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教育部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中。当前,我国在此背景下正积极构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如果说,“课程标准”是从具体的学科出发,按照学科教学规律制定的一系列关于教育过程应满足的标准,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那么“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要求,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的、在接受一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接受一定教育后习得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并且学校后天教育是最好的获得途径。核心素养是对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它的功能是实现个体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发展,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必须“教语文”,而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其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呢?对此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其核心无外乎语文知识素养、语文能力素养、语文方法与习惯素养、语文思维素养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其实,我们从学生的“生命”本体去考察,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天真烂漫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对万物有他们自己至真至纯的独体验。儿童阅读、习作需要这种纯真本色,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聆听文本,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让他们说孩子该说的话,让他们从小学会阅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生态育人”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束缚,让语文学习生态系统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要切实把学生放在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读写,让语文学习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原生态的自我。
为期6天的五年级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共展示了12节教学研讨课,老师们的教学各有其风格和特点,都更加重视挖掘文本中的“语用”要素,力图把我们的生态课堂建设得更加丰富 。
纵观这12堂课,我们清楚地看到今后语文课堂教学的走向——“凸显语用”。10月20日下午,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我校会议室举行了题为“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印江县实验小学的领导、教师一行,两校教师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共话“核心素养”和“语言实践”。在这个教研活动周里,我们能够看到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展示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的结果加以淡化,重点关注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语言表达,让学生对文本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独立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和同学老师进行分享,这不正是我们的核心素养以及生态课堂所诠释的内涵和真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