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母校,我不想只是匆匆过客!

福建德韶书院

公元2016年10月22日,周末夜色中的师大文科楼显得有些灰暗,只有一楼的教室基本都亮着,其他楼层的教室或明或暗的,整体看去似乎生气不够。文科楼前停放在很多汽车,有些杂乱。或许是年岁大了,文科楼老了,岁月的沦桑即使是夜晚都可感受到她老去的痕迹。心里有些隐隐作疼,因为二十多年前就读师大时,文科楼是师大校园最俊美秀丽的教学楼,103教室是最经常去的教室。 103室的灯亮着,前门半开着,没有老师上课,是自习室。有走进去的冲动,因为那曾是我们的教室。四年间那间教室前前后后的许多位置都曾坐过。印象比较深的是上古籍选读课时我在桌上刻了一个鸟图腾的图案,以及上教育学课时大家不喜欢那老师,老师颇狼狈的样子。记得考教育学时班上此起彼伏的有人在偷看,监考老师颇有微词,却又可无奈何。因为教教育学的老师真不懂教育,没能在课堂上把大家带入胜境。老师当年很年轻,不知道现在还在否,或许已是硕导博导了。教师的成长也是要时日的。 这间教室正在上的课应该与历史有关,讲的是政党政治。授课老师头发斑白,不记得是否教过我们。毕业二十年聚会时,我们只请到尊敬的宝谦老师和辅导员陈文老师。二十多年间其他老师少有联系,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去年看漳州闽南师大有给校友办校友卡,凭校友卡可到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等,促进校友常来常往,而不是作匆匆过客。期待母校也能早日制定执行类似"校友卡这样的举措。 忍不住还是从103室的后门步入了教室,举目望去,教室内物非人亦非。课桌椅全置换过了,很漂亮舒适。后排一对情侣很公开的搂抱在一起,女生穿得略有些裸露,不是我们那个年代女生所敢穿的。本想找个位置坐会儿做个深度体验,但这物非人亦非的教室,让我没有归属感。尝试的念头一闪而过便放弃了。 师大校外的学生街颇有名气的,但是这种"名气"让我颇感不受用,因为它喧闹嘈杂,脏乱差! 行走在学生街,满地狼藉,满耳商贩的叫卖声,人潮涌动,人声鼎沸。二十多年前也曾在夜读后和二三个同学一同到幽暗的小街上有一家依姆店吃些点心,一份拌面或一碗丸子五毛钱,经营小店的老俩口都很和气,静静的招呼来往客人,很安详。小街很干净整洁,基本上看不到垃圾,更没有污水横流。半途中有一家书店,常和宿舍弟兄会光顾。那时候不仅师大校内是象牙塔,连校外也是象牙培。 很难想象置身如此商业化,喧闹环境中的学子如何才能静心读书。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努力追忆我熟悉的师大,但是那些痕迹只存留在脑海中。我们的社会变迁得太快了,社会发展的大潮惊涛拍岸,发展中我们似乎丢失了些什么……让人有些窒息的学生街,让我有快速逃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