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010101"><br> <br> <br> 近期,笔者对莱芜北部山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产生了一些看法,在这里与大家商讨。<br>一 旅游资源条件与旅游业发展优势<br> 1 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该区域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雪野旅游区的上游、大王庄、茶叶口三个镇,位于济南、淄博、泰安和莱芜四个城市的交汇地带。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城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700多万;淄博市是山东省第三大城市工业发展基础雄厚、经济优势明显,人口460万;泰安市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人口500多万;莱芜市也是重要重工业城市,人口近130万。这四个城市不仅是雪野旅游区短途旅游的巨大客源市场,也凭借泰山、趵突泉等国际知名景点的影响力,为雪野旅游区的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济青高速,243、244、莱明路等省市级公路以及济莱轻轨的即将建设,为这一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br> 2 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1)地质地貌方面,该地区属于泰山东脉,省级地质公园----莱芜九龙大峡谷地质公园在其西部,地貌成因类型为强烈切割中山,山峦叠嶂起伏,沟壑纵横深邃,山势雄峻壮观,并存有大量奇峰奇石和地质构造遗迹,具有优良的审美价值和科普价值;(2)生态方面,该地区生物多样,种植作物有生姜、花生、玉米、豆类等10余种,主要树种有松、柏、杨、槐、板栗、核桃、樱桃、杏树、桃树等20余种,野生动物有獾、狐狸、黄鼬等30余种和麻雀、金鳩等80余种鸟类,特别是绿化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并且常绿生态林所占比例较大,与雄伟山体相搭配,观赏性强。另外,许多特色植物资源,如“林海草原”的大面积连翘、绣线菊、中华结缕草和古板栗,华山林场古银杏、古黄连,独特的大王庄镇潘家沟村芭蔴树等,以及各种山药材也都同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生态科普性。(3)水文资源方面,雪野湖已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集休闲观光、体育运动为一体的著名景区。众多的峡谷溪流瀑布更为山区生态环境增添了灵动和生气。(4)农业发展方面,尤其是特色林果业,如大王庄镇的板栗、生姜种植,茶叶口镇的樱桃,以及区域内的山区杂粮等,也可为游客提供别具特色的农事体验。(5)文化资源方面,齐长城涵盖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黄巢起义遗址反映出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茶叶口镇卧铺村等古村落见证了几百年的沧桑变化,都具有不可多得旅游开发价值。<br> 3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济莱协作区的建立,使该地区成为两个城市名副其实的“后花园”,成为两市经济协作发展的前缘和纽带;去年六月份,莱芜市政府又将原莱城区的大王庄镇、茶业口镇、华山林场、马鞍山林场整体建制划归雪野旅游区管理,有利于莱芜西北部山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旅游业的有序健康发展。<br>二 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br> 从上世纪末开始,该地区依托良好生态资源条件,逐步发展生态旅游业,现已发展有相对独立的景区10余个,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发展意识已初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为今后旅游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房干生态旅游区在全国较早的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发展成为生态旅游的招牌式景区;雪野湖景区以雪野湖为依托,精心打造多种旅游产品,其中航空体育基地为其成为全国知名景区产生了招牌效应;另外,“天上人家”旅游区、“林海草原”旅游区、华山林场风景区、“小三峡”风景区、吕祖泉风景区、龙山风景区等也各自立足自身资源特点初步发展成型,并有部分景区发展成为a级景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已初成规模。<br> 但是,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商讨。<br> 一是交通条件仍显滞后,特别是外围没有形成一个区域环线交通系统,山南、山北旅游干线没有打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br> 二是各景区旅游开发规划不细致不具体,多数景区只有概念性规划,可操作性不强。而且规划设计特色性较差,无较强的差异性,吸引力不强。<br> 三是规划执行力差,景区建设随意性突出。多数景区由于缺乏具体的开发建设设计,在进行景点构建、设施建设等方面往往出现破坏景观特点和景区环境、降低旅游产品质量现象。<br> 四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宣传推销力度也显欠缺,包装推销缺乏创意性。<br> 五是旅游商品开发差,无品牌商品,旅游产业链条未能形成。<br> 六是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各产业间的发展不够协调,还未能形成以旅游业发展为主其他产业为辅各业相辅相成的格局。<br> 七是旅游景点的打造过程中“社会进步”原则坚持不足,比如,所调研的景区中,只有一个景区没有新建庙宇,几乎都有神话传说,而且多数是借景新编的传说,而不是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景观的形成原因,消落了旅游开发的科技普及等职能。<br>三 发展建议<br> 紧密结合该区域旅游资源特点,坚持生态旅游主题,努力做好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山区农稼农事旅游相结合的文章,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游目的地。<br> 首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对整个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协同作战。一是抓整合,“一盘棋”规划。将区域内已开发和将开发的景区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调查,形成统一的开发和发展规划,提升理念,高标准定位。二是抓结合,避免“单一性”。根据资源类型特点,确定不同区域的旅游发展方向定位,打造不同的旅游产品,并通过功能区和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将各景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游客既能实现生态观光的目的又能有历史文化和山区生活生产体验。三是抓特色,切忌“邯郸学步”。特色就是差异性,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旅游区规划、旅游产品的设计打造和推销,还是旅游服务能力建设、旅游商品开发,无不需要“特色”的支撑,只有让游客产生不同于别处的体验和感受,才能保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抓细化,杜绝“随意性”。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不能只有概念性规划,景点的打造、旅游线路的类型和走向、服务区的建设等都需要有与景区特色相适应的精细设计,否则就可能造成随意建设,建成“四不像”景区。五是抓推销,集团作战。科学创意,统一规划、包装、宣传、推销,增强宣传效果和推销效益。<br> 其次,强化规划的执行。通过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的审美能力和执行意识;通过加强管理和规划执法,切实落实旅游规划的执行,杜绝景区建设的随意性。<br> <br> </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