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 学习自主 行为自觉》 国培计划2016顶岗跟班学习数学组教师参训活动纪实~卢开贤

贤庄主

2016年10月27日,海南省“国培计划2016顶岗置换项目”中学老师学习组,在海师大师训部许萍茵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参与老师一同抵达海南中学初中部进行为期两天的跟班学习活动。 (1)图为部分数学组老师在海南中学校门前合影留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国内舆论开始讨论世界各地的建筑抗震问题,其中注意到很多人也把目光投向教育领域大谈各地最安全的地方,有人说“在中国最安全的地方是政府机关。”,有人说“美国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当我们一行人来到这所拥有全省最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学校时,被庄重、厚实的教学大楼所震撼。 学校的文化圣地,榜样的力量,学习就是一种传承和发扬! 赵联壁教务处主任主持,并介绍学校教务处工作和教研处工作情况,赵主任始终贯穿一个核心理念:枝繁才能叶茂。 在赵主任看来,学校的核心不是你能培养多少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而是这所学校培养了多少名师。 为此,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心灵自由、学习自主、行为自觉。而培养名师基本准则是:一是以老带新,一对一结对子帮扶,;二是建立研究共同体,利用各种途径开辟教师成长基地和平台,让老师们学习成长;三是邀请名师和学科专家作报告和讲座,增加老师们的厚度和广度;四是每学期给每位老师经费订书,读书写心得,并进行评比。 赵主任强调: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名师,因为枝繁才能叶茂。他说:老师出名了学生才会仰慕你,仰慕你才会尊重你,尊重你才会向你学习,学习你的为人,学习的知识。 图为由许评茵老师带队的跟岗学习的100多为老师认真聆听海中人的故事! 报告会上,张光宁副校长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他说:海南中学自1923年到2016年,具有93年的光辉历史,同时也是肩负海南教育教学的领军使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张副校长动情的介绍了海中人为了办学,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曲折,同时也承载了许多现实的使命和责任。2002年后,历经波折,回归到了本源的家族“海中”中。 本着为教育,为树人的理念,海中人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心灵自由、学习自主、行为自觉。同时紧紧围绕着:“尚德、睿智、唯实、创新”的办学宗旨,勿忘初心,继续前行。 海中初中部数学组组长房一登老师上调研课《整式加减2.2去括号》 图为国培2016中学数学组组长卢开贤联合海中初中部数学组组长(原组长陈健科)和现任组长房一登老师进行课后点评。 房组长首先就自己这节课进行说课,他说为了上好这节课自己备课时做了预案,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去括号”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突破,而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分配律去突破“去括号”。特别是淡化了去括号法则,重在算理方面,自己大胆尝试。 听了房组长对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场的老师们都各抒已见,东山中学黄昆老师、府城中学邓老师、东方市八所中学吴东翔老师、永兴中学陈诗峰老师、保亭思源学校万日坤老师、定安思源学校杨春和老师、屯昌南吕中学林贻光老师、演丰中学吴雯芹老师都相继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肯定房老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水平,以及在处理学生课堂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引导方式,同时就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并就自己在教学中也遇到的困惑抛出来和大家交流、探讨。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卢开贤组长做了小结,首先肯定房老师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一是真诚,没有认为是公开课,存在作秀的成份,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和讲课风格及自己的备课预案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括号”;二是耐心,用一句领导人的话说“教育要等待落下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房老师给予学生们足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运算,并来回巡视辅导;三亲和力,房老师始终如一用轻柔的语气询问学生在运算时遇到什么困难,并指导学生解答,没有听到一句生怕上不完课时内容而催促学生的语言;四及时纠正,无论学生在黑板还是练习本上的错误,房老师都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和同学们一起纠正、点评;五始终围绕着“去括号”的中心主线,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逻辑推理贯穿整式运算的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形成。同时也就老师们提出值得商榷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次真实的学习过程,几天来,数学组各位“同学”们在导师许萍茵老师和她的两个助理的陪同和组织下,积极参与通识“理论”课的集中学习后又进行四天的跟班学习旅程,大家没有怨言,而是积极地投入其中,有一种感觉叫做“苦,但快乐着”。 收获是老师们最大的快乐,半个多月的学习旅程,没有一个老师因为不想学而退缩,每天按时参加培训和跟班学习。老师确实也很辛苦,但是每当自己心中的困惑得到启发或者点拨时,豁然开朗,无比兴奋,如获至宝。 特别是黄昆和林贻光两位老师,很执着、很较劲,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情怀,渴望自己的真经能够滋养自己“苗圃”,好让自己的真经燃起希望的熊熊烈火。 数学人的精神:执着追求真理;崇尚教学科学严谨;探索数学服务生活,回归自然的逻辑;挖掘可能的空间,促进生态循环可持续性。 只要我们不怕苦,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理解学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放慢仓促的脚步,等等落下的灵魂,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