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兵团武装值班部队的武器装备

慢乐老家

       李广辉荒友的两篇回忆文章《血的教训》和《打狼》写得文笔生动,描写细致,有声有色的讲述勾起我许多话语,不吐不快,与各位聊聊。 当年在黑龙江兵团枪走火的事很多,有些甚至象师部警通连那样造成人员的伤亡。1975年我听23团的荒友讲过,他们那儿一个武装战士冬天夜里下岗后回到宿舍,把冲锋枪靠在炕边,也没退子弹,就急匆匆跑出去解手了,适逢有打夜班的机务人员来宿舍取暖,把枪拿起来摆弄,结果枪走火,朝对面的炕上来了个扫射,幸亏炕上的人都在躺着睡觉,子弹全部打在墙上,没造成人员伤亡。 广辉在文中说到苏制44式冲锋枪,我觉得似乎是苏43冲锋枪的笔误。 当年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先后设计生产了三个型号的冲锋枪,分别是PPSh-41,PPS-42和PPS-43,它们都使用7.62毛瑟枪弹。 PPSh-41冲锋枪于1941年全面装备苏军,是二战期间苏军的主要步兵武器,据称至上世纪40年代末苏联共生产了600多万支。PPSh-41冲锋枪有常见的71发弹鼓和较罕见的35发弹匣两种装弹方式,具备单发和连发两种射击方式。 苏制PPSh-41冲锋枪 PPS-42和PPS-43冲锋枪产生于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当时战争激烈,武器损耗相当严重,而处于围城状态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只能用现有的机器设备和物资材料生产急需的武器,于是在PPSh-41基础上改型的PPS-42冲锋枪应运而生,并马上装备到部队试用。根据城市作战的情况,对PPS-42进行改进后,定型为PPS-43冲锋枪,于1943年开始装备部队,至二战结束共生产了100多万支。PPS-43冲锋枪与PPSh-41的主要不同在于:将木制枪托改为可折叠的铁把,缩短了枪支长度;只可使用35发的弹匣,减轻了全枪重量;取消了快慢机,改为只可连发,并简化了保险扳手。以上改进除了适应战时生产条件的因素外,也是为了适应城市巷战的特点。 苏制PPS-43冲锋枪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入朝志愿军的步兵武器五花八门,多达几十种,给后勤供给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部队战斗力。为此中央以8000万卢布的价格向苏联紧急订购了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装备,至此PPS-43冲锋枪、M1891/30步枪等苏制武器成为我军步兵的主要装备。当时苏联已停产PPSh-41和M1944,中国从苏联买来图纸和生产设备进行仿制,以节约进口武器的外汇,并分别定名为50式冲锋枪和53式步骑枪,以后又根据PPS-43加以改进仿制,生产了54式冲锋枪。 苏制M1891/30狙击枪,M1891系列步枪先后作为沙皇俄国和苏联军队的制式武器长达60余年时间。枪刺为棱形可拆卸式 德国在二战末期曾设计出MP44式冲锋枪,未及投入生产,战争即告结束,德国战败。MP44的图纸最后被苏联人拿走,经过研发改进后生产出了著名的AK-47自动步枪,这是后话。因此,广辉说的苏制铁把冲锋枪应是PPS-43,在中国简称“苏43”。这种枪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将保险扳手置于扳机护圈右侧,前推锁住,后退则松开保险,因此比较容易走火。 苏制PPS-43冲锋枪,可见扳机右侧的保险扳手 兵团武装值班部队在组建初期,主要武器装备除了冲锋枪外,还有7.62口径的步枪,主要型号有苏制M1891/30、国产53式步骑枪等。国产53式步骑枪是中国仿制苏联M1944卡宾枪生产的我军第一件制式武器,1954年装备现役部队,1963年开始撤装,成为中国民兵的主要武器。该枪装填5发7.62毛瑟枪弹,单发射击,装有折叠式棱形枪刺。1970年6月18日,25团召开庆祝”6.18“批示两周年大会,武装连吴金锁、徐静芝就是手持53式步骑枪表演对口词《枪》,二人舞刀弄枪,飒爽英姿,看得我目瞪口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刀真枪表演文艺节目。 苏制M1944卡宾枪,刺刀为棱形折叠式 国产53式步骑枪,仿M1944卡宾枪生产 在24连武装排集中到团部去以后,24连在1971年底曾经又组建了一个武装排,但武器装备极差,为50式冲锋枪和汉阳造中正式79步枪。直至1973年以后才换装54式冲锋枪和53式步骑枪,估计是师部警通连一类的值班部队撤装的武器。 仿苏联PPSh-41的国产50式冲锋枪 民国时期汉阳兵工厂生产的 中正式7.92毫米步枪 大约在1971年以后,兵团武装值班连队的武器装备有所更新升级。如题图中的武装战士虽然所持步枪仍是53式步骑枪,但所持冲锋枪和轻机枪已是国产56式,这在当时已是很先进的武器装备了。有资料显示,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解放军乙种师才全部实现“班武装”国产化,配齐56式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班机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步兵轻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小,但在反恐、警务、内卫等领域仍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