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父亲范毓珂今年85岁,母亲但匡琨今年80岁。他们都是1992年由《胜利日报》社退休的老干部。目前为止,二位老人是油田及山东省唯一一对同时参加抗美援朝并还健在的老夫妻。 </h3><h3>1950年8月,我父亲17岁刚刚高中毕业,与其他18位同学一起在重庆市沙洲坝参加了中国人解放军,成为解放军十二军的一名战士,同年11月,他所在部队离开重庆坐船顺长江到达武汉,然后坐火车北上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入朝作战。在北上入朝的同时,未来的妻子、年仅13岁的但匡琨也就是我的母亲跟随她川西军区部队出发赶赴朝鲜。在朝鲜4年的战斗生涯,也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h3><h3>在入朝参战后,父亲和他的同学因为文化水平比较高,大部分被分配到部队各机关工作,有的担任文书,有的成为通讯员,他则成为三兵团司令部通讯兵处报话队的一名报话员。1953年4月14日凌晨3点半,上甘岭战斗打响。美军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h3><h3>据抗美援朝战史记载在这场战役中,美军动用了320多门重炮,约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当时三兵团15军在上甘岭一线阻击敌人,他所在的12军就在五圣山二线负责增援任务,当时他在的电台组就跟随在12军军长曾绍山将军的身边,负责沟通前后方的联系,并在紧急时刻呼叫炮火支援。上甘岭战役的残酷性,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当时美军为攻占上甘岭,猛烈轰炸后面的五圣山,企图用炮火封锁志愿军支援一线道路,当时五圣山3.8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上甘岭一线一万志愿军,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我军一两个残破的连队,要对抗美军一两个齐装满员团,弹药也经常补充不上。运上去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条人命整个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导弹,而五圣山受到的轰炸丝毫不亚于上甘岭。当时身在战场上,父亲和战友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准备牺牲。上战场没有谁讲过条件,也没有谁提出过任何要求。坚守阵地的战士决不会埋怨炮兵火力不够,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每当听到前沿阵地上传来"阵地还在我的手中"这样的喊话,他们都会热泪盈眶。一个多月战斗中,许多战友再也没有回来,其中就包括和父亲一起的16名战友。母亲站在朝鲜战场的时候刚满13岁,是志愿军三兵团中年龄最小的医务兵,当时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乖乖"。当时她年龄虽然小,但心里充满了激情。虽然抢救伤员经常要冒着枪林弹雨,可自己一点都不怕,经常和战友们冲到第一线把伤员背回火线抢救。可是当时她身体太弱小,抬不动担架,背不动伤员,后来部队首长把她调到文工团,负责宣传工作。脾气倔强的她不愿离开医疗队,还多次找首长要求留下来。部队首长看着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耐心地劝说她,无论做什么都是为打败美帝国主义做贡献,她这才答应了。有一次,母亲在和战友们正在救护伤员,突然美军的飞机过来轰炸,呼啸的炸弹像下雨一样落下来,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战士把她扑倒在地,轰炸过后那个战士就匆匆走了,后来再也没有见过他。还有一次,母亲所在的部队在行军途中遭到轰炸,剧烈的爆炸声,生生震裂了她的头骨,可是几天后倔强的她又随部队出发了。</h3><h3>1955年2月,志愿军三兵团奉命回国,父母同时被任命为旅顺口军事基地接受大员,他俩就是在这期间认识的。从此,他俩从战友成了恋人,1957年除夕正式结婚。从结婚到现在,他们牵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其间虽然经历了许多艰辛,可他们始终爱如往昔。现在他们年龄大了,生活也好了,我和哥哥也都成家立业了,现在他们想的就是好好活着,看着祖国变的越来越强大。朝鲜战争已经过去60 多年了,和大家聊一聊过去父母经历的日子,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道,摒除一些生命中的物欲,回忆一下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h3><h3> . 女儿 范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