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异”彩纷呈——记我校与于都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教学交流活动

方鸣凌名师工作室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2016年10月27日,于都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16人教师团队在孙校长的带领下,来到我校,举行为期一天的 “同课异构 各展风采”的教研活动。 两校小学语文教师合影 两校小学数学教师合影 两校小学英语教师合影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分为三个会场。语文会场——我校高燕萍老师、于都刘学园老师执教五年级《珍珠鸟》;数学会场——我校徐蕾老师、于都肖红老师执教三年级《笔算乘法》;英语会场——我校谢甬金老师、于都谢海香老师执教四年级《My friends Part A, Let’s learn》。六位老师解读课标、钻研文本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课堂进行设计,以不同的教学风格演绎着同一个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建构模式、迥异的教学方法、趋于达成相同的教学目标,令课堂“异”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两校之间教育理念和课堂特色的融合。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课老师们聚精会神地听课 老师们认真地做听课笔记 1.同样的《珍珠鸟》,不一样的创造。 我校高燕萍师执教的《珍珠鸟》,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运用已学过的方法品读语言文字,走近珍珠鸟,体会珍珠鸟是怎样逐渐信赖我的。让学生经历主动的移情体验、自主探究、自想自悟的过程,真正实现了阅读对话,实现了各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在互动交往中的超越与创新。 高燕萍执教《珍珠鸟》 于都刘学园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带领着孩子们零距离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 有效地沟通了学生的纯真心灵,激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那触动心弦的真实体验多元而不断深入。 刘学园老师执教《珍珠鸟》 2.同样的《笔算乘法》,不一样的探究。   徐蕾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着重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小棒图的分一分、圈一圈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又通过表格图充分让学生感知竖式中2x3=6,10x3=30,30+6=36的算理,从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算法,水到渠成。 徐蕾老师执教《笔算乘法》 肖红老师的执教的《笔算乘法》则是通过让学生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口算、列3个23相加的竖式,通过迁移、类推的数学学习方法。重视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理解算理,总结算法。 肖红老师执教《笔算乘法》 3.同样的《My friend》,不一样的激情。 我校谢甬金老师执教的《My friend》,通过文本创设语境,拓展学生所学新知,构建学生口语会话体系,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课堂上,老师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说英语的激情! 谢甬金老师执教《My friends》 谢海香老师执教《My friends》 课后研讨环节,语文、数学、英语组分别进行了分组交流,三组教师充分挖掘了双方课堂的亮点,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和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课异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是最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非常积极有效的办法,同课异构的含义在于,对于相同的教学课程,不同的教师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设计的探讨,并研发出更好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因此,加深对于同课异构的认识,可以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思想在教研活动中碰撞、实践与反思,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上课、听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这次活动对于学校的教研形式是一次很好的尝试,相信今后我们会多创设这样的活动平台,通过教研,寻找更能贴合本校教学有效方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