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场已去兮人和场人还在兮(之五) 原重庆起重机厂祭

人和事.清热

<h3><font color="#010101">再见!我心中尊敬的重庆起重机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10.26.忽然看见了重庆起重机厂棚户区拆除招牌。瞬时打开了儿时依稀的记忆。<br>离开它几十年年啦,如今头也白了,都带孙娃了。<br>知道有重庆起重机厂的时侯,是在六几年的灾荒年。<br>我家的楼上住有刘天保,张济兰夫妻。两人都在厂工作。刘叔是个厂里干部,张娘是负责厂化验工作。有三个儿子。<br>大儿子刘洪志读小学调皮,成绩不好,父亲经常惩罚他,很可怜。<br>木板楼下人常常寝食不安,可大家相处很客气,母和姐常善劝其父,刘叔用外省语言微笑答谢。<br>后来,见他戴上了鲜艳夺目的红领巾。<br>其他二个儿子乖巧,成绩比哥好!<br>年迈体弱的刘婆婆(他们叫奶奶)同他们住在一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和场从上街到下街,都住有起重机厂的职工家庭,他们儿女在人和场读书长大的很多很多,他们的故事也很多很多。老场有罗有华,上街有汤二娃,张磊、张柏林……中街水巷子原供销社旅馆内住得有几家,姓?…………下街有陈志勇、叶炳贵……还有从上街搬到下街的蒋二蒋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5年左右罢,人和小学各个年级来了支援三线建设帮助内地的天津人。哇,普通话,好新奇。他们住家在厂区,读书在人和小学学区。后来,他们有些人成了同桌的你,成了人和场人的女婿,媳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个时候,重庆起重机厂的大人小孩要去人和场街上,要从厂门口旁边,下一坡陡梯坎,就顺沿着左边蜿蜒的一条小河朝前走。小河上竹林带茂密弯延伸向干桥。小河两岸边的斑竹水竹挺立青翠。右边一路稻黄荷绿,蛙鸣蜓飞,一路菜花摇曳生姿,花开瓜香沁人心脾,一路人来人往,一路水流歌唱;拐弯过桥,到了粮店,已到了人和场后街边。已能望见杀猪场门口,稍稍爬点坡,就上了人和场下街。是回家,或上学、赶埸,购物,看病、或谈恋说爱,或走亲访友………许多人和事,有缘者随份,无缘人听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个时候,人和场人也到起重厂区买糖果,去挑煤球,看足球赛,看篮球赛,看电影。其足球蓝球水平,在中梁山地区重庆电机厂,重庆轮胎厂、重庆动力厂,重庆标件厂,中梁山煤矿等厂矿中,名声赫赫。<br>晚上,厂足球场上(旁边下面有夜间灯光蓝球场)演露天电影,有时侯,人和场人还要选择,是在街上公社坝儿看,还是在田坝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样板戏系列,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片子、后有墨西哥、巴西片子……<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门口右边石坎上拆字,打开了好些记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车间门口一个拆字,如一道令牌,犹如生离死别。</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而脑海立即闪亮蹦出一个字……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种追悼过程,一场敬意仪式,一次欢送重生远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进入了厂区,见右边第一个车间门口,上面依稀有些文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好幸运,还有机会能再看一看重庆起重机厂,喜与几十年前的记忆再相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太巧了,这是车间撒迁不久,这是工人师傅刚刚离开不久,还能让我再看上你一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见厂区左边的景像,过去好像该是饭堂、礼堂、厂办公室,库房吧?… 人和小学校宣传队到厂进行文艺演出过,到这里看过电影《宁死不屈》有些样板戏……,看过其他热闹,应该有很多故事。几十年不见,记不起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顺右边是车间,一直往里走,有很多很多车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右转弯,一排厂房,再往后背好像该是很大很大库房,拿来堆材料、起重机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过去,站在人和场老场的高处,爬在人和埸乡村医院坝子摇钱树上,可一眼望见厂宿舍和厂大门。 <br>  重庆起重机厂,在我的心中眼中是那么熟悉。</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 它坐东朝西。 东面是厂后门,紧靠仁家岩和鬼到弯,坐落人和公社的幸福大队地盘上。</font></h3><font color="#010101">  南面靠联合大队的团房,市113中学.、六一小学'<br>  西面朝向人和埸后场口、幸福和石埝大队、曲水寺,酒厂,<br>  北方邻半山八队。<br><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走到厂公路右转处,来了两仨农闲人,他们问我,”你在照啥子?照来干啥子?”我无语回话!</font></h3> <h3>眼前,这些车间门上的颜色,墙上的砖,还有车间墙上窗花门,仍然是好熟悉啊。</h3><h3><br></h3> <h3>还有哪些废铁渣,废纱,废桶,废油,仍然散发着机油味电焊气味铁屑味。虽然车间大门已经锁闭关上门了,车间工人师傅已离开了 ,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无奈,让人留恋之情油然而生。 </h3> <h3>耳朵里,仿佛仍然听到了机床的轰轰的旋转声,仿佛仍然看到了行车在横跨的屋梁上慢慢地来回滑动,天上的行车工让地上的工人师傅把铁钩钩住钢索,在一声声口哨笛声和一下一上手势中,互相协调配合,安稳地上下起吊钢构件的身影。 眼眶里,仿佛仍然看到工人们围站在一堆堆银色的金色的钢铁构件边,专注 聆听着哪个车间主任的双手不停比划着的谈话,是在谈计划任务,或是在说技改方案,或是讲产品工期讲质量,讲加班,连班的哪些事。 车间仿佛仍然一派明亮灯光,一片繁忙,一派欢唱,一片火热。 </h3> <h3><font color="#010101">还记得,这些车间里面各种车床,床子多得很,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很神奇。</font></h3> <h3>一个个熟悉的脸庞,身段,模样,仍然在身边晃来晃去,好亲切呀。 一件件往事像幻灯片似在墙上翻来覆去播放,一张张图片仍然那样崭新,那样大美,那样快活,那样甜蜜. 这样的不了情,真让人一辈子忘不了啊。 </h3> <h3><font color="#010101">口传中,仿佛隐约地知道,重庆起重机厂是好几家资方公私合营而建,从江北石门搬来,天津后也来支内援助。主要生产大中型行车以及手动葫芦、卷扬机等等起重设备、零备件。属市机械局计划统一管理。随着市场经济对它的撕碎,城市化的大拆迁,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br>从那时至今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支援三线内迁,为备战备荒,为国家翻身腾飞,锻铸铆焊、精车钻铣、冷热处理、理化分析、电钳机修,装配吊装、技术生产、調度合作、党政工团,一股绳,一颗心,献上了铁手钢臂,铮铮铁骨,横梁彩虹。<br>在厂矿,库房,工程建设,电站、码头、港湾、山间地沟、东南西北,为人们架设起走向希望,喜悦,幸福的桥梁。<br>起重人啊,努力了,你奋斗过,拼命过,你是我们心中大力士,足矣。<br>起重机哟,你使过劲,撬动起了地球;太阳重重的用了力,轻轻地亲吻过你;你站得住,双手托得起红霞满天的明天!够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津人真的不容易,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川来厂,后来读书才明白,三线建设的内迁厂,对口支援,是国家环海国防战略大转移,事实上也形成了一次人口迁徙潮。与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山东人闯关东,客家人下南洋差不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记得,人和场人,在熟人的带领下,到厂里捡油棉纱。能拧出一些线,用来打袜子,打线子衣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还记得,捡锯片,拿回来磨刀,削铅笔,雕刻印章,板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还记得,捡到点铁丝,钢珠,钢丝,铝丝,拿回来做铁环,螺跎,弹枪,钢丝枪(子弹是红苕叶杆,棕巴籽),铸落地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还记得,有的还敢去偷拿点电石(乙炔),用来照电石灯,在田头夜打火把黄鳝,青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还记得,龙门吊,行车架,铁架,行车梁,轮毂,轮滑……吊钩,钢绳……有它,很小就对什么是工厂,有了点认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特别记得重庆起重机厂的女工们,身着蓝帆布背带裤,头戴布帽,头额上微露秀发,几丝挂在青春美丽的脸上,几丝微微地飘逸着灵动的双眼上边,手杆笼袖套,胸挂围腰,手提着线手套,脚穿劳保鞋,站在车床前。如从你身边走过,飘逸着一丝机油香。这样的厂姐厂妈,很靓丽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时候,还看到有同学的爸爸妈妈,街上住的叔叔,娘娘在厂区忙忙碌碌的。有的穿戴像是干部,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天津人北方口音,有的就是重庆人的方言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刚去咱钢厂工作上班,还见有一个重庆起重机厂的天津人王大汉在公司蓝球队打后卫,内心里,常以有他是人和小学学友引以自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后来,在工作时,曾见合同上,重庆起重机厂订有镇静钢板,炭素钢板,大樑钢,低合金板……。在收支票,开发票,拿质保书,自提自运结算的服务工作上,厂的杨采购总是含着乡中人的微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转了厂区一圈,空空荡荡,冷冷清清,淡淡哀伤,丝丝悲凉。<br>深秋中长在车间路边那一朵小小野黄菊花, 金色耀眼,眼中浮现出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的咏菊秋景; 厂围墙下草从上,那一张飘落枯叶,不再想过往的青色、绿色、蓝色、赤色、紫色、橙色、黄色,忘掉曾经的五彩缤纷五光十色,选择了归期。喜欢它们的淡泊明志本色回归。真美。真感受到了人静心净心空心空的自然恬静。<br>厂啊与我们这代人基本同龄。父母前辈们在这里,曾流下的汗水泪水,留下的背影足迹已经消失,唯有同生同长,同甘苦共命运的人,还留在此处站立,深切地恋你。<br>这一次,什么都不想去捡啊,弯腰只拾起了草丛上的哪一枚落叶 ,轻柔地放在手上。一定将它夹在书本中,留下一份爱恋的纪念 ,让它在未来的日子里,悄悄地陪伴着每天的读书时光,与我继续同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知道那些曾经在人和场住过的起重人,现在那里?也不知道那些小学,中学,高中同学校友在何处?那天在厂门前,认出叶炳凤,问张柏林?她说,不在厂里住,搬在直巷大道。”哦“?!总是找不着人,又落空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附近原是礼堂?后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这里不知道拉走了多少行车,吊车……,它们现在世界什么地方呢,还有人还记得重庆起重机厂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厂门口的蓄水塔,是那个年代的标志之一。<br><br><br></font></h3> <h3>远航归来人,远望人和场下街边,车站旁,又见儿时非常喜欢的摇钱树,开满了花果朵儿,吊吊似红铜钱,吊在了树头;串串更像红灯笼,布在了树上。还是那么圆润,那么亮,那么红,那么颜笑!红满了树,红满了天空,红满了人心。</h3> <h3><font color="#010101">朋友,如果有一天,真的开始拆它了,别忘了,告诉我,为它送行,为它祈福,我们一起送它去远方!</font></h3> <h3>站在炮台山花市公园俯瞰重庆起重厂背影。</h3> <h3>仰望厂附近的仁家岩</h3> <h3>炮台山旁,心顺乎自然地奔向远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