的杭州观摩学习。 同行的每一位老师对于能再一次来到这样大型的研讨会观摩学习而感到开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非常荣幸能再次拥有如此宝贵的机会出外学习。 学习的第一天,每位老师都早早的来到了会场,为的是占到一个好的位置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名师的风采。在此为我们章贡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好学点个赞! 果然,开场的前两节课就让我大开眼界。来自厦门的张萍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的听说课。张老师的课主线明确,切入主题快,在教学的推进中,有机的渗透了文化教育。并且把重难点有机的渗透在了教学中。 而来自江苏的黄慧老师上的一堂故事课也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故事教学是可以这样上的。 黄慧老师的这节课摒弃了原来单纯从讲授单词句子进而讲解故事的方式。她着重于引导学生获得阅读的本领,教授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拥有学习语言的能力。 我想: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就是这个道理吧。 下午来自深圳的黄锴老师上的一堂听说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的课堂十分幽默,轻松。同学们兴趣十足,也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相信黄老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及优美富有磁性的歌声也让众多教师为之倾倒吧!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第一:知识的讲授要联系真实的生活。从我们生活的实际出发,学生会感到更有兴趣,从而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强调真实,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回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为了赶课程进度,有时候我们会脱离实际,缺乏拓展。就比如我们在教授职业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都不是教师,医生,护士。但是当你问他:What does your father do?的时候,他往往就是给你类似: My father is a doctor.的答案。这就是在课堂上脱离了实际,没有适当拓展的后果。学生的回答只是机械性的,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可想他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兴趣缺缺。那么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在推进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强调真实。善于启发学生,因势利导。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第二,每次来外面听课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大城市的孩子们口语一个个都顶呱呱!成长环境固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但我觉得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还是应该好好的反思。不得不承认在平常的课堂上,为了照顾课堂纪律以及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时间并不长。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开口的机会。经过今天一天的听课,我发现,教师的引导和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天的这些课堂上,老师们预留了大量的时间、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去给学生开口说的机会。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今后的课堂上,我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引导学生多去仿读,多多的去role play .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的好习惯。 第三,我们上课时会有一个灌输情感教育的环节,但是回想以前的课堂都是在课堂的最后预留一两分钟来进行与今天内容相关情感教育,甚至有时候还有一点“生搬硬套”的嫌疑。我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那在今天的这些课堂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课都是有情感教育的,但并不是在课堂上贴标签式的空泛的喊口号,而是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课程的环节当中了。比如今天下午的黄锴老师,在课堂上说了两个单词"street cleaner"让学生猜猜意思,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扫大街的。然后黄老师用十分温和的方式纠正他,说这是:环境美容者。这就是情感教育,他没有刻意的去提,但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一个道理: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值得尊敬的。这也让我学习到:品格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 第四,关于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准备中的一项,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后面教学的推进。特别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了解了学生,了解了教材,根据教材的预设,才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语言上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除了认真备课之外,如果自己对于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越了解,对后面的教学就越有帮助。在教学中可通过旧知来引导新知,这样利用迁移来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了解学生,我觉得了解的方面也许不只限制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方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也是很重要的。在今天的专家点评环节,不同的专家多次的提到了这个观点。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发生在我课堂上的一幕:班上有一位调皮的学生很喜欢在我的课堂上跟我顶嘴,我说东他就说西。为了不耽误课堂进程,我一直对他是“冷处理”。直到上个礼拜他上课又在不停的制造噪音。我就狠狠的批评了他。回到办公室后从他的班主任处我了解到原来这是一个极其缺乏父母亲关爱的学生。我当时是感到非常羞愧的。原来他只是在吸引我的注意,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罢了。之后的课堂上,我都会有意无意的点他回答问题并且给予他表扬与奖励。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好了很多。我想这同样也是通过了解学生进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