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城约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襄阳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护城河最宽处250米,襄阳城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襄阳城共有六座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与仲宣楼、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华腹地山水名城。襄阳明清古城墙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看到的就是襄阳古城墙了。在中国的众多的古城墙中,保存最好的就要数我们襄阳古城墙了。襄阳古城墙始建于汉朝,当时是用土夯筑而成,到了宋朝改建为砖城。整个城墙四周略呈长方形,周长7322米,历史上曾6座有城门: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小北门曰临汉、大北门曰拱宸、长门曰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设有警铺,城上有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多。城墙北段尚保留着临汉、拱宸、震华3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着始建于唐、重修于清的重檐歇山式的城楼。 今天我们邀游览的景点是襄阳古城。襄阳古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北临汉江,南依岘山,是一座山青水秀的历史文化名城。汉江古称沔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所看重。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襄阳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据郦道元《水经注》载:“垒城在县北,城北枕沔水,即襄阳之故城也”,“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不仅以历史的厚重为世人瞩目,而且以其依山临水、山青水秀而饮誉中外。大家熟悉的金庸先生,以一个“郭靖守襄阳”的故事,更是让襄阳声名远播。 城墙守在河边,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已经下岗了,只能让后人赞叹它的一生。或许现在的它,只是一个妆点城市的点缀品,但它的一生是值得回味的。千百年来,它陪伴着战士们抵抗外敌、它坚守着襄阳古城、解放战争中它目睹了解放军攻破敌人防线,解放襄阳城......
今天的城墙和护城河,已不再是昔日对付敌人的城防工事,它的美丽的身影,妆点着城市的风景,也在无声的告诉后来的人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 襄樊地处华夏中部,据历史学家研究证明:中国从北至南,到了襄樊,地表水骤然丰沛。而只善陆战不善水战的北方民族,在历次南侵过程中,兵临军事重镇的襄樊城下,往往会望水兴叹。聪明的襄樊人逐步认识了水的城防功能,护城河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战争间隙被拓宽、掘深,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一”。 襄阳护城河得到彻底的治理是在1986年,也就是襄樊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後。最近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委、市政府对护城河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改造。
护城河与襄樊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改变它的水质,在“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在汉江上规划兴建一个新的水电站。在这个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护城河的水质问题。有关部门还计划建设两条引水渠,其中一条与南渠相连,这将彻底改变目前护城河的水质问题。 护城河的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还有那一条条欢蹦乱跳的小鱼。整个护城河面宽如湖泊,碧波荡漾,似巨型翡翠和玉璧环绕着古城。阳光照在河面上,碧水泛起朵朵金花,像千万颗小星星在水中追逐嬉戏。河面上飘动着许多游船,使护城河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来到十字街,往西1000米就是襄阳城的西城门了。我们往正东方向前行拐进左侧的绿影壁巷,就到了著名的襄阳王府了。大家都听说过的绿影壁就坐落在这里。绿影壁是明朝正统年间襄阳王府门前的照壁。
从绿影壁出来,我们就到了襄阳城的东南角,大家看到的这座角楼叫仲宣楼,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而修建的。王粲,字仲宣,是山东高平人。在“建是为纪念“
安七子”中,要数他的文学成就最大,尤其在寓居襄阳的16年里,是王粲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其代表作《登楼赋》 文采横溢,让人叫绝。为纪念这位文
贞作《仲宣楼学大家,明襄王在原来角楼的基础上修建了这座仲宣楼,时有王世记》。
站在仲宣楼上,护城河尽收眼底。襄阳护城河平均宽180多米,最宽处250米,是我国古代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护城河河面宽阔如湖泊,碧波荡漾,好似绿色的巨龙环护着古城,使得襄阳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作为最宽的人工护城河,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开凿得这么宽,是经过2000多年的战争,襄阳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守城经验,又多次扩拓疏浚,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 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护城河早已失去了防御功能,智慧的襄阳人依河傍城,将其巧妙地改建为襄阳公园和荟园,供市民休闲娱乐。护城河全长约6000多米,泛舟荡漾,沿途既可观赏绿丛掩映的古城,又可远眺羊祜秀色,山水城垣,仿佛置身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 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幽灵的护城河小路太美了…… 美丽的护城河……襄阳护城河位于襄阳市襄城区,长5060米,最宽处达250米,平均宽度180米,面积91万平方米,为亚洲最宽护城河。得益于此,襄阳城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 天下护城河,以襄阳护城河宽度为最。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宽度就超来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现在基本保存着原样。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视襄阳为“恢复中原之基本”。後代史学家对襄樊的军事战略地位有这样的总结 :“襄阳为楚北大郡……代为重镇,故典午之东迁,赵宋之南渡,忠义之士,力争上游,必以襄阳为扼要;晋之平吴,元之伐宋,皆先取襄阳,为建瓴之势。”(清·王万芳《襄阳府志》)
历史上,襄樊发生的有史料记载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共有200多次。从每次的战局来看,襄樊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中原战争的全局。尤其是当中国历史上出现南北政权对峙时,襄樊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襄樊历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残酷的一次战役是南宋末年的襄阳大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1267年至公元至1273年,持续了6年之久。最後,樊城失守,襄阳失去依附,加之长期遭受围困,城内物质匮乏,等待救援无望,守将吕文焕率部投降。
襄阳城失守後,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公元1274年,元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於1276年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其中,襄阳城高池深,是造成襄阳大战之所以经历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
在城的东北角,沿河开辟一块场地作为公园。这里绿荫处处亭台楼阁,水榭拱桥,相映成趣。有动物园,溜冰场等。最惬意的莫过于架船沿着护城河,绕着古城荡桨而过。 这是在襄阳有名的窦家牛肉面…… 这是湖北襄阳古城最有名的红烧甲鱼😄😄😄 还有牛肉面配黄酒太美啦😄 这是牛杂面 邓家牛肉面太好吃了😊😄😄 这是牛腩面 襄阳有名的邓家牛肉面…… 襄阳竟然有这么多的风味小吃吧~风味烤乳羊美不胜数……
概况 襄樊为襄阳和樊城的合称,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连江汉平原,西通川、陕,南接湘、粤,北达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说。据方志载,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是为樊国,建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襄阳古称襄国,汉初置襄阳县。1983年襄樊市与襄阳地区合并,辖襄阳、宣城、南漳、保康、谷城五县和枣阳一市,代管随州、老河口两个县级市,总面积26563平方公里,人口600万,其中市区面积326平方公里,人口54.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