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老河口: (2)公园周边 作者:薛盛强

峥嵘岁月

<h3><font color="#010101"> 公园的周边<br> <br> 五、六十年代公园的周边,有戏院、电影院、大大小小的一些茶馆,它们和中山公园一起,自然成为老河口的文化活动中心。<br>  戏院演的是邦子越调,不少演员来自豫西南阳一带,河南传统风味特足。像唐富海、汪爱枝等都是老少皆知、茶中饭后评赞的对象,民间曾流传“三天不吃菜,看看周新爱、三天不吸烟,看看张风仙”, 可见当年追星族的劲头不亚于当今的酷男酷女。我舅舅是河西冷集人,每次来河口,看戏绝对是头件事。我们小娃子,不过是人来疯、图热闹;最要紧的是为没钱买票进不了场着急,剧团把门请了个帮忙的哑巴,脸长面黑,原则性强,印象可深。<br>  公园南边两个电影院,是当时老河口的不夜城:中山影院居东,房子简陋,门面朴素,长板椅子,条件差些;西边人民影院建筑高耸,门面壮观,翻板椅子,后边复楼,封闭严实,放映效果更好。两个影院可错时放映,保证不同时段观众入场。如今这两电影院一个也不见了。<br>  电影院东边的“七七戏院”是公园周边的诸多茶馆之一,也是这些茶馆中最热闹的一个。茶馆是个大顶棚屋子,一进去就看见一个多膛灶台(俗称七星灶),支着七八个大铁壶,下面炉火正旺;大棚屋最里边有个不高的台子,上面有表演弹唱的、有说大鼓书的,有拉弦的,隐隐可见老“七七戏院”的影子,文化味很浓。  <br>  另外几个大一点的茶馆是:中华楼、后乡、王胡子。中华楼茶馆在公园北入囗正对面,印象中这里位置好,档次高一些,是当时会宾朋、谈生意的最佳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商务会所吧 。王胡子茶馆位于现中山大市场处,大市场的东西通道是它门前的一条小路。在几个茶馆中,王胡子特色稍逊,但一个大院子,规模也不小;后乡茶馆在戏院往南、友谊宾馆西北端,之所以称后乡,因再朝东就是菜地。这里大树森天,夏天特别凉快,树林里放着一排排躺椅,是河口最休闲、最悠静的茶馆了。记得小时候,大人们路上遇到老友熟客,首先问“吃了没”,临分手总要说“晚点儿到中华楼喝一碗儿”,“明儿里到王胡子坐坐”,可见当时这些茶馆在河口人心中的地位了。   <br>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河口有这么些大茶馆,可能当时闲人也多吧?这里我还想提一下公园边的又一个茶馆,为什么没有把它列入公园周边茶馆之列呢,因为它本身是个“猪娃行”,交易生猪的地方,在戏院北侧、今量贩店之处。可能是为了方便做生意,就地开了茶馆,里面没有躺椅,只有方桌、小凳子,喝里是大把抓叶子。但是,它却有民间传统艺术--皮影表演。皮影由驴或牛皮制成,类似剪纸,今已少见。在那些年代,皮影戏不登大雅之堂,倒适应这些大排档场所。只见那影幕后边,一俩人手走着小人小动物图片,一人拉弦敲鼓打梆,口中念念有词,忙得不亦乐乎。是为艺术还是为生存?艺术与生存总是联在一起的。没有生存,何谈艺术;生存条件有了,切莫轻视艺术。<br>  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公园西大门对面、今老干部活动中心处,老河口有了第一个大型灯光球场--篮球场。在文化生活非常单调的当时,对喜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可是一大幸事。河口不少人爱看篮球赛,河口的篮球运动也很给力。当时著名的球员有范大个、江老二、王日茂、马黑蛋等等,有名的球队有商业队、粮食队、磷肥队、酒厂队、动力头队等等。我每天不等黑就跑到球场,占好位置,只等开赛了。有些来晚的,因人多座紧,竟搬来木梯站上观战。灯光球场,成为中山公园的好伙伴,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园北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山路剧场前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民电影院</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