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风景区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背靠崇山面对大海,对于久居内陆的人来说这里的风光让人向往和憧憬。恰逢十一长假之后,我有机会就利用一周的时间,沿着海岸开始了短期的风景写生之行。 一共有五个整天的时间,短期写生,主要以体验和抓感受为主,带了十个不大的画框,基本都是50+60厘米。尽量半天一张画,算算还是挺紧张的。 写生基地就在这片老船港的旁边,短住几天,安静惬意。这些渔船早已成为众多学生和画家的集体模特,每天都能见到不少人对着写生,挺壮观的。 第一天下午天气转凉了,在岸边先热热手,用个小框先感受一下这里独特的色彩搭配。 第二天一大早就到船港边上坐下来,这个位置有点高,正好能画下这些船。头一次见这么多渔船,还真是有些无措,不知该怎样整合船与船之间凌乱的细节。画的有些被动了。 画累了,看看远方海面上的扁舟一叶。 看到这样简单的小船,想起吴镇所作《渔父图》中垂钓之舟。这船与生俱来的孤独、空寂,是我想尝试表达的。 早上到中午是退潮时段,而后又逐渐涨潮起来,自己画的这两张渔船的高低,前后不停的在变。画的时候尽量不放过偶然一瞬间精彩的形体美感。 白色窗户与白色倒影,如水中月、镜中水,思绪惆怅绵长。 为了等潮水退去,在河滩下面等了大半天,鸡蛋加矿泉水就是午饭。直到下午一点多才开始动笔。搁浅的渔船露出了完整的船体,似乎还有湿度的沙滩微微泛着淡紫色,好看。 画完后蹲在岸边石头上看海,对我来说,大海总是看不够。 次日早晨去海边跑步五公里,欣赏美景的同时,寻找后面两天的写生地点。 第一次领略到自然的博大,无常。 美景太多,只能选几个典型的场景来画。吃过两个鸡蛋三根油条,拉着画车,翻过两个山坡就到了。 海岸线背靠崂山,天空多云有风,在远山顶能体验“云卷云舒”之意境,真是无比的享受。 山下密密麻麻的红屋顶是雕龙嘴的独特景观,这次没机会画了。如下次再来,一定画张红屋顶。 后两天开始有雨,伴随大风。天空略有阴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如乐曲一般深沉。这也是大海的另一种表情,岂能不画出来。 外面的雨越来越大了,正好港口旁边有渔网搭的棚子,可以躲躲雨画一张雨中停泊的渔船。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伴着雨滴的节奏写生,还是个很难忘的体验。 下午转晴后我又顺着海岸公路往前走一公里,在一片茶园边发现了这两棵树,相互依偎,遥望着大海,似有温情寄予。 傍晚回去的路上,一直有低沉的云层压着海平面。站在路边,静观海岛、孤舟与灰色的云层,回想起了这几年经历的种种苦与乐。 今天中午就要回郑了,早上带两个鸡蛋赶着小雨急匆匆地坐在码头,再画一张吧!雨越来越大,感谢张老师帮忙打伞遮雨,要不然这张画早就画不下去了。 中午收拾行李,十个画框钉好,满载而归。 在候车室回想太行山石板岩和这次崂山写生,在风景写生上感觉又充实起来了,逐渐体会到了“寄情于景”的意思。遗憾的是时间如果再充裕一些,多深入几张画,我想在技法和画面处理上也会有更主动的学习吧。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锤炼自己的画面表现能力,心与手的统一,景与情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