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山秋思

风雅颂

深秋时节,回乡祭母闲暇,我沿着少时翻山越岭砍柴劳作的路线,半是追忆,半是秋游,驱车出张石高速西陵出口,经慕陵,过太宁寺水库,独上云蒙山! 太宁寺村位于水库上游,站在库坝,云蒙山尽收眼底! 太宁寺水库。位于易县西陵镇太宁寺村,1958年竣工运 行,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9米,正常水深11米,正常库容37.6万立米。 难得一遇的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过水库沿村水泥路驱直达山脚,较过去背柴下山的路程近了不少。 抬望眼,漫山五彩斑斓,更增亮丽雄浑之感! 也许是植被更高更密的缘故,或者是见到过太多更高更险的山的经历,总觉此时的云蒙山比四十年前低矮些。 开始登山! 走在熟悉的路上,初入眼帘的是高挂枝头的柿子。欣悦于独特的风景,细思量更透露出主人的无奈一一又是一年零收入! 果贱无人采! 久违了柿子红!便宜了我,现摘现吃。味道好极了! 丰而无收! 走过柿林,左侧鬼斧神工、高入云端的一段悬崖一一劈雷崖,和40年前没有多大变化,震撼依然! 相传,此崖因雷电所劈而得名。其真实性虽无从考证,但其形状和下方滚落的巨石,感觉其名并非毫无根据! 柳树泉。原来的几颗柳树和柳树下的山泉,全都不见了。 曾经的清泉,上山时喝饱并装满水壶,下山时饥渴劳累、背负柴木的人们,一掬山泉胜过一切美味高饮! 如今芳草凄凄,唯有感慨人苍然,物亦非! 步拉盖(俚称,官名膝盖)!形似膝盖而名!上山时没有独特印象,但下山往往是陡坡险路的最后一歇!下了步拉盖,路途变平坦。 像人的膝盖吗? 欢喜台,吉利喜庆的名字! 简单的几块石头,只因可供负重至此做人们歇息片刻,便得"欢喜台"的美称! 石夹子,实际上是条石缝。上下山必经的险路,在游人眼中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穿过石夹子,山路变得陡峭,向上攀登要手脚并用。 这里的地势稍微平缓些,原来这里有两间简陋的石屋,住着两位看守山林的人。 为找寻小屋,凭记忆沿着林间小路穿行! 如今只有一堆乱石,几蓬杂树,不是当地人绝不会想到曾经还有人居于此! 看山的人曾经给予无数人帮助!其中一位相传抗日战争时曾经掩护过一位我党干部免遭日军杀害!这些断壁残桓权当是无名英雄纪念碑吧!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了第一层山的顶峰一一灰岭。可能是由于此处盛产云蒙山特有的一种建筑材料一一青灰而得名吧! 灰岭主峰 灰岭南坡 沿小路可达跳台子 灰岭北坡,沿此可达双塔站。 回望来路,别样风景! 秋云秋景,相得益彰! 难得晴空万里,远处的县城十分清晰! 前山的景色够美,山后的景色只能用震撼形容! 从灰岭上看云蒙山主峰。 云蒙山黄轮木。去了香山,读了香山红叶,才知道所谓的红叶树,原来是家乡的黄轮木!不过,看了云蒙黄轮,香山… 红的不只是红叶!此树不知名! 云蒙山的秋黄以枫叶为主,当地人称之为筛子树(色子树)!这次没拍到。但杂树呈现的斑驳黄色更加诱人! 零距离看崖柏!若干年后的超级文物! 顽强生命的诠释! 不乏奇石! 上山容易下山难!遥想当年是如何负重行走在如此陡峭的羊肠山路的。如此想来很是为当年的行为而骄傲! 稍显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登上主峰,也没有到雨水洞。 唯有遗憾,才有追求完美的动力! 云蒙山,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