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书 新兴的群众文化现象
许俊彦
清水为墨,以书会友,切磋书法艺术;
大地作纸,激情广场,弘扬传统文化。
在沧州氤氲文脉的书坛上,自发地活跃着一支庞大的地书队伍,约有上万之众。这支队伍经年不绝,逐步发展,蔚然成为普及书法寓书于乐的群众活动,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情景交融,气象万千
或东方破晓,旭日腾起,或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每逢早晚之间,在市区各大公园、古运河畔、各县市广场或社区空地,大都有地书爱好者的身影,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既有幼稚孩童,又有耄耄老翁,少长咸集,不约而至。他们手握自制大笔,静躁不同,形态各异,以水当墨,以地作纸,潇洒自如地书写着各体书法。
你看那,草书者笔走龙蛇,连绵飞动,扬张颠素狂之风骨;行书者笔力苍劲,流畅挺秀,追“二王”体态之神韵;楷书者笔体端庄,元气浑然,取颜筋柳骨之法度;隶篆者笔端多变,奇丽俊逸,显秦汉遗风之古朴。人人各显身手,姿态万千,有人持毛笔粉笔下蹲而书,有人握短笔躬身曲腿取式,有人笔大如斗,字体磅礴,挥就榜书,有人腰臂患疾左手书写,有人舞动墩布表演巨书,更有甚者边唱边书,心怡神飞,陶醉于音乐书法之中。围观者目不暇接,啧啧称道,广场成了书法的海洋。
你看那,广场周边环境优美,绿水青山,花红柳绿,鱼翔浅底,鸟啼虫鸣,惠风和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文化之城建设中平添了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二、书道结缘,传承文化
在广场地书的人群中,既有一些知名书法家,更多地的是初学乍练的习作者;既有书法界的“票友”,更多的是涉足不深的“草根”。他们当欣所遇,自结师生,边书边评,边临边创,师者领先牵头,生者紧步后尘,人多时排列成行,像插稻秧般的俯身后移,神情专注,笔耕不辍,壮观不己。在点评中,老师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学生问答解疑,受益匪浅。常常有妙语连珠,笑声不绝,快然悠哉。在融融的气氛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师生谊、忘年交和兄弟情。地书尊师重道,进一步改善了人们的人际关系,彰显了好人之城建设的宗旨。
群众性的地书活动,培养了一些书法人才脱颖而出,如老年大学书法班和沧州一中前街书画班,大部分是地书爱好者,很多人参加了全国和省市举办的各种书法展览,获奖者也为数不少。狮城公园一群地书爱好者,被书法家陈瑞谦发现后,进行点评培训,进步很快,今年就有两名地书爱好者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市总工会举办的全区书画摄影展。
值的重笔一提的是,在海兴县怡兴园广场,退伍军人刘金普继承老师李传兴遗愿,组成八人地书教师队伍,免费举办广场地书青少年培训班,己度过十三个春秋,先后培养书法爱好者1500多人,仅2016年就招收学员200多人。这些学生来自县城和周边村镇,远途的早四点起床,由父母陪伴到广场参加培训,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己有三名学生曾获中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刘金普被县委县政府授于最美海兴人,其教师们被誉为最美志愿者组织。他们的先进事迹,被新华社、人民网、燕赵都市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进行了报道。
三、参与性强,益处颇多
笔者也是一位地书爱好者,身同感受,颇感到地书的益处。一是地书是一项广泛地参与性强的群众活动,在民间接地气,且简单易接受,是普及书法教育培养书法人才的好形式。二是经济环保,绿色行动,自制笔,水为墨,地作纸,几乎没有任何费用。同时,广场上保持清洁卫生,不存在任何污染问题;三是有利于提高群众学习书法的兴趣,增强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学习书法技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自我审美能力,展现地书爱好者的风采。四是这项活动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乐在其中。
地书,源于改革开放后的特区,盛行于京津沪穗各大城市。近些年来,在我市乃至各县市普及开来。她传承了沧州大地一脉书香,颇有一种“兰亭精神”,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与“五城建设”俱进,大有恒焕发展之势。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八日
【作者简介】许俊彦,男,满族,1954年9月生于南皮县,退休前在沧州市黄骅港务局任职。系中国中老年书画学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沧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沧州市国学研究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书画大展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