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摄影网》南疆行之一 ----喀什《高台民居》

刘为兰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 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一定会迷路。 该区建在悬崖上,共有近六百户人家。从颇具现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老城的地势明显高出一截。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 整个街区看上去都是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但据说这里的房子都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这里巷道狭窄弯曲,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生土建筑比比皆是。 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 现有居民640多户, 4000多人,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保留了多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 庭院有强烈的封闭性。起到防风防雨的遮蔽作用。 高台民居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木头去枝之后,没有刨削加工,直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 房屋建造简朴,外形变化多端。 高台民居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民居院落平面布局自由灵活,不受对称等概念的束缚,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修建。 住室内不设木床,几乎都睡在土坑上。不同于我国北方农村的土坑。 高台民居地势崎岖,人口密集,小巷很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高台民居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 客厅墙壁上壁柜更有伊斯兰建筑装饰风格。 一户民居就是一部家族繁衍、生息、兴衰、后代延续的家族历史。 在高崖土层中有一种维吾尔人叫“色格孜”的土质,这种泥土质地细腻,粘性强牢,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