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娄底市品牌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娄底市工商局 邓敏炉
市场竞争其本质是品牌的竞争,一个区域如果没有品牌产业做支撑,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当前娄底市品牌建设的状况如何?存在那些问题?笔者历时6个多月,就此深入娄底市主管部门、企业、协会组织以及全市6个县市区,调查了解品牌建设的现状,专程赴涪陵、济宁等地考察,学习他们的经验,征集建议,并就如何促进全市品牌建设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娄底市品牌建设的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1、商标注册已成为品牌建设的“主阵地”。据国家总局商标局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娄底市有效注册商标达7200多件,是十二五以前的1倍多;中国驰名商标由3件增加至11件,湖南著名商标由36件增加至94件;马德里国际商标、地理标志商标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分别达3件和1件。全市拥有2个以上商标的企业达2000多家。比如闪星锑业公司拥有20余个锑产品,7个商标,锑品占全国市场的30%、全球的25%。
2、质量标准已成为品牌建设的“先遣队”。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类组织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达200余个;全市共有3C认证企业60余家,获证证书70余张;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南名牌企业34家。比如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公司牵头制订了5个行业标准和2个国家标准,7项技术成果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拥有“湖南名牌”4个,产品远销东南亚、拉美等20多个国家。
3、科技专利已成为品牌建设的“推进器”。至2015年底,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突破万件大关,达11870件,专利授权总量达6968件。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近2年,全市共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16项,获奖总量和等次均创历史新高;近2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比如湖南华菱涟源钢铁公司共取得专利200多项,是近年来公司扭亏增盈的助推器。
4、涉农产品已成为品牌建设的“新生军”。全市11件中国驰名商标中涉农产品占3件,94件湖南著名商标占51件。如湖南娄底响莲公司专注于葛根产品深加工,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航天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截至2015年底,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113个,是2010年以前累计总数的1倍多。拥有湖南老字号企业2家。全市“三品一标”实物总产量超过10万吨;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2家,市级141家。
5、 电子商务已成为品牌建设的“新渠道”。据笔者抽样的100户市场主体统计,目前娄底95%的传统大中型企业和58%的小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相当一部分品牌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了网上订货、网上交易。湖南中南神箭竹木公司2003年建厂,从2005年开始,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网上销售,销量早已过亿,产品已出口到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目前全市已有30家以上品牌企业应用了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拓展进出口业务。
二、娄底市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呈现出“七多七少”的特点:
1、品牌数量多,名牌少。2015年全省新注册商标5.1万件,总数突破20万件;我市分别为1712件、7200件,分别仅占全省的3.36%和3.45%;全省新认定驰名商标48件,总数384件,我市分别为0件、11件,占全省的0%和2.86%。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湖南著名商标、湖南名牌的数量在全省的占比均在5%以下。娄底缺乏地方大品牌,不仅产品价格上不去,影响利税,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
2、品牌资源多,产业少。全市仅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传承的品牌农产品就达10多个。比如新化“县境产茶可追溯至唐宣宗十年(856)”,先后有唐代的“渠江薄片”,明代的“贡芽茶”,清代的“老青茶”闻名于世。涟源市湄江镇是中国历史上黄鹂芽茶的主产地,已有500多年的传统历史。但这些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资源在今天仍处于分散种植、作坊式加工的现状,丰富的品牌资源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产业。
3、经营主体多,整合少。各类同种品牌产品不论在地域上,还是在产业环节上,经营主体普遍存在分散性,没有集中整合。最典型的是双峰县永丰辣酱,三百多年来,该辣酱一直行销大江南北,其总产量曾一度达2万吨。但该县有几十家企业、小作坊从事生产,没有统一生产标准,导致该辣酱至今未形成稳定的产业。新化白溪镇的白溪豆腐,有300多年历史传承,现有数百家小作坊生产,品牌管理十分松散,没有形成拳头产业。
4、 初级产品多,附加值少。在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湖南著名商标、湖南名牌产品中,资源型、粗加工型类品牌占比均在50 %以上。全市7200件有效注册商标的商品45%集中在初级产品领域。总体来说,传统制造型品牌多,高附加值品牌少;消费类品牌多,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少。大多数产品仍以原料和初级产品销售,竞争力低下,形成了“一等资源、二等加工、三等价格、低等利税”的局面。
5、同质化品牌多,特色少。娄底同类型品牌企业多,从源头、加工到销售都处于一盘散沙,不但缩减了利润空间,特色也几近于无。比如年销售额达1200万的新化“湘之宝食品”淘宝店,它的“湘之宝”牌霉豆腐年销售达12万多瓶,以前每瓶卖10块,现在因同质化店铺都只卖4块,也只好降价销售。再比如双峰溪口村的溪砚,现有的3家生产企业各自拥有自己的商标,原材料抢夺十分激烈,无法形成特色和规模。
6、传统经营多,现代营销少。相当一部分企业从原料到成品,仍然拘于传统的作坊式、家族式经营,现代营销管理的占比很少,参与电子商务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如去年娄底城区消费者从武汉网购了4万多斤手抓饼,但娄底城区有名的“乐开口”却没有通过电子商务占领本地市场。娄底市邮政局的快递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从市外寄进来的快件包裹2133.65万件,从本市寄出的包裹仅685.93万件,仅占外地寄来的32.15%,进口远远大于出口。
7、主管部门多,形成合力少。当前我市品牌建设主管部门多达9个部门,多龙治水等于没龙治水,政府缺乏统一规划指导;过去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南著名商标等荣誉的企业进行奖励,但是现在已大部分取消,挫伤了企业品牌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都开展了品牌评选,但评选后忽视跟踪管理,一些品牌产品昙花一现。
三、关于加强娄底市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品牌建设项目化。加快品牌建设,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创新政策体系,实现品牌创建项目化管理。一是建立协调机构,强力推进。学习山东省济宁市的做法,成立娄底市品牌促进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娄底市品牌建设促进会,培育娄底本土知名品牌,为品牌创建服好务。二是实行“娄品工程”,打包推广娄底品牌。学习云南省各市州的做法,由品牌建设促进会牵头,对娄底品牌进行认证保护,推广娄底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带动娄底由资源型经济向品牌型经济转型。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做大做强品牌产业。设立“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恢复对获得有关品牌认证企业重奖的政策;对普通商标注册每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品牌企业的商品和服务。
2、加强扶持引导,促进品牌运营合作化。针对我市传统品牌分散的弱点,必须实现品牌运营合作化:一是积极组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远学涪陵榨菜,近学双峰农友机械集团的做法,同类品牌产品由有关协会或企业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实行严格的商标使用许可,统一生产流程、生产标准、推广销售。二是完善企业品牌运用引导机制。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产品质量过硬、具有我市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将其打造成全省、全国的名牌产品,由此带动产业的规模发展。三是加大对娄底知名品牌、地方特色品牌的保护力度,依法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商标发展氛围。
3、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品牌创建内生化。创建娄底品牌必须立足娄底本地特色产业,培育本土内生品牌企业。一是推进工业品牌创建。立足娄底传统产业,着重培育电子信息、钢板材深加工、电脑耗材、农机制造、矿山机械、精锑,石墨等重点产业的集群商标。二是推进服务业品牌创建。积极开发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涟源龙山、新化大熊山等旅游胜地的建设,推进服务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培育一批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商标。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创建。娄底特色农产品比较多,如新化县有白溪豆腐,双峰县有永丰辣酱,涟源有“湘中黑牛”,冷水江有麻辣豆腐,娄星区有“三黑一菌”等特色品牌,只要相关职能部门对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加强引导、培育,娄底品牌农业产业必将异军突起。
4、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品牌经济集群化。一是建设品牌园区,形成品牌产业链条。目前娄底有经济开发区、万宝新区、娄星工业园区三大经济园区,在钢板材深加工、电动汽车、新材料研发等产业方面有一定发展基础,可以作为娄底品牌工业发展的桥头堡培育,延长品牌产业链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培育龙头品牌企业,形成品牌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上取得突破,抢占产业链的中高端。三是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重点引进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世界知名品牌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娄底,在娄底生产终端品牌产品。
5、融合互联网+品牌,引导品牌经营互联网化。“品消合一、渠道共创”是未来品牌制胜的关键所在。娄底的品牌建设必须实现品牌经营互联网化。一是积极引导全市品牌企业与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的联系与进驻。重点支持淘宝“特色中国娄底馆”建设,支持特色品牌产品网上销售,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推进品牌企业“互联网+”应用计划。力争到2019年娄底90%的品牌企业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采购、制造等全流程管理,促进产业转型。三是选择有一定特色和品牌产业基础的区域,建立淘宝村、淘宝镇、电商园区,引导传统品牌产业走上现代化管理、互联网化经营的大道。
6、促进科技创新,助催品牌发展前沿化。为实现娄底品牌发展前沿化,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金量和创新力。一是鼓励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平台。三是设立全市品牌建设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各类品牌建设人才不断创新、提升品牌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四是政府的投资倾向工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大力增加科研投入,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