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一一客家黄酒

肖轶

<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酒在和平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酒,成为各种宴宾筵席的代称,如新年期间,家家都请“新年酒”,小孩出生,三朝要请“三朝酒”,满月要做“满月酒”;子女毕业要请“毕业酒”;订婚请“订婚酒”;结婚请“结婚酒”;建新房迁屋要请“乔迁酒”;老人寿诞请“贺寿酒”。这说明“做酒”并非单指酿酒、制酒,而是一种酒文化现象。<br>  以前和平人每年在重大节日前或办喜事前都要事先酿造黄酒,招待客人的时候都要在餐桌上摆上必不可少的自酿黄酒,所以许多客家人家里一年到头都存有黄酒。特别是谁家媳妇要生孩子了,他们家都要酿造很多的黄酒。在“坐月子”的时候,产妇天天、餐餐吃的都是客家娘酒煮的姜鸡酒,要吃到孩子满月为止,听说如果生的是男孩就要吃足31天,女孩要吃足30天,就是所谓的“男子要出头,女子要齐头”。吃姜鸡酒能让产妇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元气,“坐月子”满后就可以像以前一样干重体力活了。<br>  过去娘酒是妇女生孩子后的主要滋补食品之一。在和平,酿酒是每一位客家女性都必须掌握的一门酿酒技术,酿出的酒香酒色酒味的质量更是一绝。和平天气湿冷,易得关节炎、风湿痛、腰痛等疾病,入冬后至春,每天喝上三几碗加入香藤根等中草药后经过“香焖”,再滚热过的老酒,不仅能驱风祛寒,还可祛风湿活经血。所以,普通百姓每户农家过年都要酿上数瓮老洒,一是自饮,二是宴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先用山泉水洗干净道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黄酒娘制作方法:<br>  客家酒娘用糯米和粳米、泉水或井水、天然酒曲(客家话称为酒饼)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工艺发酵产出的原酒,称为酒娘。加三倍左右的水并滤掉酒糟后所得,则为客家黄酒,又称水酒。<br>黄酒娘酿造原料:<br>用糯米和粳米、泉水或井水、天然酒曲(客家话称为酒饼)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工艺发酵产出的原酒,称为酒娘。加三倍左右的水并滤掉酒糟后所得,则为客家黄酒,又称水酒。<br>黄酒娘制作过程:<br>制作娘酒是个体力活,制作过程也很是复杂。也很讲究技巧的哦!<br>  浸泡<br>把糯米浸泡一天左右,夏天半天即可;入甑进锅蒸,黄酒又称蒸酒,蒸米环节很重要,先用大火加热,沸后再用文火,将米蒸熟蒸透,而又不糊不焦;<br>把洗好的糯米放入饭桢里,再放进适量的清水。然后蒸成饭,用客家话说就是“酒饭”,“酒饭”金黄金黄的,硬硬的,闻起来特香。<br>把蒸好的“酒饭”弄出锅等“酒饭”晾到一定温度时,把事先买好的酒饼(主要起发酵作用)也均匀的洒在“酒饭”上面。<br>这个用我们客家话讲是叫“酒心”是放在缸的中间的。等酒酿出“娘”了,才看的到“娘”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刚出来的黄酒是这样,为了能够保存时间长的,农村人会把黄酒倒到瓦罐里用柴火把整罐酒烧开心,所以品尝到的黑黄色的黄酒才是好酒(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这样的颜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编辑:肖轶</font></h3>