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没出现以前,报刊杂志对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世界第一份报纸是我国西汉年间的《邸报》;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世界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是1609年德国的《艾维苏事务报》,世界上第一份日报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于1650年发行的。
17世纪,法国出现了杂志的雏形,1704年伦敦出版了《评论》杂志 ,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期刊是1665年法国出版的《学者杂志》;中国最早的杂志是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
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收藏的报刊杂志从儿时订的《红小兵》到参加工作后的《世界知识画报》,期间陆续订了《辽宁青年》、《少年文艺》、《读者文摘》、《青年文摘》、《集邮》、《英语沙龙》、《收藏》、《文摘报》、《电脑报》、《科学画报》、《新华文摘》等,其中很多都作为废书卖掉了,部分收藏了下来,毕竟它们陪我度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权当留作回忆了。以下仅供交流。 一、《世界知识画报》创刊于1983年,当时正直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渴望了解世界,所以这本以图片为主介绍世界的杂志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使人耳目一新,当时的定价只有0.6元。 2000年改为通用、流行版。 2005年每月发行A、B版。 2006年每月新增了艺术视界版,价钱涨到了11元(零售价),订阅价为每本9元。 二、《电影世界》
于1958年诞生于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集团,是中国最具权威且历史最悠久的电影杂志之一。1999年改版,开创了商业电影期刊革命的新纪元。 1981至1990年的收藏。每本由0.37涨到了1.15元。 三、《大众电影》
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1952年4月,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编辑的《新电影》合并,由上海迁北京编辑出版。1957年成立《大众电影》编辑部;1960年随同中国电影出版社划归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领导。1962年秋,以印刷原因,与《上海电影》合并迁回上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大众电影》编辑部编辑,1986年后改由《大众电影》杂志社编辑出版。2014年进行改版。
《大众电影》在1961年前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创刊号仅发行 1万册。复刊后的1982年,发行量曾高达 950多万册,成为当年国内发行量最高的艺术刊物。 我只收藏了81年至91年的。 刚出道时的张丰毅与影星时的张丰毅 老电影艺术家王新刚、白杨 潘红、李秀明 刘晓庆、斯琴高娃 现在,一股《大众电影》收藏热正在悄然兴起。一大批专事此项收藏的藏家正在四处寻觅“文革”前出版的306期《大众电影》,“文革”前那些《大众电影》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烧撕损耗,目前存世的已寥寥无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至1954年那93本最早期的《大众电影》更是难见其倩影芳踪,鉴于此,藏家已系统地将其前五年的杂志划成了三大系列,美其名曰:
1、十三极。特指1950年1至13期的13本极品杂志。因《大众电影》在此年创刊,每期发行量只有三四万册,目前存世量每期不会超过50至100册,所以,它的“极品”价值便显现出来了。目前,1950年的《大众电影》每本交易价为150元至200元。
2、三十二珍。特指1951年至1952年的32本珍品杂志。此两年的《大众电影》虽然发行量略有上升,但杂志存世量亦极小(保守估计存世量每本不超过二三百册)。所以,它的市场价位与1950年的《大众电影》不相上下,每本也在一二百元左右,而且往往是有价无货。
3、四十八精。特指1953年至1954年出版的整两年的48期精品杂志。这两年的《大众电影》尽管发行量已有明显上升,然而现在每期的存世量也不会超过四五百册。所以,在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寻觅这四五百册精品杂志,确实难上加难。故业内藏家封其为“精品”亦不为过。这两年的《大众电影》每期价格都在50元至100元之间徘徊。由此可见,专事此项收藏的玩家“业内册封”1950年至1954年的《大众电影》为“极品”、“珍品”、“藏品”,确实恰如其分,也为早期《大众电影》的收藏奠定了一块厚重的基石。我们有理由确信:《大众电影》作为新中国创刊时间最早、最具群众性、观赏性、娱乐性、增值性、收藏性的老牌名牌杂志,一定会在收藏界掀起阵阵旋风。因为它不但得到了国人的厚爱和追棒,连海外一些藏家也对它情有独钟甚至一见钟情。 四、其它电影电视杂志
八十年代,各种电影刊物随着影视业的迅猛发展而层出不穷,几乎每个城市的电影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刊物。
由沈阳市电影公司编印的《电影》(全市电影院、俱乐部代售),每本收工本费1角。 由抚顺市电影公司编印的《电影介绍》,工本费0.15元。 当时抚顺的各大影院 由长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的《电影介绍》,售价0.15元。 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的《电影故事》、吉林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的《吉林影讯》(定价1角)、黑龙江省电影公司发行的《电影百花》(定价0.2元)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刊物开始出现。
这小伙是当时最受青年喜爱的歌星周峰。 因出演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而一炮走红的许亚军。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版的《上影画报》(定价0.35元),上海电视台出版的《上海电视》(定价0.45元)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电影画刊》(定价0.55元) 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少林”热在全国蔓延,李连杰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这是《新闻电影》(文化艺术出版社)专为李连杰出的增刊,定价0.38元。 曾经也追过星噢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的《电影画报》(定价0.6元) 五、其它杂志 《辽宁青年》杂志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其前身为《生活知识》报,后改为《共青团员》杂志。1966年“文革”初期停刊,1972年复刊,定名为《辽宁青年》, 1981年定价1角2分,1987年涨到了2角3分。 由沈阳市科普创作协会出版的《青年科学》,1981年定价0.13元,1988年涨到了0.30元。 小学时定的唯一刊物《红小兵》,虽然当时只有6分/本,对于我也是很奢侈的了。从1978年第14期更名为《新少年》。 当时很喜欢的宁宁和丁丁 价钱的变化。 1968年1月,第一本《红小兵》杂志在上海创刊。此后,山东、天津、湖南、安徽、山西等省市纷纷出版月刊、半月刊《红小兵》杂志,辽宁的《红小兵》杂志创刊于1970年。
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文化遗存,《红小兵》杂志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将日益受到关注。
《红小兵》杂志以创办时间区分,1968~1973年的为早期刊,1974~1978年的为晚期刊。早期刊收藏难度大,因为这一时期编辑出版单位不固定,刊物主要靠新华书店零售,发行量较小。晚期刊因各地教育部门、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订购,发行量很大,有的省市每年还发行一定数量的合订本。
现在全国专门收藏《红小兵》杂志的有3.5万人左右,其中专门收藏1976年9月8日以前的已经超过3500人。“毛主席是1976年9月9日凌晨逝世的,所以这个日期成了一道分水岭。” 当时订过两份报纸,《电脑报》没有保留,而这份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的《文摘报》由于它的知识性留了下来。 《读者文摘》是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志。因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成了我阅读时间最长的一本杂志。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科学画报》1933年8月由中国科学社创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期刊。 《新华文摘》创刊于1979年1月。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资料、新信息,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检索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