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22日,江苏南通,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如期举行,主会场报告、沙龙隆重开幕,分会场百节展示课精彩亮相。
一场场聚焦学术经典、探索“深度学习”的主旨报告和主题沙龙,一节节课堂与生命际会、文本和心灵相约的“好课观摩”,在温婉的秋雨中裹挟着最前沿的选题、最深邃的思想、最激烈的交锋、最开阔的视野,荡涤着所有前来参加“课博会”听课教师的激情。 主题沙龙:深度学习与深度课改
主持人:褚清源 《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主编
对话嘉宾: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副局长—李运生;
《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杜金山;
独立教师、成为学习者发起人—项恩炜
主旨报告 李庾南主旨报告《自学•议论•引导:我的教学修炼与生命追求》 成尚荣旨报告: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
台湾著名小语人李玉贵 主旨报告《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百节好课观摩 都说看南通知天下,这里自古人杰地灵,尤其是文化、教育依然走在全国前列。 参观学习期间,南通学校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以及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每一处每一本里都能品尝到本土文化的美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一方乡土,一方文化”。本土文化作为民族血脉和人民精神家园的涓涓细流,植根于祖国大地,融会在乡土之中,涵养着人情风物,彰显着地方特色。 本土文化作为一城一地的灵魂,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参观的几所南通中小学都非常重视乡土教育,校本课程做得有声有色,看得出来,他们是在做真正的校本,种类之丰富、水平之上乘,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州跃龙中学,胡健校长的好课观摩《皇帝的新装》和微报告,一个很接地气的校长 通州兴仁中学24们“兴仁”课程,立足于学校,扎根于学校,让校园成为一片文化的乐土。在乡土历史、乡土建筑、乡土民俗、乡土文学、乡土地理、乡土饮食等方面,形成一套精彩丰富的本土文化教材。 雨中的通师一附 分会场海门东洲小学好课观摩 这些学校都重视和倡导乡土教育,在实践中编写乡土教材,让乡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树立了本土文化教育的典范。 作为一名教育者,当要有这方面的才气、才情和才艺,把本土文化与日常生活很好地贴近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朴素、亲切和温馨中,增强对家乡的亲近感、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海门东洲小学的机器人课程 海门东洲小学的晨诵课 此时我在想,我们的孩子,对我们兰州的文化了解到底有多少,学生“身在一片土地而不知这片土地文化”的情况可能很普遍。何时,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才能有一种“开门看文化”的意识,让学生走出校园和家门,去实地领略和欣赏古文化遗迹、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等,置身于这些文化的场景之中,感受兰州文化的丰富和厚重,受到文化的洗礼和教育,让这些文化因子深深地烙在心中,伴随自己一生的成长。让本土文化教育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道有声有色的美丽“风景线”,让文化为学生带去精神滋养、家国情怀和不懈追求。 海门东洲小学的百首名曲课程 海门实验小学的校本课《影视评说》 最后分享第四届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关于“好课”的南通共识:
1.好的课堂一定是可以看见真实的课,真实合作、真实表达,真实发问,师生真实对话,让课堂真实起来,学习一旦真实发生,课堂便走向了深度学习。
2.好的课堂首先是关系的确定,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先确立关系,再实施教学。这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好了,结果自然就好了。
3.好的课堂是练习规则和习惯的地方,练习学生如何想、如何听、如何问、如何合作、如何分享、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4.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最大的敌人是包办。好的课堂就是让度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学习自主起来,让学习既成为学生的权利,也成为他的责任。
5.好的课堂是不断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而深度学习是走向有思维挑战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迎合学生,满足学生,更要引领学生,发展学生。
6.好的课堂是学会不断改变的课堂,好的课堂一定不是教与学谁先谁后,谁多谁少,说一声谁是课堂主人的二元对立关系,好的课堂一定是在所谓的对立当中找到统一,进而走向教与学的合理的课堂。
7.好的课堂是可以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地方,是可以生产学生独立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地方,好课堂里出故事,好课堂里出素养,好课堂里出精神,好课堂里出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