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

吕裔杰

推开这扇门,我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在哈尔滨的东南方,有一个带着历史烙印的公园,他的名字叫知青公园。 这里的每处标志都被打上了那个年代的烙印,那时这个搪瓷的大缸子就是知青的最具代表的标志。 毛主席那狂野的草书“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着实让那一代人疯狂。 那时的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孩子们,打起背包奔赴他老人家说的那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为了理想,凭着一腔热血为了那面旗帜, <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句“下雪别忘穿棉袄,天晴别忘戴草帽”的歌词吗,磨一手老茧滚一身泥巴,为了更接近贫下中农,很多人晴天也不带草帽的。</p> 当年16岁的小姑娘有可能是那个年代的最小的知青,没有亲历过那段岁月,你永远无法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段蹉跎岁月。 火红的枫叶,火红的年代,火红的青春,火红的理想,成就了中国特殊的一代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 这是当年的连部吗? 岁月就像脚下的路,虽然曲折但你依然走的那样坚实,岁月没有摧毁你的意志,你却把岁月过得如此美丽。 那年代的青年人,谁还没有一两句豪言壮语,“一把铁扫舞东风”知青们自己创作的诗歌。 连队不远处的树林,不知道当年有多少小青年在这里留下甜蜜的身影,在回城的那个晚上…… 你这是要开拖拉机去团部吗?还是去打谷场? 脚下的土地,是否会让你想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北大荒那广袤无垠土地有我们的青春在流淌。 <p class="ql-block">当年女拖拉机手可是兵团战士眼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飒爽的英姿总会让风华正茂的男青年产生遐想。</p> 收工了吗?漂亮的姑娘。 农忙时节,颗粒归仓。 全团总动员,抢收突击队,不分男女一百八十斤的麻袋说扛就扛。 为了不忘那段蹉跎岁月,让后人记住为共和国奉献的一代,人们建立了知青纪念馆,让北大荒精神传承发扬。 还记得农业学大寨,水利大会战那火热的劳动场面,收工后饭都不想吃,就想有个地方躺躺。 这可是当年的宝马,知青手里的旅行包和我们当时的一模一样,那个年代哈市的知青回家时旅行袋里装的是白面豆油,因为那个年代哈市白面大米豆油都是定量供应的。 前言说道:“知青”是中国一段历史中的专用名称,一代青年中的共同名字。………在这里展出的是全国各地知青在黑龙江北大荒的历史。 青春岁月,无怨无悔。~ 当年王震将军率领10万官兵打响了屯垦戍边的战役,传说中的北大荒第一犁。 当时就是为了这面旗帜,无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广阔天地。 看,这就是我们的知青集体宿舍。 火车一开,站台上哭声一片,别怪她们的懦弱,谁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命运,毕竟他们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赴他乡。 火车开出很远很远,站台上的亲人久久不肯离去。那份牵挂随着列车的远去越发的沉重。你看到的未必是我们内心真实写照。 风,是白桦林的梦呓, 雪,是白桦树的精灵。 家,是游子的眷恋, 信,是亲情的歌吟。 悄悄地,悄悄地走进我的白桦林, 轻轻地,轻轻地展开沉甸甸家信。 听得见我心的跳动, 看得到慈母的叮咛。 为何泪突然涌出了眼眶? 为何雪瞬间落满了衣襟? 一 遍遍捧读这薄薄的家信, 捧着难以掂量重重的亲情, 与我分享这苦与乐的, 唯有这风雪弥漫的 我的白桦林。 (作者原江西插队上海知青) 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2师 16团 知青签名留念 传说中的知青大炕,不过那时可没有时间在炕上玩。 宿舍山墙上的毛主席语录,当年的八九点钟的太阳转眼就到了日落黄昏,夕阳无限好,别再浪费了。 宿舍里的大铁炉子,让你知道什么叫火烤胸前暖,风吹被窝脚冰凉。 那时候来放映队,团部就会大喇叭广播今晚放映电影,大家早早的去占地方。 康拜因在中国只有兵团和国营农场才能拥有的大型联合机械。 当过知青的各界名人数不胜数。 知青,难忘的岁月,永久的回忆。 摄 影:吕裔杰 文字编辑:吕裔杰 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