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同根,华夏同源〞定鼎门遗址全球董杨童联宗祭祀千年盛典

千里草青葱

<h1><font color="#010101">  全球董杨童第二十届恳亲大会在洛阳举行。<br>  2016年10月22日上午十时,由河南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委统战部、全球董杨宗亲总会主办,洛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洛阳市河洛董氏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河洛同根,华夏同源”经贸高峰论坛暨全球董杨童第二十届恳亲大会22日在洛阳市举行。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及广西、新疆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台湾、香港地区及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文莱等国的董杨童姓氏宗亲代表团1000余人参加了拜祖典礼。现场董杨童宗亲及当地领导,工作人员,当地民众数千人次参加了此次活动。盛大的活动以“河洛同根,华夏同源”为主题,旨在传承河洛文化,弘扬华夏文明。<br>  22日上午,恳亲大会在洛阳市定鼎门遗址广场举行了祭拜董杨童先祖典礼。来自海内外的70余个宗亲代表团团长身穿汉服,按照三击鼓、鸣炮、行三叩拜礼,进馔、上香、行初献礼、恭读祭祖文、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等汉礼仪程举行了拜祖仪式。<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据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辉雄介绍,董杨宗亲组织是1935年在福建泉州成立,当时参加者达数十乡,金门、南安、安溪等各县也先后加入,其后传播到海外。1995年,菲律宾董杨宗亲总会和台湾全球董杨宗亲总会联合发起全球董杨童宗亲恳亲大会,汇集全球董杨童宗亲参与,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海内外各地宗亲团体轮流举办,已相继在台北、菲律宾、马来西亚、福建泉州、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19届。<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据了解,董杨童三姓是中国历史上的古老姓氏,都源于黄帝氏族姬姓。董杨联宗之说,系发源于唐宋时期福建泉州地区,当地的郡志、宗谱和宗祠石刻皆有记载。《唐书》宰相世系表、凌迪知《万姓统谱》与郑樵《通志姓纂》等史册均有纪述:相传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舜帝驯养龙有功,被舜帝封为豢龙氏,赐姓董,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颛顼帝有儿子老童,其子孙以童字为姓;又有说“颛顼帝曾孙陆终之子参胡姓董,周时为胡国,其后亦为董氏”。飂叔安系颛顼帝孙,而老童与陆终又是颛顼帝之子孙,是谓董童二姓氏之血统关系源头。《吴越春秋》中有史料记载:“晋大夫董褐(注《国语》为童褐)”,春秋以前董童为通用字,又因两字读音相似,所以董童两姓其实为一个人的姓氏。<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祖德颂<br><br>维吾皇祖 同姓分氏 董狐直笔 孝行董永<br>仲舒博学 廉直清介 龟山传道 彬蔚文宗<br>董公氏兴 两情管鲍 济济后昆 祖德广披<br>绍始炎黄 血缘溥将 孙称史良 扼虎杨香<br>道谊是尚 后先相望 圣学南昌 赞画庙廊<br>派衍馀杭 义喻左羊 志在四方 先训毋忘<br>豢龙赐姓 本支百世 春秋大义 诚感天地<br>伯起拒金 郁郁名儒 溥荣士奇 硕望名臣<br>杨公梦龄 联宗佳话 裔殖三韩 承前启后<br>尚父封杨 其风泱泱 厥惟纪纲 德化善扬<br>四知流芳 迈汉启唐 明之贤相 史册辉煌<br>望重泉疆 媲美龙罔 基拓八荒 庄敬自强<br>炎黄姬承 仲舒鸿博 明官杨震 文帝受禅<br>杨家勋将 两姓联宗 五洲立会 全球垦亲<br>泉州重建 赐董封杨 百代儒宗 四世三公<br>中原一统 威震八方 唯载泉疆 共聚一堂<br>董杨暨童 董杨大宗 人杰地灵 正谊明道<br>廉垂四知 开浚运河 巾帼英雄 旧馆道宾<br>祖贤协力 崇德报本 千秋万代 苗裔盛昌<br>世泽流长 祖德馨香 民富国昌 万古流芳<br>正名董杨 再创辉煌 认祖归宗 抑止咸同<br><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很荣幸,我代表广西董氏宗亲会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千年等一回的祭祀活动。全球董杨童垦亲大会首次由董姓主办,祭祀大典我是唯一着女汉服可以上台祭祀的董杨童宗亲代表团团长,也是最年轻的一位。这也是最高礼遇,感到非常荣耀和自豪。洛阳也是首次有着汉服大祭祀的庆典仪式,非常隆重。CCTV发现之旅《发现中国》栏目走进洛阳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和节目录制。</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董、杨系出姬姓,一脉相承,迨至唐宋,两族交好。杨拱照称,孩提时就听长辈们说,祖先是河南光州固始县南迁而来的,先驻晋江芙蓉里,而后迁南安丰州应魁亭。传五世,于明洪武年间到南安后坑开基。<br> 而据清光绪《重修旧馆杨氏宗祠记》:“泉郡旧馆杨氏宗祠,其先南宋世兴公由余杭(今杭州)入闽,本姓董。至君选公,以杨姓入仕,遂为董杨氏。”由此可见,泉州旧馆驿杨姓入闽始于南宋,始祖世兴公本姓董,从浙江杭州来担任泉州同安税吏,便定居晋江,后英年早逝。<br> 原来,董世公去世后,儿子董君选由好友杨梦龄抚养长大,并以“杨”姓入仕,担任潮阳县尹。后来,子孙杨道会、杨道宾连登进士、榜眼,并入朝为官。杨道宾的儿子上奏朝廷,要求恢复董姓,明神宗御批曰:“既承久代,不准复姓,钦赐董杨公,仍以杨传嗣。”因此,便有了“董杨氏”之称。董杨大宗祠则是见证这段历史的重要史迹。<br> <br> <br> <br> 董杨宗亲联谊总会<br><br> 让宗族之根在全球发芽<br><br> 追古溯今,这座全国唯一的董杨联宗史迹,见证记录着海内外董杨宗亲的联宗历史,也将在未来继续演绎着董杨联宗辉煌历史的新篇章。而在宗祠背后,还有一台“播种机”——泉州市董杨宗亲联谊总会,这个始建于1935年的组织,数十年来继承并发扬董杨的祖德家风,促进海内外宗亲情感和文化交流,让宗族之根在全球生根发芽。<br> 全球董杨童恳亲会 渊源在泉州<br> 1935年,在泉州晋江曾坑的教育界名士、乡绅杨孙岱先生倡导下,晋江、南安、惠安、金门等地的族亲齐聚泉州市区中山路实发银楼,首创成立“泉州董杨联谊会”。这应是全球董杨童宗亲恳亲大会的历史渊源。至此,海内外的董杨童宗亲会在追溯其历史时,均称其为“抗战前始创于福建泉州”。<br> 联谊会成立后,开创各村轮值公祭董杨先祖的民俗活动,同时举行多次董杨童宗亲联谊会代表会议。其中,在1935年至1947年的12年间,董杨童宗亲联谊会先后举行过六次代表大会,不仅开展赈灾济贫活动,还推进文化教育事业,为当时的社会安定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br> 延续恳亲传统 恢复祭祖民俗活动<br> 泉州董杨联谊会创建人杨孙岱后来定居菲律宾,他仍记挂着泉州的董杨宗祠和联谊会,就在他定居菲律宾的第二年(1950年),菲律宾的董杨宗亲总会成立。<br> 上世纪80年代,在旅菲诸多侨领的推动下,台湾全球董杨童宗亲会,马来西亚沙捞越董杨宗亲会等相继成立。<br>  1995年起,由菲律宾董杨宗亲总会和台湾全球董杨童宗亲总会联手发起了一年一度的全球董杨童宗亲恳亲大会,汇集全球宗亲参与。这一传统延续至今。<br>  全球董杨童宗亲踏着寻根之路,乐善好施,造福桑梓,报效祖国。</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欢歌汉舞,喜庆祭祀大典~</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穿越到汉朝</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洛阳亲着汉服翩翩起舞~</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每年一届的全球董杨童垦亲大会已连续开了二十届,22号下午经各董杨童代表团大会决议,正式宣布授权下一届(第二十一届)全球董杨童垦亲大会会议地点在菲律宾召开,主办方为菲律宾董杨宗亲总会。恭贺~期待~</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董姓和童姓本是一家,在春秋时期,董、童二字的读音相似,也可以通用。”河洛董氏文化研究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br>  该工作人员说:“族谱所载,董姓、杨姓均为黄帝姬姓之子孙。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姬姓就是后来董姓、杨姓的祖先,所以董姓、杨姓是同胞兄弟。”<br>  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全球一亿客家人祖籍在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br>  历史上的洛阳,董氏名人辈出。在老城区东大街和民主街交叉口西北角,就坐落着董公祠,它就是为纪念东汉洛阳令董宣而建的。<br>  “还有唐代名相董晋、明代名儒董尧封等。”该工作人员说,“如今,‘根在中原’‘根在河洛’已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普遍认同,这也是我们将此次寻根活动定在洛阳举办的主要原因。”此次活动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董、杨、童姓氏后裔齐聚古都洛阳,既是为了表达他们思根、寻根、爱根的情怀,也是为了亲身领略古都洛阳魅力,感受河洛文化。</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定鼎门,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隋朝,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建筑。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内的街道称为“天街”。定鼎门为一门两阙格局,双阙与主城门楼呈一字型对称平行分布,门楼与阙台之间有飞廊连接,其门道的宽度和进深为隋唐两京郭门之最,这种“一字阙”的城门在隋唐两京考古中也是孤例。[1]<br>隋炀帝曾在定鼎门外设四方馆,东方称东夷使者,西方叫西戎使者,南方为南蛮使者,北方是北狄使者,各一人,用于接待各番国来使和处理互市、贸易事务。隋朝在这里还经常举办盛大的集会,向外国的君长和使节夸耀中国的富强。<br>定鼎门取名于“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2]”以及“成王定鼎于郏鄏”[3][4]。史载周武王当年迁九鼎于洛阳,当时成周洛邑的南门之名即为定鼎门[5]。<br>隋炀帝营建东都,次年正式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之后,定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洛阳外郭城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废弃,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中国古代延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城门。<br>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项目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来自全球的董杨童宗亲及洛阳本地的宗亲,工作人员在定鼎门遗址前大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正谊明道 廉垂四知<br>弘扬祖德 达济宗亲<br>敦亲睦族 振兴宗企<br>举宗亲之力 兴中华之梦<br></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