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我用示波管做的电视机

荣幸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本文2008年发表于《矿石收音机论坛》。本次整理有编辑修改和补充。<br><br> 70年代我用示波管做的电视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文革从1966年中旬开始,中小学校基本处于停课状态。少年宫的无线电小组也停止了活动,学校里也不正经上课了。憋的无奈,只好天天去卖电子零件的商店和市场里转悠,饱饱眼福。强烈的愿望迫使我无奈的在废品收购站检旧的元件低价买回来,凑起了一部分元件和一个旧铁台,我可以用这些东西在家里再来玩我的无线电。在家里,我把五灯电子管机又反复的拆装了几便,弄得已经很熟了,平时也可以给邻居和亲朋给好友修理收音机了,觉得自己有点用了——能为别人做事了。<br>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中苏边境爆发珍宝岛战事,我们到学校里就是练兵——准备和苏联打仗!每天拿一杆木枪在教官的带领下练刺杀!根本就不上课,再有时间就是去挖防空洞,还要自己烧砖用来砌防空洞,但是大部分砖烧出来都不合格,只能用来砌院墙,浪费了我们的年轻劳动力。<br> 我唯一值得回味的就是老师会让我去检查和修理学校那些连接到各个教室里的喇叭,坏了就去换下来修理,还经常要爬到学校楼顶去修理那些25W高音喇叭,更换损坏了的音圏振膜。后来老师又让我看着并维护修理飞跃150W扩音机、电唱机什么的,那时,我学会了扩音机输出的阻抗匹配技术。我成了“毛泽东思想广播站”的“机务”。我必须要保证毛主席党中央的声音不能中断在我的手里呀,责任重大!<br>  从1970年开始,我已经不满收音机的玩法了,试装过几种小型扩音机、几种发射机和定时延时控制器等,陆续地也玩腻了,开始萌发了弄个电视机玩玩的想法,但那时只不过是个空想,大多数人不知到电视机的内涵,连资料都找不到。但我一直不死心,朝思暮想的着了迷甚至“中了斜”!后来我搞到一本黄色纸张的非常旧的1960年第2期《无线电与电视》杂志,那上面有一篇 “再谈用示波管自制的简易电视接收机”的文章,里面介绍了用示波管做电视的电路图,是电子管直放式的,如获至宝!</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就是参考这张图开始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把这个东西给对付上了:示波管——一元钱在文化公园积压物资处理站买的处理品(13SJ38);铁台——废品收购站里买回来再自己改造,打孔(大孔用手摇钻一个眼、一个眼的钻圆周,然后再用金属剁子抠下圆心来,用挫来打圆滑);光电子管就攒了一年多,大多是用零用钱或饭钱积攒的;变压器是叔叔当时在工厂里帮我绕制的;全部电感包括6.5MHz中周都是自己制作的,只有一块伍元钱买的“大地牌”万用表,没有其它仪器。1972年初调出声音无图象,后来有图象没声音,折腾了好几个月才将就着撮合上了,挺好玩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3SJ38示波管(平面管)<br><br>  我还清楚地记得调出图像那天晚上哈尔滨电视台正在转播在八区体育场进行的哈尔滨冰球队与加拿大国家冰球队的比赛实况。</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示波管电视的效果(引用网络资料。来源:矿石收音机论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那时当地的哈尔滨电视台电视节目每周三、六18:30-20:00才有播出,只能靠电视播出信号来调试,有时还没找到毛病,广播就结束了!即焦虑又着急,只得等到几天后的下一次广播再说了。<br> 最后形成的电路为4级6J1高放、2AP9检波、6J5+6P15二级视频放大、6N2+6P1音频放大、2*2Z2P高压整流(含第二阳极高压)。扫描静电偏转电路没有改动,改善了同步分离电路、增加了行频自动频率控制电路。<br>  4级高频放大均为阻容耦合,每级底板下简单马口铁屏蔽,没有发生自激现象,相当稳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现在回响起来很值得回味。我想那时不止我一个,会有许多人处于这种状态。<br> 74年的年底,我离开了城市,到黑龙江的一个农村插队落户去了,从此开始了人生“自某职业”的生存之路...........<br>  我下乡之后,我的这些“宝贝”被打入冷宫,先是被从窗台上请下来,堆入床底下贮藏。后来就被老妈当废铁给卖了,没有留下任何尸骨,只剩下这张照片来记忆和佐证那个年代的印记。<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示波管电视的效果(引用网络资料。来源:矿石收音机论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关于这张照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提起这张照片也有一段童年故事.......<br> 当年没有什么可玩的,在当时被称为“八杂市”的地方花一元钱买了一个破简易照相机,只有固定快门速度和11、16两档光圈,相当现在的“傻瓜”相机。但买到手不好使,自己修理了很长时间,总是弄不好,快门不严,照片右侧可看出漏光。胶卷是过期的电影胶片,称不好用了,别人送的,自己剪下来一段来试着玩;自己冲洗的胶片,显影是D76,定影用的是散装晶体大苏打(俗名:海波,学名:硫代硫酸钠)。<br> 晚上挡好窗帘摸黑冲洗,也就是摸黑用手来回在药水里倒卷,也不会掌握时间,“瞎猫碰死耗子”弄出来的。冲洗完了一看照上了就觉得挺不错了,高兴完了就都仍到一边了,也没有再洗印照片。2008年春节假期翻出来用扫描仪一看才勾起了这些记忆,挺值得回味的,下乡插队去以后电视机被老妈当废铁给卖了!现在就剩这张底片了,觉得非常有价值!<br>  当时学着商业广告的样子把那个电视机好一阵摆布,现在看来构图也还算可以。照片的年代也是1972年。</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