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記憶,走進銅川何家坊3號信箱(一)

薛峥嵘

<h3><font color="#010101">攝影、</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文案:薛峥嵘</span></h3><h3><font color="#010101">策劃:AK47攝影工作室</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陕西铜川市向北20公里左右地处金锁镇的大山里,有一个叫何家坊的小山沟。这里森林茂密,小河流水,景色宜人,保密性强。这里曾经是我国60年代一个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的三线军工厂,代号3号信箱,和代号977。</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九六四年,全国各地选拔的骨干精英来到这里建设3号信箱军工厂。当年,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安装设备,很快就生产出第一批半自动步枪,检验合格并装备部队。</font></h3> <h3>56式半自动步枪,是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的仿制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h3> <h3>全枪长:1025毫米。</h3><div>全枪重(不装弹):3.85千克。</div><div>枪管长:521毫米。</div><div>膛线:4条,右旋。</div><div>弹仓容弹量:10发。</div><div>发射56式7.62毫米枪弹。</div><div>初速:735米/秒</div><div>战斗射速35~40发/分,</div><div>有效射程:400米</div><div>表尺射程:1000米</div><div>最大射程:1500米</div> <h3>  56式半自动步枪重量较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杀伤力強,产量大,适用广,生产便捷等特点。</h3><h3>该枪一直沿用到九十年代末。</h3><h3>由于56式半自动步枪长短适中、外形美观,其带剑形镀铬刺刀的型号始终是三军仪仗队的礼仪用枪。</h3><h3>对56式半自动步枪来说,其风彩和魅力依然散发。</h3><h3>56式半自动步枪寄托了一代又一代军人的回忆,凝聚了成千上万军中勇士的铁血军魂,经典永存。它与一般普通武器不同的是,经典的武器装备往往会在其技术性能落伍之后也能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永远不朽,并时常令曾经与其为伴的将士们所深深怀念。</h3> <h3><font color="#010101">铜川市三号信箱在那个年代里又叫陕西省跃进机械厂,是原五机部在陕西“三线”建设的一兵工企业,1965年建成,1984年该厂由于国家政策对“三线”企业“关、停、并、转”企业解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出于国防的考虑,三线建设项目遵循“靠山,分散,隐蔽”即“山散洞”的选址原则。这个原则是文革前由周恩来等人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来的,用以指导部分机密性高的军工企业选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称为“三线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是中国60年代开展的以备战国防为主的大规模的工业转移,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一个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远的重要题材,值得后人去挖掘,值得后人去铭记。铜川市的三线军工厂濒临消失,3号信箱遗址的归宿将在哪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时的厂直机关在生产区内,整个厂区都属于军事管辖区,厂区内戒备森严,进入厂区需要通过门岗。这个军工厂辉煌了近二十年,随着中国国防战略的转移,1984年军工厂停产,三线军工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3号信箱响应国家的号召关停调整,搬迁出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议文物、旅游、国防工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尽快着手搜集,挖掘这一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和取得重大成就的三线建设的人物事件。对铜川市三线建设遗址资源进行普查,如有必要可以出台有关地方法规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 <br>   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和周边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利用现有的房屋改造3号信箱军工博物馆。征集老照片,老物件,建纪念馆,在厂区建设3号信箱军工遗址公园,并结合革命历史题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红色旅游项目,拍摄有关三线建设的影视作品,建立影视基地等等,这样军工遗址既得到了保护,又开发了旅游资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贾导的《二十四城》,至今令那个年代的人们唏嘘不已。“三线”对于别人来说是略有些神秘的故事,却是那些建设者们最骄傲的回忆。但随着三线企业的大批转产或搬迁、或破产,这些回忆在最近这些年间逐渐变得破碎、凋敝,失去承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斑驳的墙壁,毛主席语录依然可见。回首往事,怎能不留恋那块热土,不留恋那一条条铺满树叶的小路?那一座座小桥,那桥下潺潺的流水,流淌着你们的回忆。这里曾经是老一辈共和国建设者们魂牵梦萦的家。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岁月流淌,青山依旧。这些年每年都有人来这里缅怀,回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开发军工文化遗址遗产背后的含义是深刻的历史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的基础上培育出现代文明。这种萌发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才更具有生命力。社会的文明需要推陈出新,从怀旧的环境中滋生出历史文化。三线建设不仅留给我们物质上的财富,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和铁人精神一样,都是我们的精神遗产,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军工遗址的开发对我们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做为当代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军工遗址。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这个军工企业已不存在,曾经的辉煌已成历史,只有青山依旧,断壁残垣,如再不保护开发,将会永远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要保护不只是这个遗址,我们所保护的是那个时代,那个时期的故事,看到这个地方,就能回忆的那个时代的情景,能不能通过对这个遗址保护让人们记住那段历史。这个厂虽然不存在了,但透过废墟,仍然能找到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那股热情,那股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 <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伫立跃进桥头,回首往事,久久不忍翻开那些苍凉的扉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秋风清,落叶聚还散,如烟往事俱如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残桥老树,物是人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时光荏苒,风雨飘摇,斑驳的窗户,述说着那一段尘封的往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曾在3号信箱的老工人带着子女来到这里,回忆他们工作及童年地方,面对一片废墟,心痛之极。回忆过去,感慨万千,浮想联翩,禁不住热泪盈眶。老一辈人大多已经不在了,有的人常年留在了这片净土,留在了年轻时工作战斗过的深山老林。在这里出生的孩子现在都已经进入不惑之年,3号信箱子校在近20年中已毕业学生3、4千人,学生毕业后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下一辈人就不记得这些事了。如不保护、挖掘、弘扬,这段历史就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个年代的厂房都是仿苏式建筑,都是三段式结构,外观冷峻,简洁,复古,漂亮,看上去很有味道。当今的建筑从美学角度上无法与之相比,少很多人文主义元素。与中国讲求圆融内敛的传统风格对比強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少建筑学家认为,正是中苏风格的有机结合赋予了“苏式建筑”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在这些专家看来,“苏式建筑”风格非但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消失,还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时候的职工家属区,一排排整齐的红机瓦平房,历经几十年,依然优美如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座转角楼曾是厂里的医院,外观很美,现在已是破败不堪了,这些建筑与众多造型摩登的现代化大楼相比,散发出更多厚重的历史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历史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最有价值。3号信箱之所以散发着神秘而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历史的沧桑感,时代的烙印,别致的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承载着一代建设者的忘我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错落有致的厂房,大气而精致,很有特色。<br>  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最直观地体现在这座城市的建筑中。那些历经风雨保留下来的“苏式建筑”亦是如此,它们犹如凝固的音符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红色记忆”,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锈迹斑斑的铁桥,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凭栏遥望,时光迷失在烟雨里,岁月如歌,还来不及阅读和回顾,留下的只有不尽的怀想和一声叹息。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向阳桥,这些斑驳的旧址,拍人像,拍视频、写生画画真的蛮不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怀旧也许不是老了,而是不想忘记。这几位老人专门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3号信箱追忆他们曾经洒下青春和汗水的那片热土。此时此景,这种执着的爱恋,令人不禁潸然泪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些抹不去的片段,让人泪流满面,原来,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那么重要,让你不顾路途遥远,让你魂牵梦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至今还住在厂里的老工人马光明老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号信箱搬走后,留下的厂房由陕西铜川印台区于1988年兴办起了水晶厂。后来水晶厂衰落,如今,厂里的留守员工默默坚持守护着这些厂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如今,铜川市印台区水晶厂干部职工及3号信箱老职工苦苦守望着这些遗留的厂房,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厂房得到合理保护利用,凭借其优越的环境及地理位置,厂子跟前就是金锁石林旅游区,去玉华宫又是必经之地,其相互呼应,如能把水晶厂打造成为一个工业历史遗址旅游区,或影视基地,或类似于北京的798,那将是我市旅游的又一新亮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静静的看着天空,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发现,原来逝去的回忆再也回不到过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哨兵的岗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庭前花落,静品时光余韵。</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K47工作室声明 :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创摄影、文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作者和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K47工作室微信号:SXTCXX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感谢您的欣赏,交流,分享。</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后续,请看《散落的记忆,寻找那片被淡忘的工业遗存(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https://www.meipian.cn/8ewina9?v=4.2.5</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