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良山镇西山岭,上海人援建的江西钢厂

黄亚辉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一个让上海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叫江钢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叫良山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叫西山岭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遥远的小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叫小三线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上海人的青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有上海人的奋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些照片让我想起那些上海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今,他们早已离去,在人海茫茫里各自奔天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你们都还好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都在哪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记忆可以被岁月模糊,</span>但“江钢”永恒,<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山岭永恒。</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早在上个世纪的1964年初,党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鉴于江西位处华东后方战略要地,福州军区和华东局作出了在江西建设能独立装备团以下武器的小三线和为空防海防提供装备的大三线具体部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65年,在离新余以南22公里的大山深处良山镇,一个以生产军工原材料为主的特殊钢铁企业江西钢厂组建成立,由上海冶金局负责包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因为江西钢厂是“大三线”军工企业,出于隐蔽和保密,“江钢”驻足在新余南面22公里之远的大山深处腹地良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整个厂区面积很大,一个山头就是一个车间,厂房建筑就掩隐在崇山峻林之中,每个车间对外都有一个“809”这样的代号。而“江钢”对外的落款是江西南昌810信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离上海有九百多公里,从上海坐火车至新余,再转巴士上山。</span></p> <p>江钢美篇述历史,支内三线往事忆。</p><p>钢厂选址为隐蔽,山深地偏人迹稀。</p><p>多少青春开赴至,土墙草顶风寒抵。</p><p>围堵扼杀风靡世,出钢造械保国立!</p><p>如今盛世赞词溢,渐忘背井三线地。</p><p>一代使命消声寂,颓街残宇荒草依。</p><p>唯有情系踏草至,探寻心中牵挂地。</p><p>尘封时逝变陈迹,瞻仰前人心潮激!</p><p> ……作者王诗勤</p> <p>卫星地图</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钢”初建时期的人员,大多挑选了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有文化、有技术、政审合格的人,不远千里在此落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待到“江钢”建起之后,就面向全国招收了大批有知识的工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建厂初期,在一无所有的山中,只能自己搭建茅草棚解决住宿问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吃的是红薯野菜,睡的是稻草铺,点的是灯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人手一根扁担挑土方,愚公移山、艰苦创业,建造厂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良山,原名鼎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处在新余的南端,属于丘陵山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南部地势高,向北倾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良山海拔487.7米,巍峨逶迤于新余、峡江两县交界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整个良山镇,山坑纵横交错,构成了小块小块山谷平地,天水江、八百桥江、三江桥江三条山沟溪流,由南向北注入汇合袁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良山镇,因为有了一座良山而得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良山镇,是一个穷山僻壤的偏僻地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山多田少、地广人稀、交通闭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特别是在解放前,这里田地荒芜,农业极为落后,是一个穷的不能最穷的小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0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在良山的上木元和上黄虎曾经成立过县苏维埃政府,在周宇也成立过南区苏维埃政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57年的时候,因为江西的209地质队勘探之后,发现良山有丰富的铁矿储量,随之就有了江西钢厂和良山铁矿在此的采矿炼钢,才有了良山的建设。</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工厂荒废</font></h3> <h3>我和江西小三线</h3><h3>  江西的小三线,实际是华东的小三线,上海小三线是在安徽的后方基地。1964年中央华东局决定要在江西搞小三线,要生产常规武器。要建一个特殊钢厂,作为供应军工钢材配套厂。规模为钢5万吨、轧材3.5万吨,有型材、锻材,钢锭、冷轧带钢、冷拔钢管等。1964年由华东局组织选址,以华东局科委主任许言为首,会同上海、江西的有关领导,在江西跑了好多地方,后来选在新余市良山镇。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呢?因为这里离新余市大概20公里,那里原来有个良山铁矿,是和新余钢铁厂配套的,有一些老的设施。还有一个好处,有一条铁路专用线通往新余,这对新建的钢厂有利。而且选在新余良山也起到分散作用,就这么定了厂址。&nbsp;</h3><h3>选&nbsp;将&nbsp;</h3><h3>  我是1951年从上海交大毕业的,毕业后分配到亚细亚钢铁厂,亚细亚原是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所属的企业。所以解放后派军代表接管。我在学校时深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决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尽最大的努力。进厂后我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工厂建立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先后被评为上海市1954年劳动模范和上海市1956年先进工作者。1955年我当上了生产科副科长,1958年升为科长。亚细亚钢铁厂能生产铸钢件,后新建了金工车间、电机车间,改成上海冶金机修总厂,为上海的冶金工业服务。1963年我调到市冶金局计划处担任计划组长,负责搞规划。1965年初组织上要我负责搞江西特钢的小三线配套设备。那时候设计院已有一个框架,钢厂准备设哪些车间,需要什么设备,我就找上海各个钢厂。有时把人请过来聊,有时我也下去。比如说,钢丝是上钢二厂配人、配设备,我就把二厂的钢丝车间主任陈瑞康找来,他为人忠心耿耿,一听说要在江西搞厂,就主动提出要去,后来他确实为军工生产作了大贡献。当时毛主席讲搞不好大、小三线,我睡不好觉。大家都听毛主席话,很多人主动请缨。当时上海冶金局技术监督处处长丁振芳,上海钢铁系统的四大金刚之一,解放时接收上钢一厂担任厂长,后调到市冶金局。也不知道怎么了解我的,有一次在电梯上碰到问我:小钱,你在搞什么?我说在搞规划。他也没吭气,就到局长那里要调我跟他去江西。他告诉我,是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亲自找他谈的,要他去江西当钢厂厂长。因为华东局当时决定钢厂命名为江西钢厂,由上海市负责包建,具体由冶金局总包。项目代号为810,当时写信只能写南昌市810信箱,还很保密的。&nbsp;</h3><h3>  最初丁振芳带了什么人呢?一位叫路一,是上钢五厂副厂长、总工程师,我是搞计划的,再有搞设计的耿心景,还有一个搞运输的,一行五人作为先头部队。1965年5月就到良山察看厂址。后来陆续从上海各钢厂调干部,从上钢三厂调的最多,调了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孙华民,还有管基建的副厂长陈学明是把好手。人事副厂长李象海也是三厂调来的。从华丰厂调来党委书记赵云章,先当机修厂的厂长。到1965年6月已调来108位干部,那时就笑称“良山108将”。随后各车间的生产工人、干部也都由对口钢厂调来,而且连职工医院的医生、食堂炊事员、理发师也都从上海调来。大家讲的是上海话,吃的菜是上海口味。厂领导的结构是:省里派了萍乡钢铁厂党委书记韩海清来担任党委书记,厂长是丁振芳,党委副书记孙华民兼副厂长,基建副厂长是陈学明,人事副厂长是李象海。营销副厂长张志恒是从省里调来的,赵云章后来当了生产副厂长。&nbsp;</h3><h3>迅速建成投产&nbsp;</h3><h3>  当时决定建5万吨钢的规模,定员4400人,投资4400万元。但要靠4000多万元投资把这个厂建起来是不可能的,好在当时有一个政策,各地闲置设备可以无偿调拨,不仅可在上海调,而且还能通过冶金部从全国各钢厂调。因此,丁振芳组织100多人到全国各地,很多设备就是苦苦软磨来的,调来后就组织检修配套,保证了设备一次试车成功。&nbsp;</h3><h3>  设计单位是上海黑色冶金设计院,施工单位是上海市建一公司,上海的单位积极性很高,到江西后都很快投入工作,先搞三通一平。但对设计方案还有很大分歧,设计院提出要分散、隐蔽,各个车间相距很远,而且有的还要进山洞。丁振芳提出太分散不利工业生产流程,已经到了良山应该相对集中。双方争持不下,正好1965年5月,李富春副总理到南昌,要听小三线工作汇报。丁振芳和路一就赶到南昌,通过秘书在会前见到李副总理,李听了丁振芳的意见感到有道理,当场拍板同意厂里提出的方案。&nbsp;</h3> <h3><font color="#010101">1965年7月就全面开工了,为了求快,边设计、边施工,各个车间也陆续开始建设。铸造车间1.5吨小电炉在1966年3月就炼出了第一炉钢,钢丝车间在草棚里生产出了弹芯钢丝,打响了军工生产第一炮。接着,钢管、型钢、电炉、开坯等车间陆续投产。电炉炼钢的原料是废钢,供应不足,于是又上化铁炉,在炼钢时加上部分铁水。后来孙华民提出建3个侧吹转炉,钢产量上去了,但消耗高、质量差,决定再把侧吹改成氧气顶吹转炉,钢多了又来不及浇钢锭,接着搞连续铸锭。江钢通过多年自力更生、技术改造,展现了生气勃勃的新面貌,走出了普钢、特钢相结合,军品、民品共举的新路子。&nbsp;</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三位功勋&nbsp;</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回顾江钢的发展历程,有3个人是起决定作用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是丁振芳,他在建厂初期奠定了建设江钢的指导思想,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要吃生产饭、不吃基建饭;要把良山建成小上海。当时上海大城市来的人没洗澡,就在河里洗,住的是干打垒房,生活很艰苦,都心甘情愿跟丁厂长走。可惜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死在山沟里,1966年11月16日失踪,22日发现尸体,是在被“造反派”批斗后失踪的。全厂职工都深深痛惜我们的好厂长就这样走了。&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位是孙华民,很有魄力,下决心要把江钢搞好。党委书记韩海清调到宜春地区当专员后,他当一把手。是氧气顶吹、连续铸锭等一系列技术改造的决策者。孙也很不幸,他是省人大代表,1982年3月到南昌参加省人代会路过上高时,司机喝酒出了车祸,司机当场死亡。孙华民受重伤,省里调了飞机送他去上海抢救,结果在仁济医院不治身亡。&nbsp;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位就是赵云章。他当副厂长时就是实干家,每天―早就到技改现场、生产车间巡视,接着开调度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孙逝世后,赵接任书记兼厂长。他亲自抓的两套连续铸锭上马,一次成功。那时在全国冶金系统真是奇迹啊!冶金部专门在江钢召开现场会,部领导对江钢评价很高,称江钢是地方钢铁企业的一颗明珠。&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江西是农业大省,要大兴水利却没有线材。江钢急全省之所急,仅仅花费七八十万元,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在型材车间生产出了线材,有力支援了水利建设,从此名声大震。江钢对军工生产也有杰出贡献。一个是空速管,就是歼击机前面控制速度的。钢管车间的主任到沈阳飞机厂去访问,看到很多飞机由于苏联停供空速管而飞不上蓝天。回来立即组织攻关,顺利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空速管,解了飞机厂的危。还有飞机油泵上的柱塞弹簧钢丝也生产出来了。弹簧钢丝、高级弹簧带钢都做了火箭、卫星上的配件,为航天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江钢产品的品牌,叫山凤牌,意思是山中飞出了金凤凰,获得了国家的好几个质量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江钢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处于最辉煌时期,连续被评为全国经济效益先进单位。&nbsp;</font></h3> <h3>人才辈出&nbsp;</h3><h3>  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当了25年科长的我于1980年4月当上了副厂长。孙华民故后,1982年8月赵云章专任党委书记,由我接任厂长。当时正好各省领导干部都在调整,省里考察干部。10月份赵增益省长召开大中型企业厂长座谈会,我去南昌参加。那时首钢提出搞经济责任制,周冠五提出年上缴利润递增7%。赵省长问我能递增多少?我说能够增10%,可以当场签合同。后来省委组织部来新余考察问我,你不当厂长谁来当?我也搞不清什么意思。1982年12月30日省委秘书处来电话,要我于1983年1月2日到江西宾馆参加省委扩大会。我去后当晚,省委书记白栋材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发来的电报,任命江西省委常委11人,我是其中之一,我已52岁,当时还算年轻的。在江钢我主要是抓管理,建立计划工作的正常秩序,后来给全厂上课,发动大家搞全面质量管理。全厂成立了200多个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极大调动了技术人员和生产班组长的积极性,对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起了很大作用。&nbsp;</h3><h3>  赵云章随后到省冶金厅当厅长,后又到省经委当主任。吴广团接任第六任厂长、张玉明任党委书记,他们搞得不错。江钢从1983年到1988年连续六年保持了生产、经济效益每年递增15%的速度,上缴利税为全省工交企业第一位,贡献很大。江钢不仅出钢材、出效益,还出人才,仅先后调到省里担任厅局长以上干部就有8人。&nbsp;</h3><h3>  我到了省里后管工交、邮电、城建、重点工程等,管的蛮广的,由于财政紧张,对江钢还是要的多,设备没有更新改造。&nbsp;</h3><h3>两厂合并&nbsp;</h3><h3> 后来怎么会同新钢合并呢?江钢是有钢无铁,靠生铁两次熔化,成本高;而新钢是有铁无钢,合并对全局确实有利。倪献策当省长时主张两厂合并,我感觉一合并江钢就完了,没同意。1991年年底,冶金部来了一位副部长和省长吴官正会谈,说冶金部主张合并,吴省长就拍板定案,成立了江西新余钢铁总厂,后改为新余钢铁集团公司。江钢从建厂开始到合并共上缴税利11个亿,超过投资10来倍,江钢作了大贡献。合并初期新钢没有建大钢炉,还靠江钢供坯料,所以对新钢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再有,江钢薄板车间每年生产矽钢片十几万吨,年利润达一个亿,都上交给总厂,连同设备折旧都由总厂统管,而给山上的投资屈指可数,山上车间一个接一个萎缩,现在就剩电炉还在炼钢。&nbsp;<br></h3><h3>  新钢多年来经过三次大技改,投资几百亿,钢产量连达千万吨级。如果在山上能花几个亿进行技改,发展一些原江钢的优势品种,仍可以搞活。&nbsp;</h3><h3>  现在回想江钢很可惜,挥之不去。当时创业真不容易,可以说江钢不仅是江西小三线的“大哥大”,而且也是全国冶金军工小三线的排头兵。</h3><h3> 江钢虽然已不存在,但它的成长,对国家,尤其是对江西的贡献,是不应忘记的。&nbsp;</h3> <h3> 回想到一件事,陈云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到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劳动(现在厂里还有陈云同志的塑像),在临回北京时曾来江钢,坐在铸造车间小板凳看电炉炼钢。陈云同志无意地问,你们这里还吃大饼油条吗?大家以为他要吃,要食堂专门做,其实他这是关心问一下而已。因为大多数职工来自上海,上海人的早餐有吃大饼油条的习惯。&nbsp;</h3><h3>  再说1985年我当副省长时,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丕显到南昌,提出要会见援建江西的上海人,省委书记万绍芬首先介绍了我。我保存了当时合影照片和《解放日报》记者采写的文章《陈丕显会见部分援赣上海人》。&nbsp;</h3><h3>解决“三长”搬迁问题&nbsp;</h3><h3>  我当副省长时还为宜春地区的三个军工厂:长林、长红、长青机械厂解决了搬迁问题。</h3><h3> 长林是生产57高炮的,长红、长青为它配套。应该属于大三线吧,却享受不到大三线的搬迁政策。大概1989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军工会议,看到有一位大三线办的同志参会,我问他“三长”为什么得不到资助。他说国家把大三线以湖南为界,“三长”在江西,所以排在门外。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写报告给国务委员邹家华。我回来报告毛致用书记、吴官正省长,以他们的名义写报告给邹家华。邹看了就批给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甘是专门管三大线的。后来大三线办的主任鲁大东(当过四川省委书记),亲自来江西考察,我全程陪同。国家前后给了四五千万元,解决了“三长”的搬迁问题。&nbsp;</h3><h3>  1991年我已转岗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为宝钢兼并人民机械厂牵线搭桥,为当时的人民机械厂注入了新的活力。</h3><h3> 可以说,我为江西的小三线建设尽了力。</h3><h3> 钱家铭&nbsp;</h3><h3>  (作者系江西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nbsp;</h3> <h3><font color="#010101">1991年,江西钢厂与新余钢铁厂合并组建了新余钢铁公司,原“江钢”成为了新钢公司的山上片。2006年9月成立新余市良山工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原“江钢”形成了年产钢150万吨、钢材80万吨、金属制品1.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了管(钢管)、带(带钢)、丝(钢丝)特钢生产基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折迁通告</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钢”最鼎盛的时候,职工带家属曾经拥有45000人,建有四个主要生活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是八三O,离良山镇北偏东1公里山坑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是沙汾,离良山镇南3.5公里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是西山岭,离良山镇西3公里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有一个是周宇,离良山镇西1.5公里处。良山镇,“江钢”人多称谓:周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周宇,曾经是新余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被誉为江西的“小上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在这里,运输货物的车辆是川流不息,外来联系业务的是人来来往往,街上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到处熙熙攘攘、人满为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而且人人几乎讲的都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让人感觉到自己就仿佛置身于上海的某一个小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街道,往年有多热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钢”是一个有一万多名正式职工的大厂,分为十多个分厂,每个分厂都有很大的澡堂当时的澡堂是对职工和家属免费开放的。</span></p><p>每当下班后,数百个职工一起到澡堂去洗澡,澡堂里存放衣服的柜子很快就放满了衣服,去得晚的人没地方放衣服,就要等有人出来再去洗。</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澡堂里热气腾腾,又开了暖气,人走进去一点也不觉得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百多平方米的大浴池里,近百人沉在浴池里一边泡澡,一边聊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来自不同地方的工人,有的说着上海话,有的说着江苏话,有的说着浙江话,有的说着本地江西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钢”还从新余县城单独修筑了一条“新周铁路”,小火车直达周宇的厂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江钢”的火车站终点站是设在周宇一个“店里”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而“新周铁路”沿线是建在过去的一条古驿道上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新周铁路”建于1961年,系江西钢厂和良山铁矿专用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北接浙赣铁路,长22公里,途经沙土、珠珊、良山三个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新余到“江钢”,除了坐小火车外,人们大多是乘坐汽车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有一条从新余县城到吉安的主干公路线,通往白沙向西南,经过“江钢”、九龙山等地。</span></p> <h3><font color="#010101">丁字路口</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西钢厂在九十年代曾经有过一个照顾老职工的优惠政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允许老职工提前退休,让其中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子女顶替接班,子女的户口可转入城市户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原江钢医院西山岭分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钢”当年是国家重点企业,由省里直接管辖,向来自成一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但有自己的医院、商店、食堂、浴室、理发店、电影院、招待所、灯光球场,还有自己的中学、小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的江钢中学创办于1963年,建在良山镇的东面山坡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的“江钢”医院在西山岭。</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江钢医院西山岭分院,己折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远眺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医院就在前面,不过变为工地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人住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岗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去楼空</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仍旧有人坚持,坚持是一份力量。</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西钢厂过去为军工产品的生产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业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西钢厂曾经与其他军工厂协作,为装备陆军、海军、工程兵、海上公安和民兵,生产了一批又一批的常规兵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包括3种火炮,4种机枪和步枪,9种炮弹、枪弹、地雷弹、手榴弹,7种火炸药,双管鱼雷快艇,登陆艇,快速巡逻艇,甲型交通艇,港湾扫雷艇和能在长江通过千军万马的特种舟桥这些军工产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据讲述:当年越南战场上打下美国飞机的“五七”高射炮,就产自江西钢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0年代,江西钢厂又为江西军工制造“海防”、“空空”、“地空”战术导弹配套作出了贡献。</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关门大吉,哈哈哈!</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江钢”初建时期,新余通往良山的班车,一天只有一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时的公交车,其实则是一辆类似解放牌的汽车,车顶上和车身两边罩着帆布,车箱内两边及中间放的是长条木凳子当作座位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时新余至良山的公路是一条沙石路,汽车一路行驶,人们坐在车厢里会被车后扬起的沙尘弄得浑身是灰,有时连眼睛都睁不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汽车开到周宇的石桥,还要停车接受“江钢”的警卫哨兵检查,以防阶级敌人的破坏呢!</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公交站台,荒废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草比人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长满野草,人们怎么进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草包围小楼</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今,很多“江钢”人,巳经在新余市区买了新房,重新安了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新余的城北、城南、城东的每个小区,到处都有上海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有大批原来的职工和子女,在2000年前后,回到了原藉上海、江苏、浙江去了,再也没回新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许多上海人,在江西钢厂生活了几十年,对“江钢”有着深厚的感情,记忆是深刻的,特别地留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面对良山镇、周宇、西山岭如今这般的冷清冷落,想起以前“江钢”的繁荣,感慨万分,唏嘘不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海人,对新余这座钢铁城市的崛起,奉献了青春,功不可没。</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这台子,干什么用的?猜不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每天,最亲密接触的地方,记录着历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为什么把门拆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盼着小主人回来。侬到那里去了?</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楼梯口,往外望。等老公下班。</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好久,好久没有人走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都下山了,回老家了,回上海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生活过的小楼,是那几家上海人?</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班经过的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去医院的路,去看电影的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虽然在大山中,仍旧能住小楼,那个年代,真心不错。</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荒芜</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房屋长年不住人,加快了损坏的速度。</span></p> <h3><font color="#010101">窗户上是什么东东?上海人精明,螺丝壳里做道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仍旧有人坚持住着,没有看到主人。</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个楼道人,走的干净,走的早,走的远,不回头。</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草比人高,有年份了。</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更绝,起堵墙,大家不能进。</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回家的路,熟悉,夜路,不用点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海的二万户,出现在大山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多少上海人,住在一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下班的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路灯去那里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真的太安静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路上无行人</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加快了,人们搬下山的速度,一下,全走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人走了,家还在。</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荒芜的小院,有多少人,童年在此度过。</span></p> <h3><font color="#010101">邮局,己搬走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远眺邮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去那里了?</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夏天,乘风凉好去处。风仍旧穿堂过,已无主人在。</span></p> <h3><font color="#010101">电影院,己成危楼。</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少男,少女,男女朋友永远不能忘了的去处,在大山里,有家电影院,是什么待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看完电影出来,街上是多么热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现在,人没有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小镇中心,左去邮局,右去医院,后面是电影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知道干什么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来这里也会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楼还在,人下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点城市小区味道。</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家长里短。</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山下的门面,十分紧俏,山上门面大门紧闭!经商者跑得比谁都快。</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菜市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菜市场,往日的情景,一去不返了。</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世事变化无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曾经辉煌的江西钢厂自从并入新余钢铁公司之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因为原先“江钢”的厂区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所属的分厂也大多或停产或搬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使得当年繁荣昌盛、热闹非凡的良山镇,周宇,西山岭,变得冷冷清清,不再繁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0多年前,有100多医生职工的,全省一流的,江钢医院并到新钢医院去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拥有1000多名学生的江钢中学也并到了新钢中学,原来有1000多学生的西山岭小学大门紧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随着大批人员的迁出,这里的人口骤然减少,好多生活区的家属楼人去楼空没人住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原来热闹的影剧院是杂草丛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山岭菜场只有早上有菜卖,10点多就没人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小贩,最喜欢的地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可以想像。</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买完菜回家。</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街道</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路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习惯了打招呼,张家姆妈,李家婶子,现在人去哪里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烧饭,等主人下班。</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唯一存在的小卖部</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离电影院,有点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住的全是上海人,现在,全下山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有的上海人,回上海了。</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下山的路</span></p> <h3>读者(老江钢)阅后感:</h3><h3>我的这一生,六八年开始,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插队落户做知青4年,七二年又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当了一名海防战士。</h3><h3>七六年复员后于7月16回来到江西钢𠂆(810信箱),在厂部对门的良山旅馆住了一晚,于17曰分配到809车间(五分厂,也就是钢管分厂)暂住在809澡堂边的二层小楼的二楼办公室里。</h3><h3>同来这批共有10位退伇军人,和我同一天入伍,同一天退伇,同一天自清江出发到江钢,又一同分配到809的孙双夫(他可是参军后在我福州军区守二师特务连抽调军区游泳队后又入选全军八一队的自由泳冠军),另还有曾国端,马昌伟,彭林生,李建忠,丁云鹏,张大军,夏祥生,谭建国共10个人。</h3><h3>7月18日党委书记徐国良,𠂆长陈道昌,人亊主管叶加德亲自到办公室对我们这批新生力量表示欢近!并致词。</h3><h3>然后由叶加德给我们每人下达分配调令。</h3><h3>我和马昌伟被分配到了机修工段(哪年头还不叫车间)。</h3><h3>2人一间宿舍,我俩住进了阿尔巴尼亚的2层小洋楼的中间门右边的一楼房间,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各自结婚生子后我俩还在一起居住。</h3><h3>因为开始哪些年我们家属还没调过来。</h3><h3>哪年代家属如果来探亲,我俩其中一人就去找工友搭睡。</h3><h3>我们10个退伇军人的工作,生活,爱情,事业!要一一介绍,哪可是一年二年也说不完的。</h3><h3>起码我们这10个退伇军人,后来在809都在各自的工种,岗位都成为骨干,为钢管事业贡献了自已的一生!!!</h3><h3>有空再一段一篇的慢慢介绍吧!!!</h3><h3>(此篇为庆祝钢管厂退休员工笫十届在上海聚会圆满结束)</h3><h3> 809机修车间陈卫民</h3><h3> 2019年10月14日</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住的不是上海人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讲江西话。</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此楼仍旧值点钱,哈哈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时,还回山上看看,忘不掉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下山之路,山道。</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荒芜的家属房</font></h3> <p>下山路上,家属房已荒芜。</p> <p>拆迁了。</p> <p>2020年9月24日下午,我又去了次西山岭。</p><p>西山岭社区拆迁了,厂区有些工厂,仍旧在生产。</p> <p>2019年10月14日,江西钢厂(八O九)第十届回沪退休工人在上海福州路悦来宾馆聚会。</p><p>以下图片为江西钢厂(809厂)陈为民提供。</p> <p>为了共和国,建设三线,他们是功臣,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永远!</p> <p>后记:</p><p>朋友问我,你怎么会去西山岭的,一开始,我们到良山办事(2007年夏天),同去的女孩(她家原在良山开饭店)说:有个西山岭可以去看看,她带路,我开车去了西山岭,在那里转了一大圈,上面的几个分厂都转到了。</p><p>当时,还有几个分厂仍在运转,厂里已经没有老上海人了,只有不多的上海二代在工作,我们说了些家长里短之类。</p><p>在几个家属区,见到了好些上海人,已经退休,天气热,我买了西瓜,大家一起吃。</p><p>西山岭转进去二三公里处,有个依山而建的家属房(平房),房子简陋,见到了好几个上海老太,问她们什么时候下山,她们说有条件的都下山到新余及上海了,她们条件不行,仍在山上,。</p><p>过了几年,我上山去找,由于道路重修,我没有找到,回上海与弟弟单位同事讲起此事,她说她老公就住在那里,好想回去。</p><p>后来有几次,有朋友到新余玩,我说新余没有什么好玩的,西山岭挺好,是三线,我带他们去了。</p><p><br></p><p> 2019年8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